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等等。
(4)写好每课知识小结
指导学生掌握每课内容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并把阶段知识形成结构体系;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知识加以补充或深化,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4、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报纸、收看新闻的习惯。具体要求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认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阅读习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阅读习惯;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阅读习惯。
(2)培养训练口才的习惯
第一,课前一分钟即兴口头演讲。对自己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再组合、再加工。
第二,课堂上进行辩论训练。要求学生主动答题、相互质疑、明辨是非,做到政治术语运用准确、得当,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5、培养方式
改变旧观念、旧习惯,尊重学生的主体,注重评价(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操作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放手。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断提高自信、自强、自理、自控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
(2)缓判。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课堂口头回答问题时,凡属学生有主见而又无明显错误的,一般应延缓裁定,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其他方式求得最终正确的答案。
(3)存异。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允许求同存异,使之既能显示出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理解和认识能力上的差异,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友好协作,进而推动优生对后进学生的帮助,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整体性。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特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合谐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历史的责任感,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自觉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411.html
(4)写好每课知识小结
指导学生掌握每课内容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并把阶段知识形成结构体系;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知识加以补充或深化,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4、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报纸、收看新闻的习惯。具体要求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认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阅读习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阅读习惯;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阅读习惯。
(2)培养训练口才的习惯
第一,课前一分钟即兴口头演讲。对自己所学的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再组合、再加工。
第二,课堂上进行辩论训练。要求学生主动答题、相互质疑、明辨是非,做到政治术语运用准确、得当,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5、培养方式
改变旧观念、旧习惯,尊重学生的主体,注重评价(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操作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放手。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断提高自信、自强、自理、自控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
(2)缓判。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课堂口头回答问题时,凡属学生有主见而又无明显错误的,一般应延缓裁定,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其他方式求得最终正确的答案。
(3)存异。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允许求同存异,使之既能显示出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理解和认识能力上的差异,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友好协作,进而推动优生对后进学生的帮助,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整体性。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特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合谐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历史的责任感,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自觉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