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班主任工作:各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⑵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级各类团队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⑶政治课、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⑷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⑸校园文化:各校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⑹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依赖社会教育
要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村(居)委会工青妇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实施的步骤:
㈠调查摸底阶段:(2004年11月)
从现在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各校要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㈡确定目标阶段:(2004年12月)
各校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学校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操作,力戒形式主义、花架子、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㈢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1月)
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进入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小学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类推进,每两年为一个周期;中学每一年为一个周期,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两年大变化。
七、推进的策略及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单位也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组,领导组要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联校要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县局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各单位每月例会向县局领导汇报本单位养成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3、确立示范校,以点带面。
由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不同以及生源差异,德育工作的水平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因此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做好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
要发挥示范校作用,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省内外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注意总结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成果,编印校本教材,为广大教师和员工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5、注重阶段总结。
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局要组织学生养成教育现场会,每学年要对学校的养成教育进行一次督导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同时各学校也要搞好工作的阶段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6、组织专项督查。
每学期末,县教育局组织专人对各单位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督查,督查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档案资料、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家长等。各单位要本着积极务实的原则,以确保养成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县局定期召开养成教育工作表彰会,养成教育工作交流会;弘扬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事迹,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5681.html
⑵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级各类团队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⑶政治课、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⑷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⑸校园文化:各校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⑹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依赖社会教育
要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村(居)委会工青妇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实施的步骤:
㈠调查摸底阶段:(2004年11月)
从现在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各校要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㈡确定目标阶段:(2004年12月)
各校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学校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操作,力戒形式主义、花架子、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㈢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1月)
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进入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小学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类推进,每两年为一个周期;中学每一年为一个周期,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两年大变化。
七、推进的策略及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单位也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组,领导组要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联校要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县局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各单位每月例会向县局领导汇报本单位养成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3、确立示范校,以点带面。
由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不同以及生源差异,德育工作的水平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因此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做好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培训工作。
要发挥示范校作用,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省内外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注意总结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成果,编印校本教材,为广大教师和员工全面育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指导。
5、注重阶段总结。
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局要组织学生养成教育现场会,每学年要对学校的养成教育进行一次督导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同时各学校也要搞好工作的阶段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6、组织专项督查。
每学期末,县教育局组织专人对各单位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督查,督查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档案资料、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家长等。各单位要本着积极务实的原则,以确保养成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县局定期召开养成教育工作表彰会,养成教育工作交流会;弘扬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事迹,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