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方法 ----外语教学散论
研究者发现,教学过程的几个维度都可以说明“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之间的差别,其
中包括课堂组织、课堂结构、课堂任务和分组教学等环节 。在“高效教学”过程中,其教
学论原则建立于对“高效”教师实际运用的课堂实践的形式及过程的研究,因而不能将其“高
效”简单地归功于甲方法或乙方法的应用,也不能归因于教师对照某套来自教学过程外部的
原则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是教师对课堂中的教学、学习和交际过程的主动控制和
驾驭能力及其对这些过程的理解的结果。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充满着教师的授课目标、
学习者的学目的、课堂任务及活动、教师的讲授行为和学习者为完成指定任务而采取的行为
与教学效果之间不断发展着的、动态的相互影响。
2、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于教师的作用,殊不知学习者为达到成功的学习而采用的“策略”
也具有重要作用。魏林等人就认为学习者无论在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的情况下都可以取
得学习上的成功。这种观点使得研究者和教师们开始更多地注意学习者本身,以图发现成功
的外语学习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正如对“高效教学”的研究试图证明哪些教学行为可以导向优质教学一样,对“高效学习”
的研究也试图验证哪些学习行为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研究者发现,一些外语学习者之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欠佳”,主要是学习策
略的运用不当造成的,因而他们认为,通过验证并指导这些学习者运用“成功学习的策略”
就有可能使其“表现”得到改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对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
进行研究,以帮助其他学习者改善其学习语言的能力。
为了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必须将“策略”具体化为特定形式的技巧,然而关于
如何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其中心问题在于“策略”是“学得的”还是“习
得的”,一些研究者主张直接了当地训练学习者对某种策略的运用,并教会学生如何有意识
地检验自己的策略;另一些研究者则倾向于将某种策略融入其他学习内容之中,让学习者在
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策略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习得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两种
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干预,问题在于教师是让学习者放弃现有策略并换用别种策略还是仅仅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驾驭现有的策略。
三、关于本讨论
的总结
上文主要讨论了外语教学的两种情况。一是将“教学”概念化为“方法的应用”。其中,构
成方法的理论假设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这些设计后来又被强加于教师和学习者。据此,
人们试图使教师和学习者的课堂行为与方法的规则一 致起来。二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直接
观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①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关,也受教
师展示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和任务、检验学习者的学习并提出反馈意见等“策略”的影
响。②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当与不当。值得
注意的是,这种途径的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一套可以教给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的一般原则,同时
也暗含着对教师角色的重新界定,即不能将教师仅仅视作特定教学原则的“执行者”,他们
还是自己及学习者课堂活动的审查者。因为,在教学领域里判定构成“高效教学”之基本要
素的尝试都是教师发起的,教师们通过对自己的课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获得关于
其教学效果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原则。在学习领域中教师
也同样起着作用,他们起初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审查,继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关
于“成功学习策略”的反馈信息。由此可见,教师们关心的不仅是能否探寻出教和学的最好
方法,更重要的则是寻求出一种超越方法本身的东西--为“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提
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超越方法 ----外语教学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