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 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 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 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 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 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 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 《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 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 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 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 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 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 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 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 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 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 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 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 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 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 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 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 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 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 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 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 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生物》(苏科版)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摒弃了旧教材重视知识、漠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科 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潜移默化,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材重视要求学生进行严 密的观察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得出结论;教材重视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教材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入,改变过去“讲清楚,说透彻”的教材编写惯例,故意“ 留问题,拓思维”。例如,教材在安排“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实验时,先和以往教材一样,安排学生通过 实验达到了解食物(小麦)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目的。在实验中增加了比较小麦和花生种子中脂肪数量的多少的 内容。实验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取一块马铃薯和一些黄豆种子,怎样用实验来鉴定它们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根据实验中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里含有脂肪数量的不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和挑食对人体的危害?前一个 问题是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说明实验的基本过程;后一个问题则是跳开实验内容,让学生从总结出 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有不同的脂肪数量,发散开来考虑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进而明确偏食和挑食会造 成某些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再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教材在讲述了环境中植物影响植 物生活、动物影响动物生活的内容后,没有和过去的教材一样再清楚、透彻的讲述植物和动物相互影响的内容 ,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同一环境,动物和植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问题。《生物》(苏科版)教材这样编 写的目的就是“留问题,拓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中智力的发展是核心,而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创造性思维 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生物》(苏科版)教材对于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视,设置学生实验30个,观 察124个,动手17个。为了确保实验和观察能够顺利进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尽量符合生物的生长季节,尽量采 用江苏省能够采集到的生物做实验材料。例如,在有专门章节讲授生物进化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动物的类群 ”一章时先讲脊椎动物,后讲无脊椎动物,目的不仅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高等动物,也和生物的生活季节有关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就有更多的机会把活生生的生物带入课堂等。
《生物》(苏科版)教材在试用过程中,通过各市、县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反复培训,成功地完成了试 教任务,并对教材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生物》(苏科版)教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等还可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教委教研室已经在着手编写有关的补 充教材),但是《生物》(苏科版)教材的成功编写和试教是我国初中生物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加强对这一探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必将对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 《跨世纪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527.html
4 《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 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 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 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 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 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 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 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 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 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 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 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 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 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 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 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 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 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 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 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 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生物》(苏科版)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摒弃了旧教材重视知识、漠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科 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潜移默化,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材重视要求学生进行严 密的观察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得出结论;教材重视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教材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入,改变过去“讲清楚,说透彻”的教材编写惯例,故意“ 留问题,拓思维”。例如,教材在安排“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实验时,先和以往教材一样,安排学生通过 实验达到了解食物(小麦)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目的。在实验中增加了比较小麦和花生种子中脂肪数量的多少的 内容。实验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取一块马铃薯和一些黄豆种子,怎样用实验来鉴定它们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根据实验中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里含有脂肪数量的不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和挑食对人体的危害?前一个 问题是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说明实验的基本过程;后一个问题则是跳开实验内容,让学生从总结出 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有不同的脂肪数量,发散开来考虑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进而明确偏食和挑食会造 成某些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再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教材在讲述了环境中植物影响植 物生活、动物影响动物生活的内容后,没有和过去的教材一样再清楚、透彻的讲述植物和动物相互影响的内容 ,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同一环境,动物和植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问题。《生物》(苏科版)教材这样编 写的目的就是“留问题,拓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中智力的发展是核心,而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创造性思维 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生物》(苏科版)教材对于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视,设置学生实验30个,观 察124个,动手17个。为了确保实验和观察能够顺利进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尽量符合生物的生长季节,尽量采 用江苏省能够采集到的生物做实验材料。例如,在有专门章节讲授生物进化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动物的类群 ”一章时先讲脊椎动物,后讲无脊椎动物,目的不仅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高等动物,也和生物的生活季节有关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就有更多的机会把活生生的生物带入课堂等。
《生物》(苏科版)教材在试用过程中,通过各市、县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反复培训,成功地完成了试 教任务,并对教材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生物》(苏科版)教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等还可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教委教研室已经在着手编写有关的补 充教材),但是《生物》(苏科版)教材的成功编写和试教是我国初中生物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加强对这一探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必将对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 《跨世纪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