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我院于1998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2000年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35人,至2009年已有五届高职毕业生644名,目前在校生792名。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目标,制定本建设方案。
1、根据市场需求开设高职教育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财经打雷中会计类的一个专业,与此相关的专业还有7个,我们将依据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和调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前瞻性地开始相关专业。
2、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
国家教委95年下发的《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工作的专科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要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体现的。我们首先根据岗位培养目标,分析要适应该岗位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可分解成哪些技能,掌握这些能力和技能需要哪些知识,进而需要多少门课程,哪些实践训练。这样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岗位能力,按需设置课程,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三类。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课教学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将这两部分内容结合,到实际岗位上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高职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对过去的高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课程设置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各学科都编写了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本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点及单项技能。
3、努力建设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要通过教师来完成的,因而在教学诸要素中,教师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要素。高职教育的每个专业课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并要求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能紧密地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即要求有一支理论型和实践型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应理解为既是对每个教师个体而言,也是对整个教师队伍而言。
学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继续加强与山东省地区企业、财会事业所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聘请企业财会或会计师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聘请他们学生讲课;另一方面,把这些企业公司作为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深得学生的好评。
4、改革教学方法、体现高职特点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因而不可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启发式、讲座式、提高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学院教师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将课题研讨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操作法、企业现场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个体教学法等运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这对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运用课题研讨法教学,教师把课题布置给学生并说明本课题的几个切入点(即突破口),让学生分组学习教材(资料),进行研讨,提出个人见解或操作方法,作好笔记,再选出代表作典型发言,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再如:运用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列出几种不同的业务情况,分别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业务处理,然后再集中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既可集思广益,活跃气氛,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进一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会计知识竞赛和沙盘对抗赛等相关活动。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已不再适用。我们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对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考核形式,对实践能力则采用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而对某些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报告、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这样可以克服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下功夫,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5、努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多证制"
积极实行毕业“多证制",除颁发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证书外,我系还把给毕业生发获得珠算证、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一就业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跑线上。
6、改革高职专业的毕业环节工作
通过研究探索,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高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施。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教学,重点培养和考核毕业生从事会计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算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从事商品流通会计工作能力、从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能力、从事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审计与稽核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学生在完成综合模拟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到工商企业、银行、税务等单位实习或调查研究,写出实习报告。答辩题的命题遵循考核学生会计业务(技能)的基本原则,分理论类和操作类,结合学生实习、调研情况。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写实习报告,做毕业设计,参加答辩,系统地复习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时已达到不需要过渡期,即能顶岗工作的水平。多数学生上岗工作基本没有明显的过渡期。绝大多数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及涉外会计业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搜集会计信息、整理会计信息和利用会计信息。毕业生既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成为基层单位所需要的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人才。
7、建设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不经培训即可顶岗工作。而这种动手能力不经过模拟环境中的模拟训练和真实环境中的实际训练,是不可能得到的。国家教委也要求高职教育的承办学校应该具有实施岗位能力训练的与培养规模相适应的实验设施、实习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一个会计模拟室、一个较高标准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模拟训练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与多家公司企业联合,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0877.html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我院于1998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2000年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35人,至2009年已有五届高职毕业生644名,目前在校生792名。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目标,制定本建设方案。
1、根据市场需求开设高职教育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财经打雷中会计类的一个专业,与此相关的专业还有7个,我们将依据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和调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前瞻性地开始相关专业。
2、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
国家教委95年下发的《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工作的专科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要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体现的。我们首先根据岗位培养目标,分析要适应该岗位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可分解成哪些技能,掌握这些能力和技能需要哪些知识,进而需要多少门课程,哪些实践训练。这样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岗位能力,按需设置课程,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三类。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课教学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将这两部分内容结合,到实际岗位上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高职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对过去的高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课程设置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各学科都编写了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本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点及单项技能。
3、努力建设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要通过教师来完成的,因而在教学诸要素中,教师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要素。高职教育的每个专业课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并要求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能紧密地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即要求有一支理论型和实践型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应理解为既是对每个教师个体而言,也是对整个教师队伍而言。
学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继续加强与山东省地区企业、财会事业所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聘请企业财会或会计师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聘请他们学生讲课;另一方面,把这些企业公司作为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深得学生的好评。
4、改革教学方法、体现高职特点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因而不可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启发式、讲座式、提高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学院教师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将课题研讨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操作法、企业现场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个体教学法等运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这对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运用课题研讨法教学,教师把课题布置给学生并说明本课题的几个切入点(即突破口),让学生分组学习教材(资料),进行研讨,提出个人见解或操作方法,作好笔记,再选出代表作典型发言,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再如:运用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列出几种不同的业务情况,分别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业务处理,然后再集中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既可集思广益,活跃气氛,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进一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会计知识竞赛和沙盘对抗赛等相关活动。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已不再适用。我们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对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考核形式,对实践能力则采用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而对某些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报告、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这样可以克服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下功夫,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5、努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多证制"
积极实行毕业“多证制",除颁发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证书外,我系还把给毕业生发获得珠算证、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一就业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跑线上。
6、改革高职专业的毕业环节工作
通过研究探索,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高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施。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教学,重点培养和考核毕业生从事会计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算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从事商品流通会计工作能力、从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能力、从事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审计与稽核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学生在完成综合模拟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到工商企业、银行、税务等单位实习或调查研究,写出实习报告。答辩题的命题遵循考核学生会计业务(技能)的基本原则,分理论类和操作类,结合学生实习、调研情况。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写实习报告,做毕业设计,参加答辩,系统地复习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时已达到不需要过渡期,即能顶岗工作的水平。多数学生上岗工作基本没有明显的过渡期。绝大多数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及涉外会计业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搜集会计信息、整理会计信息和利用会计信息。毕业生既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成为基层单位所需要的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人才。
7、建设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不经培训即可顶岗工作。而这种动手能力不经过模拟环境中的模拟训练和真实环境中的实际训练,是不可能得到的。国家教委也要求高职教育的承办学校应该具有实施岗位能力训练的与培养规模相适应的实验设施、实习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一个会计模拟室、一个较高标准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模拟训练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与多家公司企业联合,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