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全厅干部职工一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扎实苦干,依靠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和本厅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坚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显进步,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2004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00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200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明白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2004—2010年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2004年-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2004年-2010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9693.html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2004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00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200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明白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
麦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研究推广了“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实现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标;针对冬季苗情普遍较差的实际,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后移”的管理措施,及时提出“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指导各地及早加强管理,实现了春季苗情尽快转化升级的目标。去年我省小麦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2.94亿亩次,较常年同期增加3000万亩次。由于我们及早发布了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制定了防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农民普遍开展统防统治,全省共防治2.7亿多亩次,实现了主要病虫害不爆发、不流行、不成灾的目标。尤其在小麦条锈病防控上,在全国首创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态势的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我省乃至黄淮麦区的生产安全。针对秋季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及时组织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救灾种子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重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2004—2010年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2004年-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2004年-2010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