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试创新的地理教学模式
为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特点,以及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渐被淘汰,而代之以计算机处理及显示系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地理事件进行显示或对地理事实的处理,演绎出地理原理。然后对地理原理进行质疑等一系列活动,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显示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对设置的事实进行模拟处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本教学模式的环境支持和具体要求:
一、硬件方面
要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硬件方面最低应该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入和输出系统。其中计算机处理系统是硬件方面的主体,它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工作台,也就是教师首先把地理事实、事件、演示等通过键盘或其它视音频系统输入到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过处理而产生一些视频信号,计算机处理系统要求机型在486以上,内存8M或更高,硬盘1G或以上,4倍速光驱,16位声卡,功率比较大一些的音箱,显示卡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图形/图像加速卡,这样的配置使文字、表格、图形、动画、图像等信息处理均能顺利完成。经处理过的视频信号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投影仪的规格可以根据经济条件而定,但作为计算机的配套设备投影仪必须是数码输入而非模拟信号输入,所以投影仪最好选为液晶投影仪,其投影屏幕尺寸至少为1.5m。所有的图象、声音信息均可由教师把现成有关教材的图片、图像文件截取进行创作,然后由图形输入板、话筒、键盘、鼠标等输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建立一个带有多台终端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践。
二、软件方面
第一部分是教师进行创作教材的工具软件,由于硬盘有限,可以安装一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可用Windos3.1、DOS6.22,工具软件有3ds、Photoshop、CorleDraw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Write、Word、PageMake等文字处理及排版软件,有Audio、Xing音视频播放及处理软件。
第二部分是教师创作的多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应用教材,它既包括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又包括创作的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是实现本教学模式的关键。
近年来,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冲击较大,同样也较快的应用于教学方面。许多学校把计算机教学列为基础教育,作为教师认识到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对未来教育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现代和未来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即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当然并非要求地理教师像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懂得较多的硬件知识,但起码对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要熟练。对工具软件的应用初步了解,对DOS、Windos操作情况要熟练,学会图像输入(扫描仪的应用)以及会用3ds、Photoshop、Corledraw的初级制作,这样就为创作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于创作的教材本身必须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所创作的教材要有科学依据及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既要要求教材有具体层次,如知识要求、基本训练、思想教育三方面和技能掌握程度作出具体指导,使教学过程中要求明确,有利于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所谓实效性,就是所创作的教材要结合新形势,渗透新原理(城市发展、区位理论),分析具体实例。如生态农业、城区规划;三峡工程的效益与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商业活动与灾害地理的预测等等。
要作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教师一是必须钻研专业知识,使自身对地理规律、原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如地球的公转、自转,工业、农业区位理论等的全面掌握。二是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如发生重大的地理事件、各地的民族风情、资源利用现状等等。三是要求教师关于观察事物和收集资料,并把捕捉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关于收集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视、报刊图片等信息收集。如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环球30分》的世界各地风土民情;《科技长廊》的科技发展(关于地理方面的GIS、生态农业、军事地理等);还有《地理知识》、《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所刊登的地理图片。同时把动画图像及时制作出来,把图片进行扫描输入到软盘或硬盘上。②实物演示收集。如地球运动演示、地壳运动演示以及矿物标本展示等,这一方面的演示虽不能让每位同学都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图形图像软件局部放大处理功能进行演示或展示。③周围环境信息收集。对学生来说,周围环境信息的收集,有利于学生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了解它们的未知面,即所包含的地理规律、原理,如大棚菜地、玻璃花房的分析了解“温室效应”的理论;树叶向光、背光的疏密程度,了解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影响;雨过天晴首先感到的是寒冷,了解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等等,除此以外收集方面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 《用计算机试创新的地理教学模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547.html
本教学模式的环境支持和具体要求:
一、硬件方面
要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硬件方面最低应该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入和输出系统。其中计算机处理系统是硬件方面的主体,它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工作台,也就是教师首先把地理事实、事件、演示等通过键盘或其它视音频系统输入到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过处理而产生一些视频信号,计算机处理系统要求机型在486以上,内存8M或更高,硬盘1G或以上,4倍速光驱,16位声卡,功率比较大一些的音箱,显示卡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图形/图像加速卡,这样的配置使文字、表格、图形、动画、图像等信息处理均能顺利完成。经处理过的视频信号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投影仪的规格可以根据经济条件而定,但作为计算机的配套设备投影仪必须是数码输入而非模拟信号输入,所以投影仪最好选为液晶投影仪,其投影屏幕尺寸至少为1.5m。所有的图象、声音信息均可由教师把现成有关教材的图片、图像文件截取进行创作,然后由图形输入板、话筒、键盘、鼠标等输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建立一个带有多台终端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践。
二、软件方面
第一部分是教师进行创作教材的工具软件,由于硬盘有限,可以安装一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可用Windos3.1、DOS6.22,工具软件有3ds、Photoshop、CorleDraw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Write、Word、PageMake等文字处理及排版软件,有Audio、Xing音视频播放及处理软件。
第二部分是教师创作的多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应用教材,它既包括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又包括创作的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教师创作教材的能力是实现本教学模式的关键。
近年来,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冲击较大,同样也较快的应用于教学方面。许多学校把计算机教学列为基础教育,作为教师认识到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对未来教育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现代和未来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即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当然并非要求地理教师像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懂得较多的硬件知识,但起码对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要熟练。对工具软件的应用初步了解,对DOS、Windos操作情况要熟练,学会图像输入(扫描仪的应用)以及会用3ds、Photoshop、Corledraw的初级制作,这样就为创作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于创作的教材本身必须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所创作的教材要有科学依据及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既要要求教材有具体层次,如知识要求、基本训练、思想教育三方面和技能掌握程度作出具体指导,使教学过程中要求明确,有利于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所谓实效性,就是所创作的教材要结合新形势,渗透新原理(城市发展、区位理论),分析具体实例。如生态农业、城区规划;三峡工程的效益与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商业活动与灾害地理的预测等等。
要作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教师一是必须钻研专业知识,使自身对地理规律、原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如地球的公转、自转,工业、农业区位理论等的全面掌握。二是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如发生重大的地理事件、各地的民族风情、资源利用现状等等。三是要求教师关于观察事物和收集资料,并把捕捉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关于收集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视、报刊图片等信息收集。如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环球30分》的世界各地风土民情;《科技长廊》的科技发展(关于地理方面的GIS、生态农业、军事地理等);还有《地理知识》、《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所刊登的地理图片。同时把动画图像及时制作出来,把图片进行扫描输入到软盘或硬盘上。②实物演示收集。如地球运动演示、地壳运动演示以及矿物标本展示等,这一方面的演示虽不能让每位同学都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图形图像软件局部放大处理功能进行演示或展示。③周围环境信息收集。对学生来说,周围环境信息的收集,有利于学生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了解它们的未知面,即所包含的地理规律、原理,如大棚菜地、玻璃花房的分析了解“温室效应”的理论;树叶向光、背光的疏密程度,了解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影响;雨过天晴首先感到的是寒冷,了解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等等,除此以外收集方面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 《用计算机试创新的地理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