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国外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评析
一
以下活动选自德国奥尔夫学院教师来华讲学的现场教学范例,执教者是一位德国青年女教师,她所擅长的 是幼儿律动。(介绍时略有删改)
(一)一颗豌豆(热身活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 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它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 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 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长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 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 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 。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 分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弹奏的吉它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 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二)雾(创造性合作表演)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
雾/慢慢地落下来了/轻轻地盖在猫咪的爪子上/在雾里/小河睡了/小桥睡了/小树睡了/小鸟睡了/ 教堂的塔尖也睡了/雾/慢慢地升起来了/轻轻地离开教堂的塔尖/阳光里/小鸟醒了/小树醒了/小桥醒了 /小河醒了/猫咪的爪子也醒了。
2、教师请一部分幼儿自由结伴,想象自己是小桥、小河,小树、小鸟,以及其它各种相依相伴的事物并 造型。另一部分幼儿想象自己是雾,从天上轻轻地、慢慢地飘落,温柔地“盖”在小河、小桥上……最后轻轻 地、慢慢地升起、退走,和阳光融在一起。
3、教师让几个幼儿志愿者尝试用钢片琴、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来即兴表现上述情景,为表演者创造背 景。
4、教师组织幼儿分组随音乐表演,并相互观摩。(教师可根据表演内容用“雾”一样轻柔的音调弹奏音 阶、琶音或和弦;也可以选用情绪风格类似的现成音乐与表演相配)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细腻的体验和表现活动。要求表现的是一种非常动人的宁静、温柔的情境和感觉 :雾与大地,雾与阳光之间;小河与小桥,小树与小鸟之间,充满温情和依恋。所以,该活动不仅具有很高的 审美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
(三)用小铃和自己说话
1、教师手持串铃上的一只小铃,在幼儿面前表演如何用小铃和自己说话,并让幼儿猜:小铃对我说了什 么?是甜蜜的话?还是抱怨的话?它告诉我的是一件伤心的事?还是一件滑稽的事?(教师用手的姿态和小铃 发出的声音表达各种意思,并用脸部表情表现对小铃听说内容的反应,帮助幼儿理解“小铃所说的意思”)
2、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只小铃,让幼儿自由地自己尝试。教师也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同小铃“说话”。
3、教师让幼儿志愿者轮流在大家面前表演,并组织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4、教师用小铃对自己的肩膀、肘关节、膝关节、脚指、小拇指等各种不同部位说话,并用相应的部位回 答。
5、让幼儿对自己或朋友自由尝试做这件事。
6、一位幼儿担任指挥者。面对全体幼儿,全体幼儿每人拿一只小铃(或其他任何打击乐器)。指挥者分 别做出柔和的指挥动作;轻快的指挥动作;强有力的指挥动作(可以无规律,但速度不能太快,也可以有一定 的节奏型),演奏者根据指挥者动作暗示的表情(包括节奏)进行演奏。
7、播放性质不同的背景音乐,指挥者即兴根据音乐的情绪(包括节奏)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演奏者根 据指挥者的动作暗示和音乐性质进行演奏。
分析: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效的表达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情、响应或支持。该 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不但是艺术 工作者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际协调能力入门——从律动入手
1、幼儿自由结成两人一组,脸向同一方向,站一前一后位置。后面的人将一只手轻轻搭在前面人的肩上 。
2、前面人自由走动,前进、后退或拐弯,后面人跟随。前面人必须在不回头看的情境下,用肩膀去感觉 后面人的反应,并力争照顾到后面人,以使其在跟随自己时能比较轻松自由。
3、前面人继续走动,不必照顾后面人,甚至可以故意让后面人跟不上自己。后面人力争跟上,并力争与 前面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4、幼儿自由结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事先商定以谁为主,然后配合着做即兴的镜面模仿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尽量做出新颖、有趣的动作。
6、教师用较慢速度播放背景音乐(音乐可以是任何情绪、风格的)、舞蹈音乐,并鼓励幼儿在尽力做配 合动作的同时注意与音乐相协调。
7、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在背景音乐伴随下做多人模仿一人的活动。被模仿者由小组内事 先协商确定。
8、按小组活动,一人为独舞者,其余人为伴舞者。独舞者独立即兴地做幅度较大,变化较复杂的动作; 伴舞者做多人模仿一人的活动,动作要幅度小而少变化。
9、按小组活动。一人领舞,其他人伴舞。谁想出吸引人的动作,就走出队列表演,若赢得大家的默认, 谁就是领舞者。其余人自由即兴地用小幅度动作配合。评价标准是:小组内整体协调,主次分明。
分析:奥尔夫教学法体系一向把发展人际协调能力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组活动中,我们可清 楚地看到:教师看重的是人际协调的态度和技能。相比之下动作技能本身在这里显得不太重要。
(五)小灰老鼠的故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故事梗概: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所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 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小灰老鼠。朋友们来啦,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感到很快活。小灰 老鼠在家里等着朋友再来作客。大力先生从桥上走过,发出沉重的咚咚声;皮球小姐从桥上走过,发出轻柔的 沙沙声;小灰老鼠们从桥上走过,发出愉快的迪多声……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所小小的小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小灰老鼠。朋 友们来啦,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感到很快活。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人物,并用嗓音来表现三种人物的不同脚步声。
3、教师用大鼓、铃鼓(摇奏)、木鱼演奏,来表现三种人物的脚步声让幼儿听辩并用动作来表现。
4、教师用琴声模仿三种人物的脚步声,让幼儿听辨并用动作表现。
5、教师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三种人物走路的脚步声。(注意:要求表现脚步声)
《两组国外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评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4704.html
以下活动选自德国奥尔夫学院教师来华讲学的现场教学范例,执教者是一位德国青年女教师,她所擅长的 是幼儿律动。(介绍时略有删改)
(一)一颗豌豆(热身活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 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它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 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 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长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 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 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 。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 分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弹奏的吉它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 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二)雾(创造性合作表演)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
雾/慢慢地落下来了/轻轻地盖在猫咪的爪子上/在雾里/小河睡了/小桥睡了/小树睡了/小鸟睡了/ 教堂的塔尖也睡了/雾/慢慢地升起来了/轻轻地离开教堂的塔尖/阳光里/小鸟醒了/小树醒了/小桥醒了 /小河醒了/猫咪的爪子也醒了。
2、教师请一部分幼儿自由结伴,想象自己是小桥、小河,小树、小鸟,以及其它各种相依相伴的事物并 造型。另一部分幼儿想象自己是雾,从天上轻轻地、慢慢地飘落,温柔地“盖”在小河、小桥上……最后轻轻 地、慢慢地升起、退走,和阳光融在一起。
3、教师让几个幼儿志愿者尝试用钢片琴、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来即兴表现上述情景,为表演者创造背 景。
4、教师组织幼儿分组随音乐表演,并相互观摩。(教师可根据表演内容用“雾”一样轻柔的音调弹奏音 阶、琶音或和弦;也可以选用情绪风格类似的现成音乐与表演相配)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细腻的体验和表现活动。要求表现的是一种非常动人的宁静、温柔的情境和感觉 :雾与大地,雾与阳光之间;小河与小桥,小树与小鸟之间,充满温情和依恋。所以,该活动不仅具有很高的 审美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
(三)用小铃和自己说话
1、教师手持串铃上的一只小铃,在幼儿面前表演如何用小铃和自己说话,并让幼儿猜:小铃对我说了什 么?是甜蜜的话?还是抱怨的话?它告诉我的是一件伤心的事?还是一件滑稽的事?(教师用手的姿态和小铃 发出的声音表达各种意思,并用脸部表情表现对小铃听说内容的反应,帮助幼儿理解“小铃所说的意思”)
2、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只小铃,让幼儿自由地自己尝试。教师也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同小铃“说话”。
3、教师让幼儿志愿者轮流在大家面前表演,并组织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4、教师用小铃对自己的肩膀、肘关节、膝关节、脚指、小拇指等各种不同部位说话,并用相应的部位回 答。
5、让幼儿对自己或朋友自由尝试做这件事。
6、一位幼儿担任指挥者。面对全体幼儿,全体幼儿每人拿一只小铃(或其他任何打击乐器)。指挥者分 别做出柔和的指挥动作;轻快的指挥动作;强有力的指挥动作(可以无规律,但速度不能太快,也可以有一定 的节奏型),演奏者根据指挥者动作暗示的表情(包括节奏)进行演奏。
7、播放性质不同的背景音乐,指挥者即兴根据音乐的情绪(包括节奏)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演奏者根 据指挥者的动作暗示和音乐性质进行演奏。
分析: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效的表达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情、响应或支持。该 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不但是艺术 工作者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际协调能力入门——从律动入手
1、幼儿自由结成两人一组,脸向同一方向,站一前一后位置。后面的人将一只手轻轻搭在前面人的肩上 。
2、前面人自由走动,前进、后退或拐弯,后面人跟随。前面人必须在不回头看的情境下,用肩膀去感觉 后面人的反应,并力争照顾到后面人,以使其在跟随自己时能比较轻松自由。
3、前面人继续走动,不必照顾后面人,甚至可以故意让后面人跟不上自己。后面人力争跟上,并力争与 前面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4、幼儿自由结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事先商定以谁为主,然后配合着做即兴的镜面模仿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尽量做出新颖、有趣的动作。
6、教师用较慢速度播放背景音乐(音乐可以是任何情绪、风格的)、舞蹈音乐,并鼓励幼儿在尽力做配 合动作的同时注意与音乐相协调。
7、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在背景音乐伴随下做多人模仿一人的活动。被模仿者由小组内事 先协商确定。
8、按小组活动,一人为独舞者,其余人为伴舞者。独舞者独立即兴地做幅度较大,变化较复杂的动作; 伴舞者做多人模仿一人的活动,动作要幅度小而少变化。
9、按小组活动。一人领舞,其他人伴舞。谁想出吸引人的动作,就走出队列表演,若赢得大家的默认, 谁就是领舞者。其余人自由即兴地用小幅度动作配合。评价标准是:小组内整体协调,主次分明。
分析:奥尔夫教学法体系一向把发展人际协调能力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组活动中,我们可清 楚地看到:教师看重的是人际协调的态度和技能。相比之下动作技能本身在这里显得不太重要。
(五)小灰老鼠的故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故事梗概: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所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 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小灰老鼠。朋友们来啦,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感到很快活。小灰 老鼠在家里等着朋友再来作客。大力先生从桥上走过,发出沉重的咚咚声;皮球小姐从桥上走过,发出轻柔的 沙沙声;小灰老鼠们从桥上走过,发出愉快的迪多声……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所小小的小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小灰老鼠。朋 友们来啦,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感到很快活。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人物,并用嗓音来表现三种人物的不同脚步声。
3、教师用大鼓、铃鼓(摇奏)、木鱼演奏,来表现三种人物的脚步声让幼儿听辩并用动作来表现。
4、教师用琴声模仿三种人物的脚步声,让幼儿听辨并用动作表现。
5、教师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三种人物走路的脚步声。(注意:要求表现脚步声)
《两组国外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