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
兵、治保、调解等配套组织。同时,要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档案移交的有关规定,做好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村级档案的移交,确保档案完整,促进新村规范化建设。
(二)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过程中,主要需解决好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
1、山林、土地承包权问题。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与农户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山林和土地的承包权问题。农户对此最关心,也最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取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甚至也会僵化调整工作。从文成的实际看,一般来讲,农户已经承包经营和原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耕地应该维持现状不变,稳定和完善现已完成的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人心。
2、集体资产处置问题。现有集体资产如何处置以及今后的集体资产如何抽调,直接关系到新村的集体事业建设。重点是要考虑不同调整村之间集体资产的贫富差距,要尊重各村的意愿,不能简单合并,更不能平调。一般来讲,要先进行暂时冻结、全面清产核资、向村民公布,再结合各自的实际,采用协商的方式来确定集体资产的处置方案。
3、干部调整问题。新村班子配备方面,为理顺关系,集中精力搞好调整工作,在调整期间不宜任命党支部成员和选举村委会、村农工商合作社领导班子。应该先建立村级筹建班子,负责调整期间的有关工作,等调整结束,再依法选好配强新村领导班子。富余干部分流方面,要体现党对干部的关怀,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县、乡财政要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按其任职的年限、职位分别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经济补助,妥善分流富余村干部。
4、村址和村名的选择问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自尊和恋旧思想,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在此前提下,可引导村民按照人口最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公共设施相对完善、地理位置居中的顺序确定新村村址。对于新村的村名,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确定:一是选择合并前经济实力尤其突出村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二是选择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村名,即为纪念名人、重大事件或烈士而取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三是合并村各取一半村名组成新村村名。四是以历史上各调整村曾是一个村时所用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五是选择10人以上村民提名,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的名称为新村村名。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主要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
1、加强对新村干部的培训。首先要使新村干部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观念。村调整后,情况会有较大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必须要以新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局面。其次要使新村干部在工作方法上顾全大局。由于新村合并时间不长,有很多工作还不是很顺,少数群众对行政村调整在认识上还有差距,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习惯,合并后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凝聚力量是调整后的首要工作任务。此外,还要使新村干部不断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要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部分群众存在的种种疑虑。
2、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新村群众办实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在思想中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调整后的优势尽快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逐渐得到实惠。
3、加强团结。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会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时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带来合并村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团结尤为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而团结的关键又在新村班子的团结,由于合并村班子成员组成大都来自原来的各行政村,平时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干部。”只要新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民主集中制,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干部之间有矛盾,有不同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及时通过交换、谈心来消除矛盾,消除隔阂,从而达到思想统一,步伐一致,这样才能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干部之间团结搞好了,隔阂消除了,群众之间的隔阂也将会逐渐消除,新村干部开展工作就会更加顺畅了,就能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搞上去。
4、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化、民主化的程度。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 《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0177.html
(二)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过程中,主要需解决好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
1、山林、土地承包权问题。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与农户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山林和土地的承包权问题。农户对此最关心,也最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取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甚至也会僵化调整工作。从文成的实际看,一般来讲,农户已经承包经营和原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耕地应该维持现状不变,稳定和完善现已完成的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人心。
2、集体资产处置问题。现有集体资产如何处置以及今后的集体资产如何抽调,直接关系到新村的集体事业建设。重点是要考虑不同调整村之间集体资产的贫富差距,要尊重各村的意愿,不能简单合并,更不能平调。一般来讲,要先进行暂时冻结、全面清产核资、向村民公布,再结合各自的实际,采用协商的方式来确定集体资产的处置方案。
3、干部调整问题。新村班子配备方面,为理顺关系,集中精力搞好调整工作,在调整期间不宜任命党支部成员和选举村委会、村农工商合作社领导班子。应该先建立村级筹建班子,负责调整期间的有关工作,等调整结束,再依法选好配强新村领导班子。富余干部分流方面,要体现党对干部的关怀,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县、乡财政要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按其任职的年限、职位分别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经济补助,妥善分流富余村干部。
4、村址和村名的选择问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自尊和恋旧思想,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在此前提下,可引导村民按照人口最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公共设施相对完善、地理位置居中的顺序确定新村村址。对于新村的村名,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确定:一是选择合并前经济实力尤其突出村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二是选择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村名,即为纪念名人、重大事件或烈士而取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三是合并村各取一半村名组成新村村名。四是以历史上各调整村曾是一个村时所用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五是选择10人以上村民提名,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的名称为新村村名。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主要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
1、加强对新村干部的培训。首先要使新村干部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观念。村调整后,情况会有较大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必须要以新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局面。其次要使新村干部在工作方法上顾全大局。由于新村合并时间不长,有很多工作还不是很顺,少数群众对行政村调整在认识上还有差距,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习惯,合并后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凝聚力量是调整后的首要工作任务。此外,还要使新村干部不断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要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部分群众存在的种种疑虑。
2、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新村群众办实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在思想中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调整后的优势尽快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逐渐得到实惠。
3、加强团结。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会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时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带来合并村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团结尤为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而团结的关键又在新村班子的团结,由于合并村班子成员组成大都来自原来的各行政村,平时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干部。”只要新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民主集中制,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干部之间有矛盾,有不同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及时通过交换、谈心来消除矛盾,消除隔阂,从而达到思想统一,步伐一致,这样才能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干部之间团结搞好了,隔阂消除了,群众之间的隔阂也将会逐渐消除,新村干部开展工作就会更加顺畅了,就能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搞上去。
4、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化、民主化的程度。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 《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