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地理位置及传统优势,按照畜牧、水产、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科学布局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板块基地,目前已形成了4个优势产业带、10大板块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第二步是示范带动。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建基地带农户,帮大户带周边,实施了优质果和优质茶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种草养羊和生猪模式化养殖、“三牛”替代等示范工程,产业基地建设明显加快。第三步是重点突破。各地选择最有特色和能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产业及品种,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形成规模。
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产销联合体等民间流通组织,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我们大力倡导和扶持发展这些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既注重新生农民意愿加速发展,又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规范其行为,引导他们在为农户提供产加销服务时,有效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截止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功能完备的中介服务组织已达40多个。如枝江市白洋镇农民向永益牵头成立白洋柑桔产销服务协会,吸收会员61名,为浙江隆华*公司收购柑桔,同时向市场推销鲜果,年流转量达到1万吨以上。由宜都市清江高坝洲水产公司发起成立的*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2004年初与韩国联合水产品公司签订了3000吨美国鮰鱼产销合同后,积极组织协会网络的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目前网箱养殖面积已达1.3万平方米,并引进一家中型加工企业。
基地生产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把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模式,是工业领域的先进大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积极推动市、县、乡各级明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并制定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就*有机茶、秭归脐橙、远安食用菌、百里洲梨、晓曦红碰柑等特色产品制定发布了39项农业地方标准,其中15项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示范带动、企业引路、全程监控、订单约束、技术支撑“五法”并举,交叉覆盖,把标准化生产落到了实处。在2003年五峰绿茶、兴山甜橙列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后,我们今年又向国家申报了枝江白洋柑桔、清江无公害水产品网箱养殖等7个国家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全市还启动了10个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了5个无公害柑桔示范乡镇,并有2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42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
农业产业化是一场农业产业革命,它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的事务,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资源配置、要素组合和利益调整。农业产业化也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重组,而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应该说,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实现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手段。要做到统筹协调,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加快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农村工业化的水平也相应较高。*是城市带动型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我们提出要把城市工作做到农村去,积极引导城市投资向农村中小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分流”。据粗略估算,全市近三年来流向农村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的民间资超过10亿元。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化发展再次点亮农村工业之火,目前县市区一级新上工业项目70%以上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而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2003年,全市自发投资柑桔选果、分级、打蜡包装线的就有20多家,新上生产线40多条,总投资3000多万元。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全市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中,农业产业化既是产业支撑又是城镇的特色所在。我们努力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在龙头企业布局上实现由零星分散向城镇园区集中转变,在产权结构上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经营形式上由经营向民营转变。2004年,我们制定了《*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将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启动8个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以后,园区所在城镇骨架拓展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夷陵区鸦鹊岭镇食品项目功能区建成后,城镇面积将新增0.67平方公里,新增就业人员8000多人。该镇现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投资1.6亿元,加上配套的制罐和包装业,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2亿多元。农业产业化繁荣了城镇的商贸业,做旺了城镇的人气、财气、商气,增强了乡镇经济实力。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一主三化”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农业产业化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一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外出务工,一部分农民就近转化到非农产业,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全市年均有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农田转移出来,近几年有加速之势,年转移劳动力近5万人。这些农民向非产业的转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给城市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良性发展。我们用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还表现在推进了产业扶贫帮困工程,通过扶持项目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致富能力。
四、坚持创新领导方式驾驭全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我们体会,对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驾驭,是检验我们特别是县以下党的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对农业的领导和指导方式,从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抓农业转到用市场经济办法引导发展,从过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上转到指导发展、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上,以推动农业产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579.html
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产销联合体等民间流通组织,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我们大力倡导和扶持发展这些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既注重新生农民意愿加速发展,又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规范其行为,引导他们在为农户提供产加销服务时,有效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截止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功能完备的中介服务组织已达40多个。如枝江市白洋镇农民向永益牵头成立白洋柑桔产销服务协会,吸收会员61名,为浙江隆华*公司收购柑桔,同时向市场推销鲜果,年流转量达到1万吨以上。由宜都市清江高坝洲水产公司发起成立的*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2004年初与韩国联合水产品公司签订了3000吨美国鮰鱼产销合同后,积极组织协会网络的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目前网箱养殖面积已达1.3万平方米,并引进一家中型加工企业。
基地生产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把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模式,是工业领域的先进大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积极推动市、县、乡各级明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并制定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就*有机茶、秭归脐橙、远安食用菌、百里洲梨、晓曦红碰柑等特色产品制定发布了39项农业地方标准,其中15项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示范带动、企业引路、全程监控、订单约束、技术支撑“五法”并举,交叉覆盖,把标准化生产落到了实处。在2003年五峰绿茶、兴山甜橙列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后,我们今年又向国家申报了枝江白洋柑桔、清江无公害水产品网箱养殖等7个国家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全市还启动了10个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了5个无公害柑桔示范乡镇,并有2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42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
农业产业化是一场农业产业革命,它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的事务,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资源配置、要素组合和利益调整。农业产业化也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重组,而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应该说,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实现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手段。要做到统筹协调,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加快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农村工业化的水平也相应较高。*是城市带动型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我们提出要把城市工作做到农村去,积极引导城市投资向农村中小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分流”。据粗略估算,全市近三年来流向农村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的民间资超过10亿元。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化发展再次点亮农村工业之火,目前县市区一级新上工业项目70%以上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而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2003年,全市自发投资柑桔选果、分级、打蜡包装线的就有20多家,新上生产线40多条,总投资3000多万元。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全市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中,农业产业化既是产业支撑又是城镇的特色所在。我们努力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在龙头企业布局上实现由零星分散向城镇园区集中转变,在产权结构上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经营形式上由经营向民营转变。2004年,我们制定了《*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将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启动8个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以后,园区所在城镇骨架拓展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夷陵区鸦鹊岭镇食品项目功能区建成后,城镇面积将新增0.67平方公里,新增就业人员8000多人。该镇现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投资1.6亿元,加上配套的制罐和包装业,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2亿多元。农业产业化繁荣了城镇的商贸业,做旺了城镇的人气、财气、商气,增强了乡镇经济实力。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一主三化”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农业产业化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一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外出务工,一部分农民就近转化到非农产业,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全市年均有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农田转移出来,近几年有加速之势,年转移劳动力近5万人。这些农民向非产业的转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给城市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良性发展。我们用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还表现在推进了产业扶贫帮困工程,通过扶持项目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致富能力。
四、坚持创新领导方式驾驭全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我们体会,对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驾驭,是检验我们特别是县以下党的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对农业的领导和指导方式,从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抓农业转到用市场经济办法引导发展,从过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上转到指导发展、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上,以推动农业产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