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试行)
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切实推进政资、政企、政事分开,确保政府职能转变到位。
根据省、市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配置,逐步将政府部门审查审批等职能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职能相对分开。积极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
8、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的职责权限和实施程序。根据区级以上政府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削减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健全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后续监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防止管理脱节。
改革和完善审批办法。各级行政机关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审批,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度。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行网上办事审批。
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三心一线”工作机制的要求,健全区、乡二级网络,扩大和延伸服务范围。认真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制度。
9、完善招投标中心建设。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逐步扩大由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规模。按照统一进场、集中交易、管办分离、监管有力的要求,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招投标中心。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各个环节的运作程序,确保交易行为透明、高效。加快专家库建设,充实人员,优化结构。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坚决纠正干预招投标、虚假投标、串标和非法挂靠等问题。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在投标活动中有不良行为者实行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专项监督和对乡镇、村招投标工作的指导。
10、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强监督检查,严格中介机构法人资格认定,在2005年以前完成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和自律作用,预防违法违纪行为。
11、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按照财政综合预算要求,全面推行部门预算,逐步实行财政预算公开化。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严格界定各种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压缩一般性支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和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各类过渡性收入账户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开设的资金账户必须在2004年内清理完毕。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2006年以前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管理。规范支付程序,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制度。
12、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进行清理,取消各类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在媒体上重新公布。规范票据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实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使用往来款票据执收的暂扣款、抵押款、保证金等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加强对收费标准审定行为的社会监督。实行收费公示和亮证收费制度,严禁乱收费或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深化税费制度改革。
13、推行公务员福利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过大的原则,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从本地实际出发,推进分配制度和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各部门自行设定的各种补贴,规范岗位津贴标准,缩小分配差距。
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规范职能,加大会计集中核算力度,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逐步把实行财政拨款的二级单位纳入集中核算。强化对乡镇财务的监管,认真落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在2005年以前建立较为完善、规范的区、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财务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严肃查处做假账行为。
14、逐步推进职务消费改革。按照公开化、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取向,本着综合配套、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15、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探索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营运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国有产权变动的管理。国有资产投入的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必须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6、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承诺,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健全企业财务审计制度,打击恶意逃避债务行为,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培育个人信用。
1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完善各项制度,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把进口关,疏通出口关。
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注重群众公认度。除个别特殊情况可由组织推荐外,凡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或者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坚持和完善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把领导干部的生活圈、 《XXXX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2693.html
根据省、市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配置,逐步将政府部门审查审批等职能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职能相对分开。积极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
8、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的职责权限和实施程序。根据区级以上政府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削减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健全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后续监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防止管理脱节。
改革和完善审批办法。各级行政机关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审批,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度。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行网上办事审批。
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三心一线”工作机制的要求,健全区、乡二级网络,扩大和延伸服务范围。认真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制度。
9、完善招投标中心建设。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逐步扩大由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规模。按照统一进场、集中交易、管办分离、监管有力的要求,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招投标中心。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各个环节的运作程序,确保交易行为透明、高效。加快专家库建设,充实人员,优化结构。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坚决纠正干预招投标、虚假投标、串标和非法挂靠等问题。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在投标活动中有不良行为者实行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专项监督和对乡镇、村招投标工作的指导。
10、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强监督检查,严格中介机构法人资格认定,在2005年以前完成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和自律作用,预防违法违纪行为。
11、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按照财政综合预算要求,全面推行部门预算,逐步实行财政预算公开化。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严格界定各种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压缩一般性支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和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各类过渡性收入账户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开设的资金账户必须在2004年内清理完毕。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2006年以前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管理。规范支付程序,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制度。
12、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进行清理,取消各类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在媒体上重新公布。规范票据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实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使用往来款票据执收的暂扣款、抵押款、保证金等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加强对收费标准审定行为的社会监督。实行收费公示和亮证收费制度,严禁乱收费或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深化税费制度改革。
13、推行公务员福利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过大的原则,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从本地实际出发,推进分配制度和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各部门自行设定的各种补贴,规范岗位津贴标准,缩小分配差距。
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规范职能,加大会计集中核算力度,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逐步把实行财政拨款的二级单位纳入集中核算。强化对乡镇财务的监管,认真落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在2005年以前建立较为完善、规范的区、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财务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严肃查处做假账行为。
14、逐步推进职务消费改革。按照公开化、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取向,本着综合配套、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15、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探索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营运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国有产权变动的管理。国有资产投入的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必须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6、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承诺,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健全企业财务审计制度,打击恶意逃避债务行为,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培育个人信用。
1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完善各项制度,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把进口关,疏通出口关。
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注重群众公认度。除个别特殊情况可由组织推荐外,凡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或者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坚持和完善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把领导干部的生活圈、 《XXXX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