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素质教育与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笔者在本刊1997年第6期上谈过几点粗浅看法。现再谈几点,与大家进一步探讨。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以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这在前一篇文章中已谈过个人的一些浅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已为广大教师所共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要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均有专项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有成效,要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
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以及物质的普遍联系性等;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包括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物质运动的内因和外因、物质运动的宏观表征和微观本质的联系以及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教育,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双基”教学使学生从化学学科这个侧面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发生变化时无不充分体现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并树立内因和外因、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
(1)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测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必需的条件是什么?(①必须保持实验过程中水温为10℃;②测得100g水在10℃时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硝酸钾)
(2)展示水浴装置,介绍原理及用法;
(3)怎样测得10℃时100g水能溶解硝酸钾的最多克数?(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的提出,将把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向高峰)
大部分同学提出的办法是:在天平上称出一定量硝酸钾晶体,往10℃的100g水里慢慢撒入硝酸钾,随撒随搅拌,当撒入的硝酸钾不再溶解时,说明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称量剩下的硝酸钾的质量,前后两次硝酸钾质量之差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4)这个方案行不行?(这个方案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太费时间,实际上行不通)
有同学提出跟上面操作相反的方案:
量好100g水,保持10℃,一次加入定额过量的硝酸钾晶体,搅拌几分钟,保证溶液达到饱和后,把溶液倒出,称量没溶的硝酸钾晶体,加入硝酸钾的量减去未溶的硝酸钾的量,便是硝酸钾的溶解度。
(5)让同学讨论这个方案。
有同学会指出,晶体上沾着水,测得的溶解度比实际溶解度小;
有同学会提出,先把晶体上沾的水加热蒸发掉,再称量;
还会有同学提出,沾附在晶体上的不是纯水,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水分蒸发了,此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无法称量,这方案从原理上就错了。
(6)是否必须用100g水?水多少重要吗?
能否从饱和溶液打主意?经此提示,同学们会悟到水的量不是关键,取任意量的水(水量少为好),加入硝酸钾晶体搅拌配成10℃时的饱和溶液,取饱和溶液称量后,蒸发除去水分,称量剩下的硝酸钾晶体,水量和这些水溶解硝酸钾的量便测得,再换算成10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克数,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拟定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步骤。
要纠正化学实验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比如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中,把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得十分详细、周密,学生基本上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按照老师给他们设计好的方案“照方抓药”就行了,这种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谈素质教育与中学化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255.html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以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这在前一篇文章中已谈过个人的一些浅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已为广大教师所共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要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均有专项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有成效,要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
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以及物质的普遍联系性等;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包括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物质运动的内因和外因、物质运动的宏观表征和微观本质的联系以及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教育,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双基”教学使学生从化学学科这个侧面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发生变化时无不充分体现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并树立内因和外因、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
(1)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测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必需的条件是什么?(①必须保持实验过程中水温为10℃;②测得100g水在10℃时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硝酸钾)
(2)展示水浴装置,介绍原理及用法;
(3)怎样测得10℃时100g水能溶解硝酸钾的最多克数?(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的提出,将把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向高峰)
大部分同学提出的办法是:在天平上称出一定量硝酸钾晶体,往10℃的100g水里慢慢撒入硝酸钾,随撒随搅拌,当撒入的硝酸钾不再溶解时,说明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称量剩下的硝酸钾的质量,前后两次硝酸钾质量之差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4)这个方案行不行?(这个方案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太费时间,实际上行不通)
有同学提出跟上面操作相反的方案:
量好100g水,保持10℃,一次加入定额过量的硝酸钾晶体,搅拌几分钟,保证溶液达到饱和后,把溶液倒出,称量没溶的硝酸钾晶体,加入硝酸钾的量减去未溶的硝酸钾的量,便是硝酸钾的溶解度。
(5)让同学讨论这个方案。
有同学会指出,晶体上沾着水,测得的溶解度比实际溶解度小;
有同学会提出,先把晶体上沾的水加热蒸发掉,再称量;
还会有同学提出,沾附在晶体上的不是纯水,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水分蒸发了,此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无法称量,这方案从原理上就错了。
(6)是否必须用100g水?水多少重要吗?
能否从饱和溶液打主意?经此提示,同学们会悟到水的量不是关键,取任意量的水(水量少为好),加入硝酸钾晶体搅拌配成10℃时的饱和溶液,取饱和溶液称量后,蒸发除去水分,称量剩下的硝酸钾晶体,水量和这些水溶解硝酸钾的量便测得,再换算成10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克数,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拟定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步骤。
要纠正化学实验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比如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中,把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得十分详细、周密,学生基本上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按照老师给他们设计好的方案“照方抓药”就行了,这种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谈素质教育与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