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对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形势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学生实验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凡此种种,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的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检验及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防止强腐蚀药品对人体或衣物等腐蚀的措施、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处理、正确连接仪器装置、规范使用仪器等技能,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基本劳动技能,都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结合乙烯的制取与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的原理,通过讨论、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文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试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反应液的颜色变化、所生成气体的气味与课文所述的区别等,让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净化乙烯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净化乙烯的实验装置。这样,整个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和实验技能,又学到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5、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谈《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3985.html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学生实验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凡此种种,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的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可燃气体纯度的检验及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防止强腐蚀药品对人体或衣物等腐蚀的措施、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处理、正确连接仪器装置、规范使用仪器等技能,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基本劳动技能,都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结合乙烯的制取与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的原理,通过讨论、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文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试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反应液的颜色变化、所生成气体的气味与课文所述的区别等,让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净化乙烯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净化乙烯的实验装置。这样,整个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和实验技能,又学到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5、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谈《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