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调研报告
操场上开展了两项长期合作项目:“立信希望”奖学金颁奖典礼以及“爱心协议”贫困生资助仪式。我们为黄佩球石巷希望小学2006—2007学年度13位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了“立信奖学金”计人民币1300元和证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了“立信助学金”计人民币2310元。当天,我们邀请了五河县教委领导到场见证了这具有跨地域的温馨一刻,获奖的13位小朋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斗志,而贫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甜美的笑容。目睹着眼前的一切,我系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感受到孩子们身上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忘我精神,提高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天的实践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三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为帮助别人而自豪,我们也为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激。
十、
返回途中,我们受到了民建蚌埠市委副主席樊行素的热情接见,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评价了我们此行的意义。他说安徽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就是需要像我们这样有知识、有素养的大学生多多投身其中的建设,安徽才会有更快的发展。樊主席还把我们带到了他天天散步的地方,向我们讲述了蚌埠市的过去与现在,并鼓励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
实践成果展示:
一、关注“新农村”——调研篇
(一)座谈
在我们实践团一行抵达五河县的当天下午,就与县教育局领导及两位村支书展开座谈。会上,村支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河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
五河县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春季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培训。采取举办各种培训班,按乡镇集中培训和分片分村培训的方法,对农民实施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进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闯市场能力。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的宣传部门组织与引导作用,以乡镇逢集、春会等为平台,把农村所有文化阵地利用起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四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重从提高致富能力、提高帮富素质、提高共富境界入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工作,对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开展“三下乡”活动2次,培训村级干部、农民群众约1.6万人次。
(二)问卷调查
次日,我们深入实地,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农户的方式,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92位受访者,其中有375人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占75.2%;有117人家中在农村务农,占24.8%。在进城打工的比例上高于安徽省其他地区。受访者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31~50岁的人占56.1%。受访者的人均家庭收入安徽省内为1587元,省外的为1362元。
2.对“新农村”概念的认识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那么,“新农村”的含义、内容、实施途径、态度有哪些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44.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37.5%的人表示已知道,并非常关心;只有18.4%的人表示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有四成农村居民听说过,但是并不了解;有接近四成农村居民很了解,并表现出很关心的态度;但是依然有接近18%的农村居民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深入人心,不能在政策下达后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二是部分农民信息渠道并不畅通,农村电视没有真正做到“有线到万家”,电话、电脑没有普及,很多农民作为非城镇化群体也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三是农村还存在大量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村居民,更是远离了信息的输送渠道;四是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的不同,导致安徽省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先头力量,因此新农村建设在安徽的进行还未彻底展开。
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68.5%的人认为是生产发展;69 《实践调研报告(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2664.html
九、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天的实践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三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为帮助别人而自豪,我们也为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激。
十、
返回途中,我们受到了民建蚌埠市委副主席樊行素的热情接见,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评价了我们此行的意义。他说安徽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就是需要像我们这样有知识、有素养的大学生多多投身其中的建设,安徽才会有更快的发展。樊主席还把我们带到了他天天散步的地方,向我们讲述了蚌埠市的过去与现在,并鼓励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
实践成果展示:
一、关注“新农村”——调研篇
(一)座谈
在我们实践团一行抵达五河县的当天下午,就与县教育局领导及两位村支书展开座谈。会上,村支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河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
五河县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春季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培训。采取举办各种培训班,按乡镇集中培训和分片分村培训的方法,对农民实施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进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闯市场能力。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的宣传部门组织与引导作用,以乡镇逢集、春会等为平台,把农村所有文化阵地利用起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四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重从提高致富能力、提高帮富素质、提高共富境界入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工作,对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开展“三下乡”活动2次,培训村级干部、农民群众约1.6万人次。
(二)问卷调查
次日,我们深入实地,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农户的方式,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92位受访者,其中有375人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占75.2%;有117人家中在农村务农,占24.8%。在进城打工的比例上高于安徽省其他地区。受访者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31~50岁的人占56.1%。受访者的人均家庭收入安徽省内为1587元,省外的为1362元。
2.对“新农村”概念的认识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那么,“新农村”的含义、内容、实施途径、态度有哪些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44.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37.5%的人表示已知道,并非常关心;只有18.4%的人表示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有四成农村居民听说过,但是并不了解;有接近四成农村居民很了解,并表现出很关心的态度;但是依然有接近18%的农村居民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深入人心,不能在政策下达后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二是部分农民信息渠道并不畅通,农村电视没有真正做到“有线到万家”,电话、电脑没有普及,很多农民作为非城镇化群体也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三是农村还存在大量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村居民,更是远离了信息的输送渠道;四是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的不同,导致安徽省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先头力量,因此新农村建设在安徽的进行还未彻底展开。
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68.5%的人认为是生产发展;69 《实践调研报告(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