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伟人学读书
读书要“思”。毛泽东读中国四大名著,不只是把它当做小说读,还当做历史看,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他读《水浒传》后有以下体会:“《水浒传》要当做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最后汇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兵。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毛泽东通过解说四大名著中的人与故事,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给党内同志深刻的思想启示。
只要我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博学、善学,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我们一定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拥有灵慧之心的人。
周恩来:提倡秀才班子多读书
赏读:毛泽东出身农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战略家,在延安时期,就完成了由一个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跨越”,其真正的秘密就是读书。即:读有字的书,坚持终生重视学习、研究和运用;读无字的书,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的历练,并且做到了两者完美统一。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使自己成为有成就的人。
“多多读书,多多研究”,这是周恩来于1945年1月8日写给后来出任八路军高级参谋的王梓木信中的勉励之语。周恩来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好学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周恩来读书的方法很多,这里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条。
广贤博采比较吸收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在博览的同时,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他将中西方的思想观念进行对照比较,得出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周恩来在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后,将其与孟子的思想进行对比,于1915年秋写了《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与?》一文。国家适值存亡之秋,如何拯救中国,有的主张“必自正人心始”。有的则主张“国富则民必强,民强则国斯兴”。周恩来提出,二者不可偏废,需折衷取之,孟子的“言义不及利,乃正人心之所本也”,亚当·斯密的“言利不及义,斯富国之左(佐)证也。”“二氏之说尽善”,但如果分而行之,只能“促吾国之亡。”周恩来将古今中外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中国历史与国情评析其适用性,这种读书方法有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周恩来一直强调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发扬“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刻苦读书精神,“要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正是这种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其收获匪浅。
提倡秀才班子多读鹌
为了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周恩来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1963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要求各部部长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他说:“不读书不行,不然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提高认识水平不是毛主席一个人或党中央几个领导入的事情,必须大家的水平提高才能前进。”就在这次会议上,周思来提出了“秀才班子多读书”的思路,他说:“现在每个部里都有一个秀才班子,叫做政策研究室。他们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年龄不过三四十岁。我们读书,也要让秀才班子多读书,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我们工作有好处。我们每天要处理日常事务,管政府工作的都有一个‘门市部’工作,不管不行。现在各个部里都自己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处理错了也不好,党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政策水平,我们自己读书,要提倡秀才班子读书,学习政策,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丰富我们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的队伍。这一点重要,因为我们总结东西不能随随便便的,因此,需要提一提。”
周恩来强调对理论必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如果只是东一点,西一点,这叫作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算不得学问。为了达到这一点,周恩来提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周恩来还强调“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说,不要只读书本,更要重视“无字句处”即在实践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周恩来自己就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把坚持“向群众学习”、“注意调研”等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生活原则。
1959年3月18日,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中写道:“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多为后代着想,多向青年学习。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前进啊!”他要求邓颖超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早在少年时期,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语,鼓舞了无数的青年志士为祖国的独立去拼搏。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崇高抱负也同样在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去不断奋斗。
赏读: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我仉而去了,但他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却值得我们永远记取。怎样读书,鲁迅有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读不读,而在于怎样读”,是啊,在学习型社会里,我们应该掌握好读书这门艺术,不断寻找攀知识之山、涉知识之海的最佳途径,提高登“山”、涉“海”的能力,多读书;读好书,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时代需要、社会需要、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跟着伟人学读书(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