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正文

*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和对党组织及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抓好廉洁自律制度的落实。党总支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做到。还明确提出了做“三不”党员干部,即:不沾集体便宜,不贪图享乐,不过一天闲日子。村上还制定了“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六不准”等制度,郑重向村民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每一项工程,党总支做到干部不参与,只是组织协调和监督,工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工程小组全权负责。
     四是抓好党员教育制度的落实。为了搞好党员教育,他们在硬件投入上毫不吝啬,先后建起了农民和职工培训学校以及党员活动室,投资2万元建起了党员电教室,购买图书1500多册,建立了图书室,用于干部群众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师大、省农科院等单位10多名专家教授给党员干部和群众讲课,使全村9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以上的新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五是重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给集体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党总支提出“有困难、找支部”的口号。村民白巨敏,承包村办污水治理收浆地,因技术问题,生产的包装纸质量较低,市场销售困难,占压资金严重,企业面临倒闭。党总支书记高志鹏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及时开会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白巨敏的企业很快起死回生,一举扭转了亏损,重焕生机。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参股入股,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兼职副主任许立参、许志宵,企业支部书记许云礼等带头集资入股办厂。党员许永忠、白立团在企业发展中不计恩怨、不顾个人得失,帮助企业解决退水、道路和供电等困难,为企业发展发挥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作用。
     三、良好效应
     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尽管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但却已显现了良好的效应:
     一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村上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先后实施了十大利民工程:一是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将园区内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投资85万元硬化村街道4800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投资27万元新打机井8眼,衬砌渠道3500米,投资6万元架设农灌线路2000多米,使井泵配套齐全,农田旱涝保丰收。三是亮化工程。投资70万元给企业架起了电力专线,投资12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并给四条街道安装了78盏路灯,解决了村子和企业用电方面的问题。四是希望工程。投资6万元对学校校舍进行了修缮,更新了桌椅,添置了实验器材仪器124种,729件,解决了学生上试验课难的问题,减免了6名学生的学杂费用,解决了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4年,还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五是送温暖工程。积极开展了帮扶交友活动,每年拿出2万元,对5户困难户进行救济扶持。六是利民工程。从2002年起,村上每年为群众代缴农业税达11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还投资89万元为周边村子修建了2座桥,铺设了2公里的水泥路面和90多根过路暗管。七是碧水工程。投资1230万元进行污水治理,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和江苏宜兴瑞盛水处理研究所专家教授,进行了污水治理的技术设计和安装调试。2004年3月份,企业环境影响大纲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计划6月底前,建成投资300万元、日处理废水3万吨的水处理厂,达到污水回收利用,解决污染问题;投资120万元新修和扩建两条退水渠2650多米,解决企业的退水难问题。八是绿化工程。投资2万元在厂区建立隔离带和草坪、苗圃花木,共栽植树木20多个种类,3000多棵。九是形象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栋三层办公楼,配备了电脑传真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供“两委会”、集团公司办公和党员活动。十是再就业工程。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有效地解决剩余劳动安置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安排闲散劳力4000多人,安置下岗职工287名。
     二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工副牧全面发展,新发展良种50多亩,杂果1000亩;养殖业发展迅猛,生猪存栏2000多头,笼养鸡20000多只;铁器加工和食品加工生意火爆,私营、股份、个体经济总收入达5500多万元。全村现在共有运输车辆50多辆,摩托车200多辆,手机500多部,电话普及率达70%,家家用上了电视机。
     三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做大做强纸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运输、加工、养殖、种植等个体经济发展,600多户农户基本形成了户户有主业,人人有活干,家家奔富路的局面,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380多亩的土地流转,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全村上千名闲散劳力的安置,每年也为群众增收500多万元。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比1999年增加了1600多元。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如今方寨村,呈现出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新楼房连成一片,小伙子进进出出骑摩托,老人电视机前度晚年的美好生活情景。
   
   

《*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96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查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