基于应用写作语言失当现象的语义学分析
人们在使用语言代表事物时,总是对丰富多样、具体生动的客观实际从某个角度或层面加以概括、选取、抽绎,即使是最生动最简单的词汇,也只能选取部分细节,而舍弃其他细节。
正是语言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在认识现实、反映现实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的语义学家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像科学家那样使用语言,把事情说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比如针对“忽视差异现象”,有的普通语义学家认为可以“标明指数”,如后娘1、后娘2,法国人1、法国人2,因为指数1不等于指数2,所以在表意时就不会混为一谈了。现实中,这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已经养成,同时这种表述还需要配以更加详细的说明,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困惑。
既然这种语言失当现象不可避免,实际上认识这一现象,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更重要的不在于彻底消除,而是尽量在应用写作实践中降低它们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具体来说,写作主体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对公文的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写作者好大喜功,写文章动辄追求高大全、假大空,以讨好上级和公众;有些人不愿走出机关大门,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只好“饭不够,汤来凑”,这样在写作时就会多用一些抽象程度较高的词语。另外,有些写作者不注重理论修养,不能从个别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因此只能让文章陷于琐碎的陈述之中,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所以,对于写作主体来说,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认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这样写出的应用文才会既有高度又具体可行。
二是做到把握共性和区别对待相结合。在应用写作过程中,对众多复杂的现象加以适当的归类和概括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这有利于写作主体从宏观、大局上予以把握;同时,应避免在抽绎之后将适用于个体的评价当作标签贴到全体的头上,然后把那个评价全体的标签作为对全体中每个分子的鉴定。这实际上是对一个人或事物特点和个性的否定。所以,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既要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写作的应用文才能既把握“面”上的工作,又为“点”上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三是做到客观陈述和主观表述相结合。应用写作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写作实践活动,其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客观真实。因此,写作主体应以第三人称角度去陈述事实,以显示理智、客观、公正。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语言特性的存在,这种表述本身是存有漏洞的,看似客观,实则主观。当然,有时在对一件事情进行非主动、非有意的潜意识投射时,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不良后果,但由于应用文的主要功能在于“知事办事”,它需要解决具体实事,如果表意不明,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因此,有的语义学家建议在发表见解时别忘了加上“对我说来”或“在我看来”几个字。所以,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既要力图避免掺入个人情感,还要有自己的主观认识,避免人云亦云,这样形成的应用文才既可信又可感。
四是做到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应用文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写作中运用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认识、反映客观现实。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 “非真即假”,缺乏对事物多种情况的估计。有的应用文需明确表态,如批复下级请示时,态度要明朗,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有的事情除了表达正反两面的看法之外,还有第三、第四、第五等不同层次的见解。辩证思维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分析客观现实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 “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写作主体在分析判断事物时,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又要注意问题的多面性,这样形成的应用文才既不至于过于极端,也不至于表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总之,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在应用写作中会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存有语言失当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并研究语言失当现象,并尽量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规避,是应用写作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潘峰。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J].秘书之友,2007( 10)。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基于应用写作语言失当现象的语义学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8885.html
正是语言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在认识现实、反映现实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的语义学家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像科学家那样使用语言,把事情说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比如针对“忽视差异现象”,有的普通语义学家认为可以“标明指数”,如后娘1、后娘2,法国人1、法国人2,因为指数1不等于指数2,所以在表意时就不会混为一谈了。现实中,这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已经养成,同时这种表述还需要配以更加详细的说明,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困惑。
既然这种语言失当现象不可避免,实际上认识这一现象,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更重要的不在于彻底消除,而是尽量在应用写作实践中降低它们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具体来说,写作主体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对公文的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写作者好大喜功,写文章动辄追求高大全、假大空,以讨好上级和公众;有些人不愿走出机关大门,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只好“饭不够,汤来凑”,这样在写作时就会多用一些抽象程度较高的词语。另外,有些写作者不注重理论修养,不能从个别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因此只能让文章陷于琐碎的陈述之中,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所以,对于写作主体来说,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认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这样写出的应用文才会既有高度又具体可行。
二是做到把握共性和区别对待相结合。在应用写作过程中,对众多复杂的现象加以适当的归类和概括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这有利于写作主体从宏观、大局上予以把握;同时,应避免在抽绎之后将适用于个体的评价当作标签贴到全体的头上,然后把那个评价全体的标签作为对全体中每个分子的鉴定。这实际上是对一个人或事物特点和个性的否定。所以,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既要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写作的应用文才能既把握“面”上的工作,又为“点”上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三是做到客观陈述和主观表述相结合。应用写作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写作实践活动,其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客观真实。因此,写作主体应以第三人称角度去陈述事实,以显示理智、客观、公正。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语言特性的存在,这种表述本身是存有漏洞的,看似客观,实则主观。当然,有时在对一件事情进行非主动、非有意的潜意识投射时,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不良后果,但由于应用文的主要功能在于“知事办事”,它需要解决具体实事,如果表意不明,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因此,有的语义学家建议在发表见解时别忘了加上“对我说来”或“在我看来”几个字。所以,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既要力图避免掺入个人情感,还要有自己的主观认识,避免人云亦云,这样形成的应用文才既可信又可感。
四是做到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应用文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写作中运用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认识、反映客观现实。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 “非真即假”,缺乏对事物多种情况的估计。有的应用文需明确表态,如批复下级请示时,态度要明朗,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有的事情除了表达正反两面的看法之外,还有第三、第四、第五等不同层次的见解。辩证思维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分析客观现实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 “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写作主体在分析判断事物时,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又要注意问题的多面性,这样形成的应用文才既不至于过于极端,也不至于表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总之,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在应用写作中会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存有语言失当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并研究语言失当现象,并尽量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规避,是应用写作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潘峰。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J].秘书之友,2007( 10)。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基于应用写作语言失当现象的语义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