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感教学浅析
[作者] 李瑾 陈沫
[内容]
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
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试比较:
①Ilostmybagonly.(我不过丢了包而已。)
②Ilostonlymybag.(我丢的只是包。)
③OnlyIlostmybag.(只有我丢了包。)
④Ionlylostmybag.(我只丢了包。)
⑤Ilostmyonlybag.(我丢了唯一的包。)
以上句子中只有五个单词,由于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强调的部分不同,
表达的情感态度也迥然各异。至于强调哪一部分,则看当时的具体情景。可见,
在交际中,除了上述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语境
补充、确定的。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如言不尽意、言内
意外、弦外之音等现象,所以,不同的听话对象或读者因自身的经验、体会、感
受各不相同,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和说话人或读者的心情相
契合,对语言有一种本能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
并把感受理解的内容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语感便是这种深刻的直觉。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它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
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
通过各种途径(如下所述)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
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
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
间完成的。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
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又反过来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
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
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的,
是顿悟式的直觉。
由于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
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
章法)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
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
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
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
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
的句子:
Nowmorethaneverseemsitrichtodie,
Tocleseuponthemidnightwithnopain,
Whilethouartpouringforththesoulabr
oad,
Insuchan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摹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
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摹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
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
《英语语感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