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教学反思——浅议初中地理教学的人文精神
郭洵良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例如在教材中出现“三大火炉”的概念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三大火炉”热因何在?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三(8)班的钟莺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三大火炉”为何热?》的小论文,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求知的快乐,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当地厂矿、水利工程——章惠渠、罗边电站,野外考察家乡的地形、山水及其成因。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教学反思——浅议初中地理教学的人文精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4546.html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例如在教材中出现“三大火炉”的概念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三大火炉”热因何在?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三(8)班的钟莺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三大火炉”为何热?》的小论文,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求知的快乐,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当地厂矿、水利工程——章惠渠、罗边电站,野外考察家乡的地形、山水及其成因。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教学反思——浅议初中地理教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