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方法 ----外语教学散论
[作者] 尹广琴
[内容]
教学方法论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活动、任务、经验及其运用方式的总称,
是确定教师和学习者角色、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既不是某种固定不变的
东西,也不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死守的一套僵化的准则和程序,而是教师每面对一组新的学习
者时都必须重新进行的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及其过程。从大量的教师培训课程或语言教学过程
来看,作为一种探索过程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其间是大有差别的,在教学活动中,任何
一种特殊的方法都可以成为教师模仿和内化的模式。本文试对外语教学活动中的方法和那种
超越方法本身、旨在探寻“高效教学”本质的做法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探讨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将“寻求正确的方法”视作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一些人认
为,外语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质量,因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一种有效的方法。他
们假定,语言学理论的进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突破最终将揭开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奥
秘并形成一种新的“超级方法”,从而一 劳永逸地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另一些人更为乐
观地相信,这种“超级方法”就蕴含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暗示法”、“自然法”等方
法之中,充分挖掘这些方法将会戏剧性地改变眼下外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教学方法果真
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吗?下面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所有的教学方法似乎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牋即它们都包含着一套关于“如何完成教学”
的规则。有的方法提倡先加强说的训练,以便建立起基本的语言模式;有的强调发挥所记住
的对话或课文的作用;有的则要求使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语言资源尽快地进行相互交际的尝
试。尽管不同的方法有不尽相同的侧重点,但它们对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的规
定则是一样的,其中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出示何种材料、何时教和如何教,对学习者的规定主
要在于通过何种途径学习,由此确定教师、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按照这个规定,教师的工作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方法的要求相
一致。
“理性主义”方法是指那些“指向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把语言视作一个整体,认为对语
言功能的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居先步骤”,其中包含着批判性地思考和交际的愿望;而“经
验主义”方法则注重于四种“互不关联”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其排列顺序的不同
也说明主张的差别,这里暂不涉及)的训练。那么,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别能否在教学实践
中找到呢?斯沃弗等人发现,人们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的各种不同教学方法间的“差别”在实
际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因而“贴”在教学活动上的某种方法论“标签”并不说明什么。由
此可见,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性质的限定并不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研究的结果,而是基于某种
假设。这也是方法与实际“脱节”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教学方法仍然很有“市潮,新方
法的兜售者在各种会议上频频露面,教师们也时常聚集一堂聆听关于最新“超级方法”的描
述。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既无法掩饰更无法消除以使教学概念化这种企图的严重局限,
即它呈现给教师的只是某种经过精心包装的静态的、“预先决定”的货色,而把特定的教师
和学习者角色、教学活动过程等强加于所有的教师和学习者,对课堂经历的研究表明:从时
间上来说教学并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
方法来源于教师和学习者与教学任务和活动之间长时间的相互影响,有些人不顾这些事实而
根本否定教师的作用,
认为如果让每个教师各行其是,教学活动将陷于一 片混乱,因而必
须有一些适用于一切教师和一切教学情境的“一般方法”。殊不知,任何教学方法,如果不
能得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等重要变量的影响和补充,它也就谈不上
发展和完善。
鉴于此,另一些人在对教学本质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教学观。他们认为:
①教学效果的差异,原因在于教师而不是教师所采用的方法;②某种意义说,教师的工作方
式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方法;③“高效教学”的特性是可以测定的。此外,他们还将注意力部
分地转向了学习者,并试图确定“高效学习”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意观察和反省自
己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高效教学”特性的策略研究
要探讨“高效教学”,必须对促成教学“高效”的策略进行分析和评判,其中包括教师的策
略和学习者的策略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