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
由于课题工作及与课题有关的课程学习占到学生每学期75—80%的时间,因而,课题评价是整个教学评价 的重心。每个课题设有一个课题评价委员会,导师和副导师是其当然成员。第二、第五及最后一个学期的课题 评价还邀请校外专家参加。课题小组必须在评价前两周完成课题报告,打印成册并呈送每位评价人员。课题报 告正文一般有75—150 页,图表、附录和参考文献也有50—100页。课题评价大约需要4—6 个小时。前一个小 时由课题小组宣读报告,稍事休息后,评价人员就课题的细节及与课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向课题小组提问。问题 多半集中在课题小组为何这样做或为何不那样做,要求对假设和运算结果作出解释。最后评定报告质量,除毕 业设计分数评等外,其它的课题作业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两级。当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及格时,学校将向他说明具 体原因,并允许他再过一段时间(通常是1—3个月)重新进行答辩。在每届学生中,将近有25%的学生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没有通过。
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职责也需作相应的调整。除讲课这一常规任 务外,教师还要承担新的职责。例如,和学生一道确定主题,并为实施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计划作准备;每学 期指导2—3个课题小组,帮助他们安排工作,评点他们的设想,监督工作进展,审阅课题报告,撰写评语及主 持课题答辩。如果导师对小组的课题感到生疏,他还得与课题小组一起讨论研究,必要时导师需帮助处理课题 小组内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此等等。
三、简评
奥尔堡大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从突破封闭式教学体系、革除传统教学弊端入手的。传统大学教学以学 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各学科有其逻辑和顺序,反映在大学课程设置上,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那些被认为对某一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及其知识,通过教科书和讲授传递给学生。同时,通过证实这些 知识的练习,学生学习运用这些知识,最终学生掌握某些领域的知识和对已知问题的标准化解法。显然,这种 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几乎被排斥在外,不成系统的知识、实际问题很难进入课堂,学 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二是分科课程把科学的完整性和有机性割裂了,而实 际问题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反映学科间的联系,难怪学了条条块块知识的毕业生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在一 个稳定少变的社会中,这种传统教学也许无可厚非,但在当今学科交叉渗透、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形下,倘若 还固守传统,难免不合时宜。奥尔堡大学通过改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
实践表明,开放式教学体系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成功之路。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由课题来组织的教学, 学生学会了用批判性、建设性的方式讨论观点与建议,并学会了如何运用不断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复述 教科书内容。1988年奥尔堡大学对毕业生的一次调查表明,开放式教学减少了教育浪费,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 。该校有80%以上的学生毕业(丹麦技术大学只有60%的学生毕业),其中大多数学生按时毕业(丹麦技术大 学很多学生必须延长1—2年才能毕业)。同时,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技学院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 他们离校时对专业作了好的或很好的准备。土木、建筑、工业、信息、能源等分支的毕业生认为半年内即能胜 任第一种工作的,分别为65%、80%、93%、87%和86%。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程、 课题工作、其它教学、同事和研究生教育的分别为9%、51%、4%、21%和7%,部分来自于上述各项的分别为 47%、39%、7%、37%和22%。那么,接受新模式教育的学生是不是存在知识面过窄、后劲不足等问题?调查 表明,科技学院不足5%的毕业生认为技术知识、 经济和法律知识学得不够,有不到5%的毕业生在从事新的专 业工作上感到有些困难。
可见,奥尔堡大学以问题为中心、由课题来组织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具有两大显著优点:一是具有很高的内 部适应性,师生可以轻易地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具有很高的外部适应性,  
;学生通过大量的小组课题工作,使学生接受类似于雇佣状态工作条件下的专业训练,从而具有较强的共事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因而,该校毕业生深受工业界的欢迎。
当然,该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并非一帆风顺,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一些教师貌合神离,致使主 题确定不当,课题工作和督导表面化,学生的课题报告质量不高;新的教学体系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更多的教 学设备;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更多的教育经费,等等。但是,大 学教学全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由课题来组织的尝试,无疑是一种大胆创新,奥尔堡的“走新路”是成功的希望 之路。
1.N.O.Fruensgaard,Project Work as a Study Technique atthe University of Aalborg,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Advancing Technology, 1989, Sydney,Austral ia.
2.R.Creese, A Project —centered Engineering Program,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 78, No. 2,1987.
3.F. Kjaersdam, Problem —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for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oc.o f ISHEE,1990,Hangzhou,China.
4.J.Ostergaard,Experience with Project—organized, Problem—centerd Engineering Education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