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率普遍提高3%,农民出租耕地收入普遍提高30-50%;标准化改造后的鱼塘的产量、产值、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万人;各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对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市财政按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一名子女免费到技工中专学校读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激励机制。我市对参加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分别给予200元和500元的补贴。为促进培训后的农民就业,我市还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我市根据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1997]45号)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市级财政给予支持,每年给予增城市和从化市8个贫困镇低保补助65万元(2005年补助款80万元)。从2004年起,市财政又对从化、增城两市年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267个贫困村共补助166.7万元,解决村级负担的低保金问题,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按地区不同,每人每月在130—220元不等,实施农村低保制度7年来,共有272936名农村居民领取了12591万元保障金。今年1—6月,我市农村低保救济对象有25406户、70945人,发放低保金1646.7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30户、18948人,低保资金增加487.5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加大对镇村尤其是山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2004年市财政共投入2580万元用于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改造补助、村卫生站建设以及购置医疗、检验设备。今年又投入1800万元支援农村卫生院建设。同时,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力度,全市统一组织对从化市和增城市的12所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包括向镇卫生院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免费接受镇卫生院进修人员和派出专家定期到镇医院开设专家门诊、举办专题讲座等等,增强了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能力。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一家医院一间药厂帮扶一个农村医疗点”活动,对15所镇卫生院进行重点帮扶。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市每镇都拥有1间以上医院(卫生院),1076个行政村设有卫生站,占行政村总数的93%,拥有医务人员共9044名。建立农村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行救助资金由区(县级市)、镇、村三级负担,2003年,市拨出732万元给各区农村特困人员作基本医疗资助款,主要解决镇、村医疗金负担部分资金。从2005年1月1日起,以区(县级市)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39-100元,2005年农民参合率为71.81%。基本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在镇卫生院或区(县级市)医院诊治,大病才到市以上医院就医的良好局面。积极做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4年,共有3654个“五保”人员、54594个低保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镇建设机遇,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并在学校用地、建设规模上为未来卫星城预留发展空间。设立创建教育强市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地区加强初中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争使每个中心镇拥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实施中心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使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是有声有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各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2002年,我市开展了创建“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活动,2004年又开展了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市文明委修订完善了《文明镇评选条件》、《文明村及文明村标兵评选条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各地创建文明村镇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农村居民中深入开展“三管好、六个不(管好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践踏草坪,不斜穿马路道德)”的自律承诺活动,并把道德自律承诺发放到居民手中;天河区从1998年开始,在全区农村大规模开展中青年村民素质教育工程,已有11410人参加培训,10539人获初、高中毕业证书。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14个文明镇、65条文明村、建成了478个农村文化站、618个图书室、1656个体育场馆,38个影剧馆。
二是不断强化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安定团结局面。建立了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了责任书;逐步完善了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调处工作网络;健全了农村治安联防组织。每个村都设立了治保会,配备了专职治保会主任,各村、合作社相继建立了一支6-10人的治安联防队伍。至2003年底,全市社区(村)都建立了警务室,配备社区(村)民警和必要办公设备。农村治安复杂地区增建了治安岗亭,配备了交通通讯工具。全市农村开展创建“安全村”活动覆盖率达100%,已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126.html
(三)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万人;各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对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市财政按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一名子女免费到技工中专学校读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激励机制。我市对参加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分别给予200元和500元的补贴。为促进培训后的农民就业,我市还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我市根据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1997]45号)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市级财政给予支持,每年给予增城市和从化市8个贫困镇低保补助65万元(2005年补助款80万元)。从2004年起,市财政又对从化、增城两市年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267个贫困村共补助166.7万元,解决村级负担的低保金问题,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按地区不同,每人每月在130—220元不等,实施农村低保制度7年来,共有272936名农村居民领取了12591万元保障金。今年1—6月,我市农村低保救济对象有25406户、70945人,发放低保金1646.7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30户、18948人,低保资金增加487.5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加大对镇村尤其是山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2004年市财政共投入2580万元用于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改造补助、村卫生站建设以及购置医疗、检验设备。今年又投入1800万元支援农村卫生院建设。同时,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力度,全市统一组织对从化市和增城市的12所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包括向镇卫生院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免费接受镇卫生院进修人员和派出专家定期到镇医院开设专家门诊、举办专题讲座等等,增强了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能力。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一家医院一间药厂帮扶一个农村医疗点”活动,对15所镇卫生院进行重点帮扶。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市每镇都拥有1间以上医院(卫生院),1076个行政村设有卫生站,占行政村总数的93%,拥有医务人员共9044名。建立农村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行救助资金由区(县级市)、镇、村三级负担,2003年,市拨出732万元给各区农村特困人员作基本医疗资助款,主要解决镇、村医疗金负担部分资金。从2005年1月1日起,以区(县级市)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39-100元,2005年农民参合率为71.81%。基本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在镇卫生院或区(县级市)医院诊治,大病才到市以上医院就医的良好局面。积极做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4年,共有3654个“五保”人员、54594个低保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镇建设机遇,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并在学校用地、建设规模上为未来卫星城预留发展空间。设立创建教育强市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地区加强初中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争使每个中心镇拥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实施中心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使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是有声有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各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2002年,我市开展了创建“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活动,2004年又开展了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市文明委修订完善了《文明镇评选条件》、《文明村及文明村标兵评选条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各地创建文明村镇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农村居民中深入开展“三管好、六个不(管好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践踏草坪,不斜穿马路道德)”的自律承诺活动,并把道德自律承诺发放到居民手中;天河区从1998年开始,在全区农村大规模开展中青年村民素质教育工程,已有11410人参加培训,10539人获初、高中毕业证书。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14个文明镇、65条文明村、建成了478个农村文化站、618个图书室、1656个体育场馆,38个影剧馆。
二是不断强化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安定团结局面。建立了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了责任书;逐步完善了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调处工作网络;健全了农村治安联防组织。每个村都设立了治保会,配备了专职治保会主任,各村、合作社相继建立了一支6-10人的治安联防队伍。至2003年底,全市社区(村)都建立了警务室,配备社区(村)民警和必要办公设备。农村治安复杂地区增建了治安岗亭,配备了交通通讯工具。全市农村开展创建“安全村”活动覆盖率达100%,已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