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 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二、讲授新课
师:我还是用这样的一粒高锰酸钾,放在这么多的水中,怎样使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 法?
生[,1]:把它研成粉末。
生[,2]:把高锰酸钾放到热水里。
师: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实验,来 验证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首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老师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
现在,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倒入冷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热水。
师:应该倒多少?(倒同样多)
应取什么样的高锰酸钾?(同样大小的)
怎样投入水中?(同时投入)
看到了什么现象?(热水中的高锰酸钾比冷水中的溶解得快)
这说明什么?(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师:刚才老师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出示投影片〕实验中涉及到这么多的条件。这 些条件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表格略)
生:水量、高锰酸钾的数量、高锰酸钾的颗粒大小、投入高锰酸钾的时间是相同的,水温不同。
师: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看出,这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完全相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 看出这个不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或比较实验。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看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做这组实验?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验台上的仪器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哪些条件相同,哪个条件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板画简笔画。)
师: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了用热水真的可以加快溶解。那么我们想出的第二个方法“研成粉末” 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我们还是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出示投影片〕(填充表格)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么多的同学实验成功了,都希望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指定一位同学把实验结果拿到 讲台前。)
生:我把一粒高锰酸钾弄碎,再往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倒入水,水的温度和多少是相同的。然后,同时 把高锰酸钾分别投入水中。结果,粉末状的高锰酸钾比颗粒状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这说明了什么?(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除了“用热水”“研成粉末”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想出方法后,小组讨论应该怎 样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你们想出的方法对不对。(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实验。)
生:(汇报实验结果)我想出的方法是搅拌。我是这样实验的: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再取两粒颗粒 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同时投入烧杯中,用一支玻璃棒在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我看到经过搅拌的高锰酸钾比 不搅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这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想出了3种方法,并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 法, 根据实验现象的对比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得出结论,知道了搅拌、用热水和研成粉末这3 种方法可以加 快溶解。
三、巩固练习
师:咱们在自然课上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就考考大家 。〔出示投影片〕这是一烧杯水和一块方糖,想一想怎样使这块方糖溶解得最快。想好的同学马上做实验。
生:(实验后汇报结果)我先把方糖研成粉末,倒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倒入热水,最后用小棒搅拌。
师:这位同学用3种加快溶解的方法, 使方糖很快地在水中溶解了。
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个知识?
生[,1]:盐、味精在炒菜时,被加热、搅拌,加快了它们的溶解速度。
生[,2]:妈妈冲洗衣粉时,总是拿温水冲,并不停地用手搅拌。这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
四、课后思考
师:老师也有一个生活小常识要告诉大家:在奶粉中拌入糖后再冲入热水,可加快奶粉的溶解速度。这是 为什么?请大家回去思考。〔教学设计思路〕
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在自然教材中 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加热水、研成粉末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 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比实验的方法。这对学生在高年段学习自然课以及将来进行科学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溶解快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性经验较多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不再去观察,而是启发学生在已有经 验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归纳,形成假设;再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时首先根据假设的规律推想在某种条件 下搅拌、用热水、研成粉末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根据上述推想设计实验。在本课中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验证学生提出的假设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方法是一导、二扶、三放。
一导。就是教师具体指导。首先证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这一假设时,教师先做一次演示实验,但只 正确操作实验并不说明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从观察中找出 相同和不同的条件。同时教师利用投影片出示相同和不同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 法。然后再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其目的是: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 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掌握。3.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教师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对比实验掌握得如何。4.教 给学生一种用对比实验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二扶。在验证“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教师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教师没有提 出具体的实验方法,而是在完成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5294.html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 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二、讲授新课
师:我还是用这样的一粒高锰酸钾,放在这么多的水中,怎样使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 法?
生[,1]:把它研成粉末。
生[,2]:把高锰酸钾放到热水里。
师: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实验,来 验证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首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老师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
现在,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倒入冷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热水。
师:应该倒多少?(倒同样多)
应取什么样的高锰酸钾?(同样大小的)
怎样投入水中?(同时投入)
看到了什么现象?(热水中的高锰酸钾比冷水中的溶解得快)
这说明什么?(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师:刚才老师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出示投影片〕实验中涉及到这么多的条件。这 些条件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表格略)
生:水量、高锰酸钾的数量、高锰酸钾的颗粒大小、投入高锰酸钾的时间是相同的,水温不同。
师: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看出,这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完全相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 看出这个不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或比较实验。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看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做这组实验?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验台上的仪器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哪些条件相同,哪个条件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板画简笔画。)
师: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了用热水真的可以加快溶解。那么我们想出的第二个方法“研成粉末” 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我们还是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出示投影片〕(填充表格)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么多的同学实验成功了,都希望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指定一位同学把实验结果拿到 讲台前。)
生:我把一粒高锰酸钾弄碎,再往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倒入水,水的温度和多少是相同的。然后,同时 把高锰酸钾分别投入水中。结果,粉末状的高锰酸钾比颗粒状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这说明了什么?(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除了“用热水”“研成粉末”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想出方法后,小组讨论应该怎 样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你们想出的方法对不对。(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实验。)
生:(汇报实验结果)我想出的方法是搅拌。我是这样实验的: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再取两粒颗粒 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同时投入烧杯中,用一支玻璃棒在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我看到经过搅拌的高锰酸钾比 不搅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这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想出了3种方法,并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 法, 根据实验现象的对比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得出结论,知道了搅拌、用热水和研成粉末这3 种方法可以加 快溶解。
三、巩固练习
师:咱们在自然课上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就考考大家 。〔出示投影片〕这是一烧杯水和一块方糖,想一想怎样使这块方糖溶解得最快。想好的同学马上做实验。
生:(实验后汇报结果)我先把方糖研成粉末,倒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倒入热水,最后用小棒搅拌。
师:这位同学用3种加快溶解的方法, 使方糖很快地在水中溶解了。
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个知识?
生[,1]:盐、味精在炒菜时,被加热、搅拌,加快了它们的溶解速度。
生[,2]:妈妈冲洗衣粉时,总是拿温水冲,并不停地用手搅拌。这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
四、课后思考
师:老师也有一个生活小常识要告诉大家:在奶粉中拌入糖后再冲入热水,可加快奶粉的溶解速度。这是 为什么?请大家回去思考。〔教学设计思路〕
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在自然教材中 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加热水、研成粉末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 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比实验的方法。这对学生在高年段学习自然课以及将来进行科学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溶解快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性经验较多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不再去观察,而是启发学生在已有经 验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归纳,形成假设;再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时首先根据假设的规律推想在某种条件 下搅拌、用热水、研成粉末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根据上述推想设计实验。在本课中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验证学生提出的假设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方法是一导、二扶、三放。
一导。就是教师具体指导。首先证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这一假设时,教师先做一次演示实验,但只 正确操作实验并不说明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从观察中找出 相同和不同的条件。同时教师利用投影片出示相同和不同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 法。然后再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其目的是: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 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掌握。3.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教师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对比实验掌握得如何。4.教 给学生一种用对比实验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二扶。在验证“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教师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教师没有提 出具体的实验方法,而是在完成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