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下)
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 冯友兰:《极高明而道中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梁漱溟:《孔子学说的重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5. 牟宗三:《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6.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下)(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4590.html
2. 冯友兰:《极高明而道中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梁漱溟:《孔子学说的重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5. 牟宗三:《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6.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论文英文题目:
On the Consanguineous Cliquism of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下)(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