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


乐平市第一小学   张迎春

内容摘要
“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性研究”是我校近两年来开展的重点实验课题。电影作为一种教育的超文本形式进入学校,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地、尽情地抒发感受,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该课题的实施,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本实验报告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总结、初步成效和问题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优秀电影  促进  表达能力  阶段性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课题《为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经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147所学校参与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实验证明:在学校开设电影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新平台。
我校是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活动。既有着电教资源优势,又有着运用电影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经验。
学校教师一致认为:电影是适合儿童教育的先进手段,深受学生喜爱。运用电影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2001年11月,我校申请参与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经总课题组批准立项,承担子课题《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1、运用优秀电影提高学生语言、文字、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2、运用优秀电影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研究的方法
1、 实验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4、统计法。
四、研究的步骤
本课实验预计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4月)
主要工作是配置电影资源,进行电影的分类、整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验阶段(2002年5月—2005年3月)
1、2002年5月至2003年6月为第一阶段。
2、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为第二阶段。
3、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电影的魅力。第二阶段主题是引导学生表达观看影片后的情感。第三阶段主题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
主要工作是教师们根据学科特点和电影分类特点选片、导看、导写、导画、导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分阶段写出实验工作计划和小结。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
(三)总结阶段(2005年3月—2005年9月)
主要工作是把教师们的实验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宣传推广优秀电影。迎接总课题组结题验收。
五、阶段性实验情况小结
本实验研究自2001年11月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实验准备阶段,并进入了实施实验阶段。为便于总结经验,更好地进行后续实验研究,现对有关工作作个小结。
(一)积极创造条件
电影课题实验对学生成长有益,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益,于是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完成了四大建设。
1、组织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课题管理办公室主任的课题实验管理机构和以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实验小组。校长调控实验方向,办公室主任指导实验过程,实验教师实施课题实验。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到人。
2、硬件建设:自筹资金购置了36个系列500部中外优秀影视教材、各类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影视片、投影机、放像机、摄像机、彩色电视机、影碟机、微机、刻录机、扫描仪等实验设备。
3、舆论建设: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家长会,完成了课题前期的问卷调查,使家长和学生都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4、资料建设:为提高实验效果,使课题留下必备的资料和数据,学校课题组对电影教材进行了整理,分类分柜存放,并将电影的片名、载体、适用年级和学科等信息印制成目录发放给教师。课题组还设计了教师业务笔记《观片摘记》、《导看纪实》和学生专用作业本《优秀电影伴随我成长》等资料。
我们选择了电影课题,电影课题也选择了我们,我们为电影课题付出了满腔热情。
(二)扎实开展工作
电影走进课堂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研究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
1、抓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也就是教师备课。学生每次观看电影前,教师必须先观片,熟悉影片的时代背景、基本情节、从中挖掘出所蕴含的育人功能。教师必须把影片主题与学科教学目标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导入语、导看步骤、提示语和结束语,并记录在《观片摘记》和《导看纪实》中。比如,张迎春老师在社会课《长城和故宫》备课过程中,选择旅游风光片《北京》辅助教学。她设计的导入语是:“我们首都北京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泱泱大国的都城,北京形成了气势恢宏、严肃正统而又不失清雅闲适的文化氛围,同时更以它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为中国古典社会的‘人文历史博物馆’。观看《北京》,同学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首都,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与历史。也为学习新课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帮助。”在导看过程中,她主要设计了这两个步骤:“1、了解片中主要介绍了北京哪几处名胜。2、着重看一看、听一听关于对长城和故宫的介绍。”观片结束后,她这样设计结束语:“北京的古迹真多,北京的园林真美,北京的气势真宏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自豪。下面请同学们用十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文,划出重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假如你是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中外游人介绍首都北京?课后可以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导游词。”教师精心备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电影课与学科教学和谐的统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抓课堂导看
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现状,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看电影前的指导,包括介绍影片背景,简述精彩片断,还要提出学生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影片内容并产生观片的兴趣。观片过程中,教师绐终和学生一道看电影,并不时地提示、提醒,以达到最佳的观片效果。比如黄美珍老师在执教语文课《猴王出世》时,选择了动画片《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片断。当学生知道要看动画片学课文时,一个个情绪高涨,面部流露出喜悦的表情,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接着,教师提出看动画片的要求:看完后要能说出电影故事的大致内容。学生们一边看,一边想,看完后,大多数同学都能把大致内容说得很完整。接下来教学新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3)提出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读完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等同学们提完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再看动画片,在电影中去找答案。学生更加兴奋,又一次观看了动画片,当出现相应解释的画面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看完两遍动画片,学习上的问题也解决了。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语气,同学们兴趣很浓,边读还边做动作。就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语文知识。
3、抓课后活动
观片后,组织学生围绕影片开展讨论、评议,启发学生谈一谈对影片的认识和感知。选择典型影片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感受,然后用写观后感,绘画,编手抄报、讲故事或演讲等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生学唱电影主题曲或插曲,指导学生编排有关的舞蹈,使观片后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汪红华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带领学生先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然后开展班级活动,讨论:要不要重修圆明园?并且又设计了一个口语训练:假如此时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情动辞发,情真辞切,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中大家都达到了精神与语言协调共生的美妙境界。再如金虹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海底世界》并观看了相关的电影后,抓住学习向往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关于“海底世界”的剪贴报,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可画,可剪,可贴,可自己拟题。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抒发对海底世界画面的语言感知,深化了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实验的初步成效
开展本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近两年的实验,我们认为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显性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优秀电影这种文化娱乐方式深深吸引了学生,它把美、丑、善、恶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会辨别,受到正面引导。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的精彩片断,并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影片中你最喜欢、最痛恨的人物是哪些?为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写道:我最喜欢潘冬子,因为他机智、勇敢;我最喜欢张嘎,因为他敢和日本鬼子作斗争;我最痛恨胡汉山和日本侵略者,因为他们十分凶残,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可见,电影没有对孩子个性的压抑,它使教育不再是乏味空洞的说教,为孩子们健康个性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优秀电影主题鲜明,它强烈

《“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13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