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五年任期工作总结(换届工作报告)
我镇党委自2001年换届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我镇连续5年被娄底市评为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获涟源市“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第二名,2004年获涟源市“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第一名,同时被评为娄底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娄底市五个好乡镇党委。2005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圆满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镇党委班子充满活力,务实团结,以出色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现就本届党委5年来的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一、强核心,聚人心,始终把强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干部力量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镇党委始终把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全镇工作开展的原动力。
——抓班子队伍强核心——几年来,我镇党委在班子建设上一直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充分强化了基层党委的核心作用。镇党委坚持定期召开沟心通气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同时,经常召开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很好地协调了党委与政府的工作,增进了党政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党政合力。镇机关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浓厚风气,班子成员真正唱好了“互补歌”,奏好了“协调曲”,演好了“群英会”。党政班子成员事事处处都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抓干部队伍聚人心——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着力强化干部队伍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机关干部队伍人心团结,充满活力,充满干劲。一是大力推进人员精简工作。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镇自1999年起,在涟源市率先实行以“优化组合”为特色的人事制度改革,自2001年以来,每年分流人员在40人以上,2004年、2005年分流干部职工达58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战斗力显著加强。二是切实履行办事公开承诺制。镇党委公开向社会承诺,镇属各职能部门必须按规定及时办理有关事务,否则,责成有关工作人员支付前来办事群众的车船费用和误工费用。各部门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三是强化勤政廉政监督。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驻村干部每月下村不得少于18天,为群众办实事每年不得少于3件,并由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监督。为民办事已成为我镇广大干部职工一种自觉行动。四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高度重视党内新鲜血液的培养,严把了入口关,严格履行审查、培训、考查、公示等程序,并大力培养具有“双强、双带”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的组织,成为党在基层带领群众致富的骨干。对基层党支部通过严格的届中定期考察、工作业绩考核、支部情况考评等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支部及时进行整顿,全面提高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了凝聚力,加强了党委对各基层支部的领导,推进了基层工作的开展。在2005年的村委和支委换届工作中,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全镇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的村达98%,充分显示我镇基层党组织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战斗力。
二、上项目,兴产业,始终把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对矛盾的解决落实在发展的手段中”。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源于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只有解决了发展的问题,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基础条件得以全面改善——新一届党委成立后,一直着力于改变全镇的发展面貌。2001年前,全镇“外无出路,内无好路”,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础条件相当落后,群众嘴边总挂着怨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镇党委确立了“以改造斗水线作为全镇改善基础条件突破口”的发展思路,面对当时吃饭都困难的财政形势,党委一班人作出了“不拿镇财政一分钱,捐钱当叫化也要把路搞上去”的大胆决策,为实践诺言,党委主要领导上贵州、下广东,找涟源、跑娄底,凡是能捐到点钱的人,要到点资金的部门,都找到了。共筹措到资金220多万元,硬是捐出了我镇第一条7公里的油路来。镇党委政府谋求发展的决心和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上级有关部门,也感动了全镇关心家乡建设的有识之士,更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建设的热情。这一切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在2002年斗水线改造完工的同年,筹措资金90多万元,开工锻百线3.5公里砼硬化建设并于当年12月完工。2003年硬化改造斗水线延伸到氮肥厂的3公里路段,同年开工境内大八线14公里的路基改造,并在2004年完成大部分路段硬化通车,至2 《乡镇党委五年任期工作总结(换届工作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1869.html
一、强核心,聚人心,始终把强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干部力量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镇党委始终把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全镇工作开展的原动力。
——抓班子队伍强核心——几年来,我镇党委在班子建设上一直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充分强化了基层党委的核心作用。镇党委坚持定期召开沟心通气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同时,经常召开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很好地协调了党委与政府的工作,增进了党政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党政合力。镇机关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浓厚风气,班子成员真正唱好了“互补歌”,奏好了“协调曲”,演好了“群英会”。党政班子成员事事处处都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抓干部队伍聚人心——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着力强化干部队伍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机关干部队伍人心团结,充满活力,充满干劲。一是大力推进人员精简工作。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镇自1999年起,在涟源市率先实行以“优化组合”为特色的人事制度改革,自2001年以来,每年分流人员在40人以上,2004年、2005年分流干部职工达58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战斗力显著加强。二是切实履行办事公开承诺制。镇党委公开向社会承诺,镇属各职能部门必须按规定及时办理有关事务,否则,责成有关工作人员支付前来办事群众的车船费用和误工费用。各部门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三是强化勤政廉政监督。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驻村干部每月下村不得少于18天,为群众办实事每年不得少于3件,并由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监督。为民办事已成为我镇广大干部职工一种自觉行动。四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高度重视党内新鲜血液的培养,严把了入口关,严格履行审查、培训、考查、公示等程序,并大力培养具有“双强、双带”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的组织,成为党在基层带领群众致富的骨干。对基层党支部通过严格的届中定期考察、工作业绩考核、支部情况考评等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支部及时进行整顿,全面提高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了凝聚力,加强了党委对各基层支部的领导,推进了基层工作的开展。在2005年的村委和支委换届工作中,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全镇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的村达98%,充分显示我镇基层党组织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战斗力。
二、上项目,兴产业,始终把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对矛盾的解决落实在发展的手段中”。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源于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只有解决了发展的问题,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基础条件得以全面改善——新一届党委成立后,一直着力于改变全镇的发展面貌。2001年前,全镇“外无出路,内无好路”,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础条件相当落后,群众嘴边总挂着怨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镇党委确立了“以改造斗水线作为全镇改善基础条件突破口”的发展思路,面对当时吃饭都困难的财政形势,党委一班人作出了“不拿镇财政一分钱,捐钱当叫化也要把路搞上去”的大胆决策,为实践诺言,党委主要领导上贵州、下广东,找涟源、跑娄底,凡是能捐到点钱的人,要到点资金的部门,都找到了。共筹措到资金220多万元,硬是捐出了我镇第一条7公里的油路来。镇党委政府谋求发展的决心和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上级有关部门,也感动了全镇关心家乡建设的有识之士,更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建设的热情。这一切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在2002年斗水线改造完工的同年,筹措资金90多万元,开工锻百线3.5公里砼硬化建设并于当年12月完工。2003年硬化改造斗水线延伸到氮肥厂的3公里路段,同年开工境内大八线14公里的路基改造,并在2004年完成大部分路段硬化通车,至2 《乡镇党委五年任期工作总结(换届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