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自身优势 孕育嘉善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长三角”的崛起和上海大都市的振兴,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03年全县经济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实现“双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2.3亿元,人均GDP达到3223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嘉善人并没有止住前进的脚步。成绩属于过去,辉煌有待明天。嘉善人深知他们正处在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千方百计使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是当前唯一正确的选择。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嘉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工作职责,谋划事关嘉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确定了“开放兴县、产业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子。面对未来,嘉善人充满信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嘉善通过整合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难而上,正全力打造卫星城长效运行的多维动力源。
倚重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原生动力嘉善,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侧,是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的要冲。历史上因“民风淳朴,地嘉人善”,故名嘉善。嘉善总面积506.6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1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万。嘉善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饶,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天下。嘉善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自古便是人才辈出的钟灵之地,古有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近有沈国舫、程裕淇、沈天慧等6名两院院士,还有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剧作家顾锡东。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长三角”的崛起和上海大都会的振兴,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如果把上海比作东方正在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那么地处杭嘉湖平原北侧的浙北重镇嘉善就是围绕它高速运转的一颗卫星。嘉善与上海郊区直接相连,距上海城区中心之间的距离85公里,是“接轨上海第一站”,与昆山、上海一起被称为“长三角中的金三角”。
从嘉善的魏塘镇、丁栅镇到上海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几分钟车程。中国共产党嘉善县委书记高玲慧曾风趣地将嘉善和上海的区域关系比作“无缝接壤”。
对于嘉善来讲,近在咫尺的上海是自己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优势。上海与嘉善不仅地域相连,而且文化相通。随着上海的崛起,在近邻效应的影响下,嘉善日益彰显出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果说上海在发展初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带走资金、人才的回波效应明显大于有益的扩散效应的话,那么在上海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和长三角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朗之时,上海对嘉善的扩散效应就越发的明显。不仅如此,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嘉善在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集聚效应也越发的明显,这也为嘉善进一步吸收上海的辐射提供了可能。目前,嘉善已经形成了以接轨上海为带动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势头,形成了“一、三、五、七、九”的特点,也就是10%的嘉善人到上海工作、学习、生活;30%以上的农产品销往上海大市场;50%的工业产品为上海企业配套,或通过上海进入其他地区;70%的出口商品通过外贸口岸进入国际市场;90%的外资或县外内资是受上海影响而进入嘉善。
没有上海的崛起就没有嘉善的腾飞,嘉善人对这一点毫不讳言。上海是推动嘉善前行的发动机,是嘉善发展的原生动力。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嘉善正以融入上海为目标,研究上海、学习上海、借力上海,增创区位新优势。充分发挥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优势,以“融入上海、走向世界、吸引全球”为主题,实施新一轮“接轨上海、开放发展”行动。在接轨中提高接轨水平,努力实现由自发接轨向自觉接轨,由硬件接轨向软件接轨,由窄领域接轨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接轨的转变。逐步做到观念融入,产业融入、市场融入、环境融入。在发展理念上,强化经济区域观念,积极构建“融入上海”的载体,探索增强嘉善比较优势的新路子。在经济建设上,充分依托上海大都市的资源、要素、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外互动,政企联动,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