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2]
内容提要:《淮南子》和《文子》的关系是很清楚的,《淮南子》有可能称引而不是抄袭了古本《文子》,今本《文子》却大量抄袭了《淮南子》,今本《文子》对《淮南子》的抄袭可以总结为:大量拷贝、删节摘录、改头换面、概括虚化、弄巧成拙五条二十个字,每一条都可以找出确凿的证据。
关于竹简《文子》、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文子》研究,还是《淮南子》研究,都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竹简本子与今本《文子》应当区别对待,今本《文子》大量抄袭了淮南子的观点;但仍有学者坚持认为是《淮南子》抄袭了《文子》而今本《文子》大体可信;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相互抄袭;另有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没有谁抄袭谁的问题,而是它们有共同的来源。可以说,《文子》和《淮南子》可能的关系无非也就是这几种,各种观点的提出和相互驳难将会使讨论更加深入。本文将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较集中地讨论今本《文子》如何抄袭《淮南子》的问题,以就教于大方。
一、四个最基本的事实
其一、今本《文子》与《淮南子》重合太多,而竹简《文子》和《淮南子》呼应太少。如果有一段话简单地在这本书里有,在那本书里也有,当然谈不上谁抄谁的问题,但是《淮南子》和《文子》中的内容在相重合的同时,形式上又发生了变化,这就为我们分析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线索。最主要的是这种重合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
丁原植先生统计今本《文子》约有39,228字,(!)笔者用电脑统计,为39,231字 ,(指未加句读的白文)相差无几,其中30,800多字见于《淮南子》或和《淮南子》基本对应,最后两篇主要内容完全见于《淮南子》。(陈丽桂先生认为《上仁》一篇也全部见于《淮南子》,这样除去最后三篇,《文子》正好为九篇。(2)实际上《上仁》一篇有1,100多字不见于《淮南子》,占《上仁》一篇的三分之一。)从字数上来讲,今本《文子》近四万字,其中近80%左右和《淮南子》中有关内容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今本《文子》中只有不到八千多字的内容不见于《淮南子》。如果没有竹简《文》的出土,我们还可以说,《文子》一书“为《淮南子》吸取殆尽,”但是竹简《文子》中现存的内容绝大多数和《淮南子》没有对应关系。《淮南子》虽亦杂采诸书,但“首尾条贯、自成机杼”,且取他书者基本保留原貌,而在今本《文子》中却大都变成了“老子曰”的内容,尤其是不同身份的对话者被悉数抹去姓名。竹简《文子》目前的释文和《淮南子》明确对应者很少,而且个别相对应的材料是否就是竹简《文子》中的内容还不确定。(详后)
其二、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异大于同,而今本《文子》和《淮南子》却是同大于异。更为主要的是,《淮南子》一书,立论宏伟,视野广阔,近于《庄子》;典故丰富,广征博引,近于《吕览》;文辞华丽,讲究声韵,近于汉赋,囊括众家而自成一体,文风统一。相比之下,竹简《文子》文风朴素,言简意赅。
其三、竹简《文子》下葬于西汉末年。这个时间一方面晚于《淮南子》的问世;另一方面,刘向歆见父子领校秘书的时间和八角廊四十号汉墓的下葬时代都是在西汉未年,相差最多不过30年。汉成帝河平之年(前26年)刘向受命领校秘书,至绥和二年(前7年),刘歆继续父业。李学勤先生已经指出,可知九篇本的《文子》存在于西汉晚期。八角廊40号汉墓正好属于这一时代,发掘者推断墓主是中山怀王或孝王,但倾向于前者,中山怀王卒于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比刘向校书早21年,孝王卒于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则接近刘歆领校秘书之年。“无论如何,刘向歆父子所见《文子》应该和竹简本一致,至少也是相似的。”(3)当然不能排除刘向歆父子整理不同的《文子》传本,在结构和篇名上作一些编辑的可能。但是,如果当时的《文子》就和《淮南子》有如此大量内容重合,刘氏父子和班固不会熟视无睹的。而对于《文子》一书纯粹性的质疑是从唐柳宗元开始的。
其四、竹简《文子》有上下经之分,而《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九篇,魏晋以来的著录则有十篇、十一篇、十二篇数种。今本《文子》多为十二篇(《四库全书》两淮盐政采进本也分为上下卷)。孙星衍认为“班固”《艺文志》称九篇者。疑古以《上仁》、《上义》、《上礼》三篇为一篇,以配《下德》耳。孙星衍的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他的判断也令人费解。如果,《上仁》、《仁义》、《上礼》三篇为一篇,那么《文子》一书是十篇而不是九篇。这里的“上”都是“尚”的意义,不知和“下德”如何“配”法。
以这些基本的事实为前提,我们不难推论是今本《文子》抄袭了《淮南子》。李厚诚先生最近撰文说“张丰乾君此前曾有一文论《文子》与《淮南子》关系,认今本《文子》为伪”,他还批评了“张君认今本《文子》为伪的主要理由”,(4)实际上,笔者从来没有论定今本《文子》是伪书,而是一直强调,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今本确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相去甚远,不可相提并论。对比两者的同异,就不难发现今本必晚出于竹简本。今本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袭今本《文子》,它和竹简《文子》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是后人大量抄袭《淮南子》以补充今本《文子》,以至于《文子》其书面貌大变。换言之,我认为,今本《文子》不全真,也不全伪,而是如柳宗元所言,是“驳书”,竹简《文子》的出土确证了这一点。下面更进一步地证明这一点,同时回答学术界的一些猜测。
二、今本《文子》比竹简本更早吗——关于竹简《文子》的“避讳”
今本《文子》晚于竹简本,不光是“理当如此”,而是有确凿的根据,容易形成共识。但赵建伟先生最近提出今本《文子》的主体部分要早于竹简《文子》,为竹简《文子》所本。他的主要根据是竹简第0806号:“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这两句简文与今本《文子·道德》“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相对应,“很明显,简文为了避汉惠帝刘盈的讳而把盈改成了大,今本则保存了古本的原貌。”(5)
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和今本“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是否对应的问题,“不衰”和“不亏”显然不是对应的。竹简0864号为:“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今本则为“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守民”与“守贵”也不是对应的。实际上竹简本与今本在这个问题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简本:
0908 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
0806 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
0864 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
2327 有天下,贵为天子,富贵不离其身
今本:
处大,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2]》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4963.html
关于竹简《文子》、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文子》研究,还是《淮南子》研究,都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竹简本子与今本《文子》应当区别对待,今本《文子》大量抄袭了淮南子的观点;但仍有学者坚持认为是《淮南子》抄袭了《文子》而今本《文子》大体可信;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相互抄袭;另有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没有谁抄袭谁的问题,而是它们有共同的来源。可以说,《文子》和《淮南子》可能的关系无非也就是这几种,各种观点的提出和相互驳难将会使讨论更加深入。本文将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较集中地讨论今本《文子》如何抄袭《淮南子》的问题,以就教于大方。
一、四个最基本的事实
其一、今本《文子》与《淮南子》重合太多,而竹简《文子》和《淮南子》呼应太少。如果有一段话简单地在这本书里有,在那本书里也有,当然谈不上谁抄谁的问题,但是《淮南子》和《文子》中的内容在相重合的同时,形式上又发生了变化,这就为我们分析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线索。最主要的是这种重合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
丁原植先生统计今本《文子》约有39,228字,(!)笔者用电脑统计,为39,231字 ,(指未加句读的白文)相差无几,其中30,800多字见于《淮南子》或和《淮南子》基本对应,最后两篇主要内容完全见于《淮南子》。(陈丽桂先生认为《上仁》一篇也全部见于《淮南子》,这样除去最后三篇,《文子》正好为九篇。(2)实际上《上仁》一篇有1,100多字不见于《淮南子》,占《上仁》一篇的三分之一。)从字数上来讲,今本《文子》近四万字,其中近80%左右和《淮南子》中有关内容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今本《文子》中只有不到八千多字的内容不见于《淮南子》。如果没有竹简《文》的出土,我们还可以说,《文子》一书“为《淮南子》吸取殆尽,”但是竹简《文子》中现存的内容绝大多数和《淮南子》没有对应关系。《淮南子》虽亦杂采诸书,但“首尾条贯、自成机杼”,且取他书者基本保留原貌,而在今本《文子》中却大都变成了“老子曰”的内容,尤其是不同身份的对话者被悉数抹去姓名。竹简《文子》目前的释文和《淮南子》明确对应者很少,而且个别相对应的材料是否就是竹简《文子》中的内容还不确定。(详后)
其二、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异大于同,而今本《文子》和《淮南子》却是同大于异。更为主要的是,《淮南子》一书,立论宏伟,视野广阔,近于《庄子》;典故丰富,广征博引,近于《吕览》;文辞华丽,讲究声韵,近于汉赋,囊括众家而自成一体,文风统一。相比之下,竹简《文子》文风朴素,言简意赅。
其三、竹简《文子》下葬于西汉末年。这个时间一方面晚于《淮南子》的问世;另一方面,刘向歆见父子领校秘书的时间和八角廊四十号汉墓的下葬时代都是在西汉未年,相差最多不过30年。汉成帝河平之年(前26年)刘向受命领校秘书,至绥和二年(前7年),刘歆继续父业。李学勤先生已经指出,可知九篇本的《文子》存在于西汉晚期。八角廊40号汉墓正好属于这一时代,发掘者推断墓主是中山怀王或孝王,但倾向于前者,中山怀王卒于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比刘向校书早21年,孝王卒于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则接近刘歆领校秘书之年。“无论如何,刘向歆父子所见《文子》应该和竹简本一致,至少也是相似的。”(3)当然不能排除刘向歆父子整理不同的《文子》传本,在结构和篇名上作一些编辑的可能。但是,如果当时的《文子》就和《淮南子》有如此大量内容重合,刘氏父子和班固不会熟视无睹的。而对于《文子》一书纯粹性的质疑是从唐柳宗元开始的。
其四、竹简《文子》有上下经之分,而《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九篇,魏晋以来的著录则有十篇、十一篇、十二篇数种。今本《文子》多为十二篇(《四库全书》两淮盐政采进本也分为上下卷)。孙星衍认为“班固”《艺文志》称九篇者。疑古以《上仁》、《上义》、《上礼》三篇为一篇,以配《下德》耳。孙星衍的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他的判断也令人费解。如果,《上仁》、《仁义》、《上礼》三篇为一篇,那么《文子》一书是十篇而不是九篇。这里的“上”都是“尚”的意义,不知和“下德”如何“配”法。
以这些基本的事实为前提,我们不难推论是今本《文子》抄袭了《淮南子》。李厚诚先生最近撰文说“张丰乾君此前曾有一文论《文子》与《淮南子》关系,认今本《文子》为伪”,他还批评了“张君认今本《文子》为伪的主要理由”,(4)实际上,笔者从来没有论定今本《文子》是伪书,而是一直强调,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今本确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相去甚远,不可相提并论。对比两者的同异,就不难发现今本必晚出于竹简本。今本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袭今本《文子》,它和竹简《文子》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是后人大量抄袭《淮南子》以补充今本《文子》,以至于《文子》其书面貌大变。换言之,我认为,今本《文子》不全真,也不全伪,而是如柳宗元所言,是“驳书”,竹简《文子》的出土确证了这一点。下面更进一步地证明这一点,同时回答学术界的一些猜测。
二、今本《文子》比竹简本更早吗——关于竹简《文子》的“避讳”
今本《文子》晚于竹简本,不光是“理当如此”,而是有确凿的根据,容易形成共识。但赵建伟先生最近提出今本《文子》的主体部分要早于竹简《文子》,为竹简《文子》所本。他的主要根据是竹简第0806号:“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这两句简文与今本《文子·道德》“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相对应,“很明显,简文为了避汉惠帝刘盈的讳而把盈改成了大,今本则保存了古本的原貌。”(5)
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和今本“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是否对应的问题,“不衰”和“不亏”显然不是对应的。竹简0864号为:“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今本则为“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守民”与“守贵”也不是对应的。实际上竹简本与今本在这个问题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简本:
0908 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
0806 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
0864 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
2327 有天下,贵为天子,富贵不离其身
今本:
处大,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