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
提出问题就是向常识挑战,它是刺激人脑积极向上的有效方法。现行的中学教材虽经精心编写,但也有不少问题。如:初三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中强调了元素组成宏观物质,而微粒构成物质,但课本出现“氦气等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一句,易混淆学生的思想。再如:高一必修本中讲“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像液体、固体那样,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校”这一说法不严密,如固、液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呢?另外还有讲到同位素时,35Cl和37Cl-属不属于同位素?倘若是同位素,其性质不相同又如何解释等等。只要用心思考,不难发现还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养出“不唯上”、“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营造问题环境
创造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中国学习联盟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发挥好奇心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时,学生已完成了碘水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后清洗仪器时,有一组学生无意中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液体混合后振荡,发现上层呈紫红色,就提问:“当往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时,溶液会不会分三层,各层的颜色又如何?”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组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讨论。随后我作了归纳:肯定不会分三层,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苯和四氯化碳在振荡后会溶在一体,溶液分两层,至于苯和四氯化碳层在上或在下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多少,如苯多则在上,反之则在下,并演示了两种情况时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四、充分远距联想
世界上任何新东西只不过是已知要素的某种组合,获得新奇的概念或想法可以强迫地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联系、组合,通过类比推理、途径分析、列举属性等进行理解、迁移,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在初中化学中讲到CO2的制法时,在学习了CO2的性质和制取方程式后,让学生对比氢气和氧气的制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找共性释疑问,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进一步提练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发生与收集装置)。在高一教学中就充分运用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律来分析HCl,Cl2,H2S,NO,NO2,NH3等气体的制法,将许多零散的知识网络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我将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290.html
一、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
提出问题就是向常识挑战,它是刺激人脑积极向上的有效方法。现行的中学教材虽经精心编写,但也有不少问题。如:初三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中强调了元素组成宏观物质,而微粒构成物质,但课本出现“氦气等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一句,易混淆学生的思想。再如:高一必修本中讲“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像液体、固体那样,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校”这一说法不严密,如固、液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呢?另外还有讲到同位素时,35Cl和37Cl-属不属于同位素?倘若是同位素,其性质不相同又如何解释等等。只要用心思考,不难发现还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养出“不唯上”、“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营造问题环境
创造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中国学习联盟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发挥好奇心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时,学生已完成了碘水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后清洗仪器时,有一组学生无意中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液体混合后振荡,发现上层呈紫红色,就提问:“当往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时,溶液会不会分三层,各层的颜色又如何?”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组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讨论。随后我作了归纳:肯定不会分三层,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苯和四氯化碳在振荡后会溶在一体,溶液分两层,至于苯和四氯化碳层在上或在下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多少,如苯多则在上,反之则在下,并演示了两种情况时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四、充分远距联想
世界上任何新东西只不过是已知要素的某种组合,获得新奇的概念或想法可以强迫地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联系、组合,通过类比推理、途径分析、列举属性等进行理解、迁移,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在初中化学中讲到CO2的制法时,在学习了CO2的性质和制取方程式后,让学生对比氢气和氧气的制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找共性释疑问,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进一步提练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发生与收集装置)。在高一教学中就充分运用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律来分析HCl,Cl2,H2S,NO,NO2,NH3等气体的制法,将许多零散的知识网络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我将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