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
前,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十分艰难,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内部这一块共计增12元,其中,种植业人均增5元,养殖业人均增4元,林业人均增3元,主要是没有支柱产业支撑。虽然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畜牧和蔬菜等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差、规模小,布局零散,科技含量极低,商品率低,政策支持不到位,社会服务不到位,市场发育不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受制约,产业在徘徊中发展,在发展中徘徊。由于农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相对效益比较差,农民对产业发展不太感兴趣,只好盲目外出务工,农民越不感兴趣,农产业越难发展,效益就越不高,效益不高,农民就越不愿抓农产业,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后,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我县今后要重点抓五大类经济组织:(1)围绕培育产业,组建科技型协会;(2)围绕搞活流通,组建销售型协会;(3)围绕加工增值,组建加工型协会;(4)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建劳务输出型协会;(5)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建综合服务型协会。有条件的地方,要注重把各类协会培育和发展为公司,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努力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形式,使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发展农业产业,一要靠资金的支持,应整合可用财政及专项资金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动员民间从事农产业开发,尤其是金融部门要扩大支农贷款规模。二要靠科技支撑,应整合人才,充分发挥农科人员的作用。三要靠市场拉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市场前景好的种养项目应大力发展。如名优茶、乌骨鸡、黄牛、蚕茧、黄瓜等优质蔬菜林竹等产业。四是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和产业意识,从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找个盐巴钱的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五是要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县乡村几级行政组织要真抓实干,下大力气,不能空喊口号。六是要逐步改变以交通、电力、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加工生产。第一产业潜力还很大。抓好了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直关重要。劳务输出也应该作为一项产业大力培植和发展。去年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55%,是农民增收的大头。
只有做到“三化”联动,才能贯彻落实“出路在工业化,潜力在城镇化,后劲在农业产业化”的精神和要求,才算找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只有路子走对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甚至可能一年更比一年差。
四、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以典型引路,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可谓点多、面广、线长,需要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示范点要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示范点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去年,我们选择的几个“三村”建设示范点总的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但个别点只注重区位优势,忽略了产业基础,以致农民的房子改善了,户间连接道路硬化了,周围环境好了,但没有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了;农民的整体意识没有提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精神文明容易出现反弹。一些地方是靠国家的钱堆出来的,在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大面推广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点无法带面。今后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择上应该注意选择那些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合理,能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地区来布局,尽可能做到每个乡镇都有示范点。要突出我县和各乡镇的特色。示范点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产业做支撑改善环境,以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来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的。
五、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克服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在生产发展上县乡党委政府应起到先导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在发展先进文化上,党委政府应起到领导作用,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党委政府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把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当前我县村级政权总的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村两委形同虚设,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内事务基本不管,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声载道,靠他们恐怕很难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协调发展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不能因为搞示范点就把大量的支农资金都整合在一起,投放在点上而忽略大面,点是少数人受益,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都发展不了,即使点上再风光也违背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大局。兼顾大面,尤其要关注边远、高寒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据我所知,一些边远地区的农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2894.html
只有做到“三化”联动,才能贯彻落实“出路在工业化,潜力在城镇化,后劲在农业产业化”的精神和要求,才算找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只有路子走对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甚至可能一年更比一年差。
四、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以典型引路,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可谓点多、面广、线长,需要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示范点要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示范点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去年,我们选择的几个“三村”建设示范点总的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但个别点只注重区位优势,忽略了产业基础,以致农民的房子改善了,户间连接道路硬化了,周围环境好了,但没有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了;农民的整体意识没有提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精神文明容易出现反弹。一些地方是靠国家的钱堆出来的,在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大面推广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点无法带面。今后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择上应该注意选择那些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合理,能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地区来布局,尽可能做到每个乡镇都有示范点。要突出我县和各乡镇的特色。示范点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产业做支撑改善环境,以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来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的。
五、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克服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在生产发展上县乡党委政府应起到先导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在发展先进文化上,党委政府应起到领导作用,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党委政府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把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当前我县村级政权总的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村两委形同虚设,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内事务基本不管,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声载道,靠他们恐怕很难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协调发展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不能因为搞示范点就把大量的支农资金都整合在一起,投放在点上而忽略大面,点是少数人受益,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都发展不了,即使点上再风光也违背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大局。兼顾大面,尤其要关注边远、高寒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据我所知,一些边远地区的农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