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例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中国:你买什么?(或"您要点什么?")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
美国: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
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
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 帮助的对象。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
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
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 体态语的代名词,
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
从搽的香水 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
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 非语言交际的因素。许多学者都指出
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 语言
信息约占65%,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日
本人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 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有的时候甚至导致悲 剧发生。有一位在泰
国旅游的美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来,结果
被驱逐出 境;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
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 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
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
二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 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 恰当一些。80年代
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
的教材,87 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 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
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浙江大学1993年的调查 ,
社会上对本科毕业生听、说、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71.11%和61.48%,然而
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 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
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 的手脚。中国的
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
分时间和精力 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
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 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
往会出现问题。中国人跨文化交际的问题点归纳出来如下图所示:
附图{图}
这些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
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 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
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 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
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
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
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 造成交际失败。
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
具有这种语言 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
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的危 险性也最大。
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
部分人认为这只
不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问题。他 们觉得,只要会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
可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 化背景的不同而
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
为一种不合常 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