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感觉的作文2000字
关于过年的感觉的作文2000字
过年的感觉
像小桥流水,一个年又那么平淡那么悄然地过去了。
在北京已经度过了四个春节。北京的春节不像塞北漠南那样轰轰烈烈,从喝腊八粥开始,忙忙碌碌地蒸年糕、磨豆腐、杀年猪,送灶王,祭祖坟,拜新年,喝罗圈酒,闹完元宵还意犹未尽,二月二吃罢了猪头才算扫尾。北京的年味清淡,似乎从除夕才进入状态,除夕夜烟花鞭炮会持续一夜,整个夜空都是五彩缤纷的。可是过了除夕,便归于寂静。大街上的车明显少了,公交车里都是冷冷清清的。北京没有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年会,倒是有异彩纷呈的庙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让人们领略了年的热闹。本来,今年儿子是想回老家过年的,可是我喜欢北京过年的清淡。那是一份难得的闲适和恬静,让自己远隔红尘的喧嚣,慢慢扫落心里一年的积垢和疲惫,不亦乐乎?
过年的感觉早已经淡化,像履行一个古老的传统仪式,只为了在生命的年轮上刻下那浓重的一笔。晓镜自详,两鬓云霜,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蔓延,不由得记起了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一种淡淡的惆怅像薄雾般笼罩在心扉。
年的意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是有着不同感受的。对未来渺茫的人会哀叹:唉,过了今年,不知道还能不能过明年。不甘失败的人会说:今年不行了,咱们看下年。充满期望的人会憧憬:风水轮流转,明年总会有好运……年,就成了一个分水岭。人们习惯把所有的不快、失意、落寞、伤痛甚至怨恨打起包来,扔在年的那边,像大扫除一样,一切从新开始。年,也就成了人们精神上的一个寄托。人们希望过了年,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新的开端:生活,工作,亲情,同事,领导,事业。
小时候,我们对年充满了渴望和期盼,一天天地计算着它的距离,很有盼年恨天长的感觉。那是因为贫穷,一年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吃不饱穿不暖,连吃一顿肉都是奢望。即使六七岁左右的孩童也是闲不住的,打猪草,饲鸡鸭,挖野菜,拣柴火。只有过年了,人们才可以锹镰入库,牛马放山,把一年的收获精心地收集起来,编织一个年的美梦。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或许还会有一件新衣。一朵绢花,二尺头绳,都会让爱美的小姑娘惊喜得彻夜不眠。那时候没有打工族,没有春运的人流大潮,虽然交通不便,却没有现在这样“让爱回家”之难,难于上青天。小时候的年,在记忆里是深刻的,虽然也就是吃几顿猪肉、饺子、馒头,可那年的氛围是异常的热烈。初一开始走家串户拜年,无论往年有多少隔阂,都会在那一抱拳、一声好里握手言欢。孩子们给老辈磕头,间或会得到几张角票的压岁钱,尽管少得可怜,很多孩子会一直珍藏到来年。乡村的年会从初三就开始了,逐村的打场,缺少文化生活的乡里人非常珍惜一年一度的热闹,会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走了这村去那村。年会打场是不要钱的,一般只给一些糖果和香烟。人们办会也是不要报酬的,完全是为了欢庆。不像现在的年会,带着浓浓的铜臭,给钱少了还会喋喋不休地讨价还价,价钱越来越高,戏装越来越旧,年味也越来越差。
及至长大了,成家有了儿女,年就成了凝聚亲情、融洽友情的纽带。老辈们盼团聚,孩子们更是伸长了脖子望眼巴巴地盼鞭炮,盼红包,盼新衣,盼回爷爷家姥姥家做客。看望父母长辈,是过年的重要议程。长辈们会在过年的拜望中快乐地享受做长辈的尊严和幸福,心里总是温暖的。孩子们也会在年的过程中尽情地展示他们的天真和童趣,挥洒他们的想象力,让年变得绚丽多彩,充满祥和与活力。于是,过年就成了我们肩头一道神圣的责任。无论压力是怎样的大,工作是怎样的忙,路途是怎样的远,经济是怎样的拮据,都会努力把年过得鲜活喜庆,为了老辈们的开心,也为了孩子们的梦想。就这样,孩子们一岁岁长大了,我们一年年苍老了。
人到中年,儿女们都独立了,对年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倦。年,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市场和官场的浮躁而少了淳朴快乐的内涵,让人感到累。比如这聚会,很久以前过年是不兴轮番宴请的,至多是请家族的长辈们吃一顿年饭,坐在自家的热炕头上,炭火盆里温一壶大老散,端着五杯才一两的小酒盅,慢慢地品着,充满情感地说着一年来开心的或不开心的历历往事,盘算着新一年的种种打算,喝到兴处,便伸出手来划上几拳。而今过年,亲友会,战友会,官友会,同学会,同事会……很多人像赶场一般地喝完这场喝那场,大把的票子揣进了饭店老板的口袋不说,连续不断的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有钱人还撑得住,囊中羞涩的常常会愁肠百结。送礼也成为年的一种时尚,金钱时代把人们分成了若干层次,划成了无数个圈子,每个层次每个圈子的人们对年都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就如包饺子,白皙的面皮里,包的是千差万别的馅。层次之间,圈子之间,像包容在宇宙里的不同星系,相互映照又彼此独立地运转着。即使亲友之间,也会随着层次和圈子的变化或陌生或亲近起来。年,就成了圈子和层次内的润滑剂,送礼大潮便成为年的一道靓丽风景。单位之间送,权贵之间送,给领导送,给管自己的人送,给说了算的送,给用得着的人送,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而且,越是那些弱势群体,越要承受更多的不堪之送。为了孩子的学业,要送;为了儿女的工作,要送;为了得到上级的关照,要送;为了自己的前程,要送;为了生意顺当,要送——那些忍着心痛购买好烟名酒的小户人家,没有几个是自己享受的。那些奢华的礼物也不属于亲朋好友,而是躁动于权势豪门。有的人一辈子没喝过茅台,却舍得把茅台送给那些并不缺茅台的人。年,越来越多地带有了利益的色彩,越来越成为构筑社会关系的工具。年难过,概括了底层人的无奈。当然还有那些从权贵圈子被淘汰出局的人群,从若市的门庭到冷落的车马,对于他们而言,内心同样地充满了落寞。平时还好,到了过年,这种反差便强烈起来。
年,成为一面展示人生色彩的镜子。对年的感受,既带有时代变幻的影子,又镌刻着生命轨迹的烙印。
《关于过年的感觉的作文2000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4785.html
过年的感觉
像小桥流水,一个年又那么平淡那么悄然地过去了。
在北京已经度过了四个春节。北京的春节不像塞北漠南那样轰轰烈烈,从喝腊八粥开始,忙忙碌碌地蒸年糕、磨豆腐、杀年猪,送灶王,祭祖坟,拜新年,喝罗圈酒,闹完元宵还意犹未尽,二月二吃罢了猪头才算扫尾。北京的年味清淡,似乎从除夕才进入状态,除夕夜烟花鞭炮会持续一夜,整个夜空都是五彩缤纷的。可是过了除夕,便归于寂静。大街上的车明显少了,公交车里都是冷冷清清的。北京没有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年会,倒是有异彩纷呈的庙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让人们领略了年的热闹。本来,今年儿子是想回老家过年的,可是我喜欢北京过年的清淡。那是一份难得的闲适和恬静,让自己远隔红尘的喧嚣,慢慢扫落心里一年的积垢和疲惫,不亦乐乎?
过年的感觉早已经淡化,像履行一个古老的传统仪式,只为了在生命的年轮上刻下那浓重的一笔。晓镜自详,两鬓云霜,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蔓延,不由得记起了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一种淡淡的惆怅像薄雾般笼罩在心扉。
年的意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是有着不同感受的。对未来渺茫的人会哀叹:唉,过了今年,不知道还能不能过明年。不甘失败的人会说:今年不行了,咱们看下年。充满期望的人会憧憬:风水轮流转,明年总会有好运……年,就成了一个分水岭。人们习惯把所有的不快、失意、落寞、伤痛甚至怨恨打起包来,扔在年的那边,像大扫除一样,一切从新开始。年,也就成了人们精神上的一个寄托。人们希望过了年,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新的开端:生活,工作,亲情,同事,领导,事业。
小时候,我们对年充满了渴望和期盼,一天天地计算着它的距离,很有盼年恨天长的感觉。那是因为贫穷,一年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吃不饱穿不暖,连吃一顿肉都是奢望。即使六七岁左右的孩童也是闲不住的,打猪草,饲鸡鸭,挖野菜,拣柴火。只有过年了,人们才可以锹镰入库,牛马放山,把一年的收获精心地收集起来,编织一个年的美梦。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或许还会有一件新衣。一朵绢花,二尺头绳,都会让爱美的小姑娘惊喜得彻夜不眠。那时候没有打工族,没有春运的人流大潮,虽然交通不便,却没有现在这样“让爱回家”之难,难于上青天。小时候的年,在记忆里是深刻的,虽然也就是吃几顿猪肉、饺子、馒头,可那年的氛围是异常的热烈。初一开始走家串户拜年,无论往年有多少隔阂,都会在那一抱拳、一声好里握手言欢。孩子们给老辈磕头,间或会得到几张角票的压岁钱,尽管少得可怜,很多孩子会一直珍藏到来年。乡村的年会从初三就开始了,逐村的打场,缺少文化生活的乡里人非常珍惜一年一度的热闹,会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走了这村去那村。年会打场是不要钱的,一般只给一些糖果和香烟。人们办会也是不要报酬的,完全是为了欢庆。不像现在的年会,带着浓浓的铜臭,给钱少了还会喋喋不休地讨价还价,价钱越来越高,戏装越来越旧,年味也越来越差。
及至长大了,成家有了儿女,年就成了凝聚亲情、融洽友情的纽带。老辈们盼团聚,孩子们更是伸长了脖子望眼巴巴地盼鞭炮,盼红包,盼新衣,盼回爷爷家姥姥家做客。看望父母长辈,是过年的重要议程。长辈们会在过年的拜望中快乐地享受做长辈的尊严和幸福,心里总是温暖的。孩子们也会在年的过程中尽情地展示他们的天真和童趣,挥洒他们的想象力,让年变得绚丽多彩,充满祥和与活力。于是,过年就成了我们肩头一道神圣的责任。无论压力是怎样的大,工作是怎样的忙,路途是怎样的远,经济是怎样的拮据,都会努力把年过得鲜活喜庆,为了老辈们的开心,也为了孩子们的梦想。就这样,孩子们一岁岁长大了,我们一年年苍老了。
人到中年,儿女们都独立了,对年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倦。年,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市场和官场的浮躁而少了淳朴快乐的内涵,让人感到累。比如这聚会,很久以前过年是不兴轮番宴请的,至多是请家族的长辈们吃一顿年饭,坐在自家的热炕头上,炭火盆里温一壶大老散,端着五杯才一两的小酒盅,慢慢地品着,充满情感地说着一年来开心的或不开心的历历往事,盘算着新一年的种种打算,喝到兴处,便伸出手来划上几拳。而今过年,亲友会,战友会,官友会,同学会,同事会……很多人像赶场一般地喝完这场喝那场,大把的票子揣进了饭店老板的口袋不说,连续不断的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有钱人还撑得住,囊中羞涩的常常会愁肠百结。送礼也成为年的一种时尚,金钱时代把人们分成了若干层次,划成了无数个圈子,每个层次每个圈子的人们对年都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就如包饺子,白皙的面皮里,包的是千差万别的馅。层次之间,圈子之间,像包容在宇宙里的不同星系,相互映照又彼此独立地运转着。即使亲友之间,也会随着层次和圈子的变化或陌生或亲近起来。年,就成了圈子和层次内的润滑剂,送礼大潮便成为年的一道靓丽风景。单位之间送,权贵之间送,给领导送,给管自己的人送,给说了算的送,给用得着的人送,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而且,越是那些弱势群体,越要承受更多的不堪之送。为了孩子的学业,要送;为了儿女的工作,要送;为了得到上级的关照,要送;为了自己的前程,要送;为了生意顺当,要送——那些忍着心痛购买好烟名酒的小户人家,没有几个是自己享受的。那些奢华的礼物也不属于亲朋好友,而是躁动于权势豪门。有的人一辈子没喝过茅台,却舍得把茅台送给那些并不缺茅台的人。年,越来越多地带有了利益的色彩,越来越成为构筑社会关系的工具。年难过,概括了底层人的无奈。当然还有那些从权贵圈子被淘汰出局的人群,从若市的门庭到冷落的车马,对于他们而言,内心同样地充满了落寞。平时还好,到了过年,这种反差便强烈起来。
年,成为一面展示人生色彩的镜子。对年的感受,既带有时代变幻的影子,又镌刻着生命轨迹的烙印。
《关于过年的感觉的作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