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也可以是小型的(课外活动少数人)。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 ,地震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的等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 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胜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10 多年地理课外活动形式达16种,结合本县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种地理专题报告等吸引了无数学生。
4.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是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经过老师的点拔,或学生动脑后,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组织好活 动、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在同学之中的关键。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 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 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 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 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
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可以请专家领导作专题报告或现场观摩指导;参与学生小论文竞赛评审(地震、环境 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资料整理包括:发表在报 刊杂志上的文章(学生亲自动笔写的)可剪贴保管收藏;学生在活动中写的小论文(以前考察佘山地质地貌、 地震及天文台、淀山湖及乡镇企业水质污染调查等)可以集成册,其中好的文章印发推荐交流;有些活动成果 具有一定价值,可拍照保存,有条件可以拍录相,有用资料及时归档保管及输入计算机,以备查用。
四、效果
1.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十多年来,老师指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的学 生参加了地理课外活动,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 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有些同学遇到困难产 生畏难情绪,也有个别同学工作马虎缺乏认真负责态度,我们就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同时表扬那些 好学上进的同学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老师工作认真,敢于探索。耐心指导,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 起的表率作用常常感染了学生;更能激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地发展自己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锻炼成长为“四有”新人。
现在全校定期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有10多人,90年和91年分别向上海虹口区地理教师与广西柳州二中介 绍了我们开展活动情况,并赠送了一些学生小作品,我们的教具制作在县少年宫及县进修学校展出、深受广大 参观者好评。
2.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 象的方法步骤,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内容方法确立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应用。例:学生对县318国道交 通情况了解,促使他们学会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首先,我们分二 组在道路两侧按事先制订好的表格,填写二小时内对来去方向的各种车辆、机动车型号、本市与外省车辆、时 流量等作统计。直到交通队调查318国道工程建设及投资,道路长宽及经济效益等情况资料,将实地调查与统计 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小论文,提供给县有关部门参考,深受他们的欢迎。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 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必然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仔细的科学作风去收集、整理、 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图表,选择和使用材料,提出见解,必然要去探索、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 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自88年到95年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国情知识、地震知识等各类地理知识竞赛仅参加市级各类(地理知识) 竞赛84人,获县一、二、三、等奖20多人,94年获上海市中学生地震知识竞赛团体第2名。每年在校内外宣传地 震等知识,特别是二年1次的科技节同学们都参与活动。科技意识不断增长。
3.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 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 干得以增长。
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仅89年到95年 听地理专题报告全校就达2400多人次(内容地震、环境、人口等)。参加地理游戏(迷宫猜奖活动),全校82 年到84年达千多人次。青浦县地理模型制作获90年上海市优秀课外活动教案一等奖。现在我们把学生的小论文 (考察、调查)小制作包括调查贸易市场、商厦经营、318国道交通等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使地理课外活动不断 发展完善,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改革深化。
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得以拓宽。各种地理课外活动过程都是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 也是知识提高和运用过程。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例:用不同色彩的吹塑 纸做成的中国政区拼图在上祖国行政区域教学内容时效果甚佳。同学们用石膏做成中国地形模型对祖国地形分 布及三级阶梯教学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直观。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地球仪、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 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由此可见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 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是地理教改成败关 键,因而它既是教改的重要措施,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使自己的志趣、爱好得以充分 发展和表现,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立志于从事地理 《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004.html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的等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 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胜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10 多年地理课外活动形式达16种,结合本县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种地理专题报告等吸引了无数学生。
4.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是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经过老师的点拔,或学生动脑后,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组织好活 动、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在同学之中的关键。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 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 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 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 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
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可以请专家领导作专题报告或现场观摩指导;参与学生小论文竞赛评审(地震、环境 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资料整理包括:发表在报 刊杂志上的文章(学生亲自动笔写的)可剪贴保管收藏;学生在活动中写的小论文(以前考察佘山地质地貌、 地震及天文台、淀山湖及乡镇企业水质污染调查等)可以集成册,其中好的文章印发推荐交流;有些活动成果 具有一定价值,可拍照保存,有条件可以拍录相,有用资料及时归档保管及输入计算机,以备查用。
四、效果
1.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十多年来,老师指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的学 生参加了地理课外活动,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 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有些同学遇到困难产 生畏难情绪,也有个别同学工作马虎缺乏认真负责态度,我们就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同时表扬那些 好学上进的同学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老师工作认真,敢于探索。耐心指导,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 起的表率作用常常感染了学生;更能激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地发展自己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锻炼成长为“四有”新人。
现在全校定期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有10多人,90年和91年分别向上海虹口区地理教师与广西柳州二中介 绍了我们开展活动情况,并赠送了一些学生小作品,我们的教具制作在县少年宫及县进修学校展出、深受广大 参观者好评。
2.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 象的方法步骤,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内容方法确立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应用。例:学生对县318国道交 通情况了解,促使他们学会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首先,我们分二 组在道路两侧按事先制订好的表格,填写二小时内对来去方向的各种车辆、机动车型号、本市与外省车辆、时 流量等作统计。直到交通队调查318国道工程建设及投资,道路长宽及经济效益等情况资料,将实地调查与统计 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小论文,提供给县有关部门参考,深受他们的欢迎。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 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必然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仔细的科学作风去收集、整理、 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图表,选择和使用材料,提出见解,必然要去探索、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 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自88年到95年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国情知识、地震知识等各类地理知识竞赛仅参加市级各类(地理知识) 竞赛84人,获县一、二、三、等奖20多人,94年获上海市中学生地震知识竞赛团体第2名。每年在校内外宣传地 震等知识,特别是二年1次的科技节同学们都参与活动。科技意识不断增长。
3.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 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 干得以增长。
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仅89年到95年 听地理专题报告全校就达2400多人次(内容地震、环境、人口等)。参加地理游戏(迷宫猜奖活动),全校82 年到84年达千多人次。青浦县地理模型制作获90年上海市优秀课外活动教案一等奖。现在我们把学生的小论文 (考察、调查)小制作包括调查贸易市场、商厦经营、318国道交通等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使地理课外活动不断 发展完善,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改革深化。
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得以拓宽。各种地理课外活动过程都是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 也是知识提高和运用过程。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例:用不同色彩的吹塑 纸做成的中国政区拼图在上祖国行政区域教学内容时效果甚佳。同学们用石膏做成中国地形模型对祖国地形分 布及三级阶梯教学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直观。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地球仪、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 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由此可见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 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是地理教改成败关 键,因而它既是教改的重要措施,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使自己的志趣、爱好得以充分 发展和表现,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立志于从事地理 《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