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驻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致力于建立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取集中教育的形式,通过办培训班、组织专家讲座等,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农业的相关政策,普及法律科技知识,培养骨干和科技带头人。而面向广大农民的专门技术培训、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可采取分散教育的形式,到田间、地头、农家辅导培训,开展活动。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于季节性强、受训人员相对集中、所需时间较短的项目,可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到农村进行专题辅导,或进行具体技术指导,农民对此非常欢迎和需要。同时鼓励引导有积极性有条件的农民走出去到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短期培训,或解决个别技术难题,培养乡土人才和农村科技带头人。三是有声教育与无声教育相结合。在有声教育方面,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资源,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应建立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教育的专门频道,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这么多农业人口,确实非常急需;在无声教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编制科普文化图书、资料,《河南农村报》、《科技报》都很受农民欢迎,应坚持保本微利,同时,积极建立农民科技网,利用网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还可以采用板报壁画等形式开展宣教活动。
   (四)要发挥涉农科技服务机构和大中专院校的作用。各级涉农科技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要加强对农村的服务,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村,传授农村发展所需的科技知识、农民群众所需的适用技术,加强同农村、农民的联系与沟通。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促进农民科技文化教育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涉农科技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对农民的培训应提供优质服务,费用要适当减免。可以尝试派乡镇的科技人员到村里任科技助理的办法,联系若干个村进行技术指导。现在有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单位而沉淀到县乡,应制定政策鼓励农村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去开展技术服务,既发挥专长、促进就业,又服务农村科技进步。
   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凡是贫困落后村,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都很薄弱,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了当地广大农民的一大心病。我们来到后,积极协调争取立项和筹措资金,组织施工,目前,我们所驻的=个行政村已累计修路==多公里,道路修通后,沿路土地迅速升值,引来了外地客商。为配合农村小城镇建设,我们还对所驻村村内道路进行了整修,把主要道路建成了柏油路或砖渣路,有的村还安装了路灯,路两旁修建了排水沟,修建了户用沼气,方便了农民生产,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个村累计新打、修缮机井==余眼,添置灌溉设备数十套,基本覆盖了所驻村的农田,有效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落后农村,这些道理农民体会得最深刻。农村基础设施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固,发展就受制约,就没有后劲。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依旧,农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小康社会和城镇化目标的。因此,必须下大气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一是要搞好规划。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要求,制定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注重效益。各地农村在选择建设项目时,要从农村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大多数群众受益为原则,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各级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二)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发挥财政投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改革的办法,拓宽投融资渠道,特别是要注意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到农村投资,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可以实行谁投资谁优先开发、优先受益等办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都有着长效作用,建成后,日常管理与保护非常重要。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难度很大,不少设施常常被损坏、被偷窃,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特别是要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意识,也可以实行谁管理谁优先受益等办法,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制定可行的办法,确保这些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提供组织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贫困落后村的基层组织大多比较薄弱,有的班子不健全,有的班子不团结,有的缺乏战斗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威信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配合乡镇党委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在建立一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支部方面下功夫,致力于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一是加强组织建设。驻村工作刚开始,正赶上村委换届,工作队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换届的宣传发动工作,帮助村里把有能力、群众拥护的村民选进班子,改善班子结构;帮助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村民代表大会、村理事会、民调小组等村级组织,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发展工作,每个村确定=—=名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对象,较好地发挥了村级组织的综合优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帮助所驻村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支部生活、党员活动、村务公开、议事办事规则等各项

《驻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致力于建立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123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