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大乌江镇城镇建设的现状
大乌江镇是于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后开始新建镇,辖9个村,现有9483户35296人。经过县、乡两级的努力,乌江北岸已初具规模,现城镇区人口1000人左右,城区街道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2002年建成了乌江码头,并对乌江航道进行疏通,箐口、凉风处于镇政府两端,且已具备一定的集镇规模,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两头拉中间的格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乌江镇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刻不容缓。但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镇时间短,起步晚,“人气”、“商气”不旺。大乌江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设较其他9个乡镇而言基础最差、起步最晚、时间最短(其建设是在只有几户住户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还没有集镇发展必备的“人气”、“商气”,城镇效应未能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制约了大乌江的发展。由于建镇时间不长,城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到2004年底,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人口仅1000人左右,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市政设施条件差,吸引力不强,难以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不能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2、自身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加之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小城镇建设后腿。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针对大乌江而言,资金投入是城镇建设的瓶颈。大乌江镇历史以来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烤烟面积逐年减少,“支柱”不“支”的现象日益凸显,乡镇企业屈指可数,财政税收主要靠农业,现行的财政体制又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无力再搞建设,特别是在搞原凉风镇的城镇建设后,原有的市政建设在新建大乌江镇后已不适应新城镇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全镇的财政负担,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仅200余万元的乡镇来说,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搞城镇建设举步维艰。
3、遗留问题多,影响了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大乌江镇政府所在地,有诸多的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如204省道改道用地纠纷,使10余户农户部分或全部耕地被占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又如2001年修建大乌江镇集镇南岸街道大堡坎,造成回龙场村民组16户耕地共43亩无法耕种。诸多的遗留问题影响了政府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而使城镇建设受到极大的限制。
4、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的城镇所在地由于还没有建立适合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镇始终没有脱离农村产业结构特点,即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规模偏小甚至是微不足道。屈指可数的几个乡镇企业分布在凉风村,驻地分散,对新的城镇地来说影响了集镇的规模化,从而使城镇化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动力不足。
5、缺乏主动权,城镇建设失去主动性。受资金、土地的限制,城镇建设显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城镇建设用地全部被县国有投资公司控制,在建设用地上没有自主权,不论是资产置换还是土地开发融资,想搞城镇建设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加快大乌江镇城镇建设的建议
1、改革我县现行土地征用体制。鼓励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建设、经营城镇的道路,以拓宽融资渠道。要促进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改革现行土地征用体制,把城镇建设用地部分或全部放权于乡镇,由乡镇在建设中结合现行市场自主、合理地搞好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使乡镇灵活、自主地实现土地开发融资,更大限度地把土地开发资金回投到小城镇建设上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滚动开发。同时也使乡镇在独立操作中能自觉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以土地融资、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以缓解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2、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大乌江的城镇建设仅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建设任务。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区别于其他乡镇,在建设资金上加大对大乌江集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逐步有所增加;同时建立大乌江小城镇建设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并努力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来规范使用方法。其次,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政策上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共同投资,全方位调动小城镇建设积极性。
3、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小城镇聚集程度。聚集效益是小城镇的一个本质特征,小城镇经济效益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发展小城镇要重视聚集人气,把重点放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上来,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贾在本地落户,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小城镇的质量。结合大乌江乃至全县的实际,建议可以通过几种形式进行小城镇人口聚集:一是在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时,可以用自动选择的方式让搬迁户选择进城镇地;二是进行构皮滩电站的移民搬迁时,鼓励移民户迁入;三是从户口、土地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迁入城镇建设区等。
同时要充分发挥集水陆运输于一体的优势,着力聚集商气,以水陆两运货物和农副产品交换等为主体,逐步建设商贸区,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凡在大乌江镇投资经营的企业、商贾、住户在一定年限内实行税费先收后返,鼓励广大城乡经营户和外地经商人员到大乌江投资、经商和落户,进一步吸引一批市场效益好、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企业到大乌江投资兴业 《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990.html
大乌江镇是于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后开始新建镇,辖9个村,现有9483户35296人。经过县、乡两级的努力,乌江北岸已初具规模,现城镇区人口1000人左右,城区街道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2002年建成了乌江码头,并对乌江航道进行疏通,箐口、凉风处于镇政府两端,且已具备一定的集镇规模,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两头拉中间的格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乌江镇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刻不容缓。但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镇时间短,起步晚,“人气”、“商气”不旺。大乌江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设较其他9个乡镇而言基础最差、起步最晚、时间最短(其建设是在只有几户住户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还没有集镇发展必备的“人气”、“商气”,城镇效应未能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制约了大乌江的发展。由于建镇时间不长,城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到2004年底,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人口仅1000人左右,仅有不足300米的公路街道,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市政设施条件差,吸引力不强,难以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不能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2、自身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加之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小城镇建设后腿。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针对大乌江而言,资金投入是城镇建设的瓶颈。大乌江镇历史以来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烤烟面积逐年减少,“支柱”不“支”的现象日益凸显,乡镇企业屈指可数,财政税收主要靠农业,现行的财政体制又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无力再搞建设,特别是在搞原凉风镇的城镇建设后,原有的市政建设在新建大乌江镇后已不适应新城镇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全镇的财政负担,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仅200余万元的乡镇来说,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搞城镇建设举步维艰。
3、遗留问题多,影响了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大乌江镇政府所在地,有诸多的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如204省道改道用地纠纷,使10余户农户部分或全部耕地被占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又如2001年修建大乌江镇集镇南岸街道大堡坎,造成回龙场村民组16户耕地共43亩无法耕种。诸多的遗留问题影响了政府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而使城镇建设受到极大的限制。
4、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的城镇所在地由于还没有建立适合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镇始终没有脱离农村产业结构特点,即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规模偏小甚至是微不足道。屈指可数的几个乡镇企业分布在凉风村,驻地分散,对新的城镇地来说影响了集镇的规模化,从而使城镇化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动力不足。
5、缺乏主动权,城镇建设失去主动性。受资金、土地的限制,城镇建设显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城镇建设用地全部被县国有投资公司控制,在建设用地上没有自主权,不论是资产置换还是土地开发融资,想搞城镇建设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加快大乌江镇城镇建设的建议
1、改革我县现行土地征用体制。鼓励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建设、经营城镇的道路,以拓宽融资渠道。要促进大乌江镇的城镇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改革现行土地征用体制,把城镇建设用地部分或全部放权于乡镇,由乡镇在建设中结合现行市场自主、合理地搞好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使乡镇灵活、自主地实现土地开发融资,更大限度地把土地开发资金回投到小城镇建设上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滚动开发。同时也使乡镇在独立操作中能自觉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以土地融资、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以缓解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2、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大乌江的城镇建设仅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建设任务。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区别于其他乡镇,在建设资金上加大对大乌江集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逐步有所增加;同时建立大乌江小城镇建设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并努力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来规范使用方法。其次,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政策上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共同投资,全方位调动小城镇建设积极性。
3、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小城镇聚集程度。聚集效益是小城镇的一个本质特征,小城镇经济效益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发展小城镇要重视聚集人气,把重点放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上来,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贾在本地落户,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小城镇的质量。结合大乌江乃至全县的实际,建议可以通过几种形式进行小城镇人口聚集:一是在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时,可以用自动选择的方式让搬迁户选择进城镇地;二是进行构皮滩电站的移民搬迁时,鼓励移民户迁入;三是从户口、土地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迁入城镇建设区等。
同时要充分发挥集水陆运输于一体的优势,着力聚集商气,以水陆两运货物和农副产品交换等为主体,逐步建设商贸区,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凡在大乌江镇投资经营的企业、商贾、住户在一定年限内实行税费先收后返,鼓励广大城乡经营户和外地经商人员到大乌江投资、经商和落户,进一步吸引一批市场效益好、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企业到大乌江投资兴业 《大乌江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