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bsp; 具体到学校教育上,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强调其目标是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关于人格,哲学家、社 会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有种种定义和看法,其间也有极大的差异。我们这里说的人格有这样几层意思: ①它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和他人的一个“位”或“格”,它有自身比较明确的界限和不同侧面。在社会现实及发 展中,这个“位”可以表现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也可以表现为个人的尊严、行为模式和伦理态度。②相 对于人的躯体它是人的内在的诸方面之和,相对人的外在行为与种种表现,它是其内在比较稳定的动机及常模 。③人格自身是一个由各种心理—文化要素组成的、不断发育、变化着的结构,其核心是人的生命和创造的需 求与驱力。人格的发育和变化既取决于他的活动、他与社会、他人的互动,也取决于个人对其人格的自我意识 水平。④相对于他人,它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差异。这主要是其结构要素在组合关系和发育程度上的差异造成的 。
    人格当然是有具体内容的,而这种内容在历史或不同人的人生中总是要变化、发展的,每个人对人格自我 的塑造也是其终生的使命,因此我们强调在中小学校中的人格培育指的只是对儿童、青少年完整、健全人格结 构发育和初步塑造的意识、关怀与安排。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成人、进入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人格结 构,他们不仅有现代社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有对社会、历史、文明一定的认识,也有对自我及其未来发展方 向的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对社会现实及其他人的比较健康的态度。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其创造性; 建设性地面对种种社会现实与人际交往;不仅在成功时能戒骄戒躁,而且在逆境中也坚韧不拔。这样,社会的 发展、进步才可能是与人的发展同时完成的,而不是以相当一部分人为代价的。
    当前的教育已经注意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希望利用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来养育新一代的情操、 心灵,但应该意识到的是,今天的道德教育一定要是建立在完整人格培养的基础上才会是真正现代化的;也才 可能会是有中国特色的。无论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必须由一个有理性有理想的、有选择和判断能力 的、有生命活力和同情心的主体去遵循,这样的人才会是“自律的”,这些规范本身也才是“道德的”。换句 话说,真正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知识结构完整的问题,不仅是知识结构中有没有道德内容的问题,而只能 是完整人格培养的问题。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话说,就是要使孩子先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这是我们今天的教 育必须明确的最主要问题,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方向。
    四
    如果上述各点能够成立,那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强调“表现”内容的教学和“表现”技能的培养就具有明 显的意义。作为艺术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一般说将培养学生一种与科学的或逻辑的思维所不同的直 觉思维(指对情境或事物结局的综合推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形式以及形式、内容间适度关系的敏锐感受力和 判断力。但注重“写实”的美术与注重“表现”的美术还是有些差别。
    起码,它将充实人们对艺术创造力的理解。在注重“写实”的艺术教育中,创造性往往仅被理解为对客观 形象的记忆和想象,至多是组合;而在强调“表现”的艺术教育中,创造更多的是指生活中尚没有的、不可见 的形象的首次出现(通过音乐作品欣赏人们会较易理解这一点),它为生活增添新的内容。这也扩充和完善了 知识的结构,改善了人们的“知识”观念。
    更重要的分别是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现行教育在强调“双基”(或“三基”)教育的同时总是把小学生 当成“一张白纸”,把“知识”当成是纯客观的规律等;而相应的美术教育也只是强调对外在的、“美的事物 ”的观察和描绘(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贯穿整个近现代绘画的透视观念等也就暗含其中),强调“写生”;即 使逐渐增加了“绘画形式要素”的内容,也是强调它服务于外在事物描绘的功能。
    应该说,“客观的”科学知识系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理,客观描绘外部 事物的能力(“写实”)对于学生、甚至是将来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但问题 是在进行这种内容上相对客观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学生的情感与冲动压抑掉。目前一些学校对课堂纪律的优 先强调、对“学习习惯”的过分强调事实上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在强调“寓教于乐” (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而另外的学校甚至强调“乐学、会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 学习方法培养),更有趣的是,小学音乐教育近年的改革正是与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问题结合在一起的,这里 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调动起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命与创造的冲动,将其转化为学 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全部学龄前时期获得的经验、形成的交往与表达模式;尊重他们幼小、但已经形成的 基本人格和人生态度。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是高效而有乐趣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才从根本上说 是融洽和建设性的。我们不要像在工业开发时期对环境所报的先开发后治理的态度那样,希望先通过“学习习 惯”的培养和纪律约束,抑制住孩子的原创力而在相当一段时间的系统知识学习中培养起一种“纯智力”的兴 趣。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将是高昂的。
    相对说,注重“表现”的美术教育有完全不同的教育原则。它相信、爱护和扶持孩子们天生的生命冲动和 创造冲动,努力理解并启发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在学龄前时期获得的各种经验及其个性差异,尊重孩子们基本的 感觉和表达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它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的感受变成可见的,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 自我观照,并通过美的教育对这些幼小的心灵给以指导;它也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创作及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鉴赏和艺术批评,建立起宽容的良好人际交往模式,学习到坚持己见、说服他人、容忍不同意见和进行妥 协的种种技巧。我们相信这种教学将使孩子在未来的建设和社会生活中,不仅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也 更容易正视现实、面对竞争、承受逆境,有良好的适应感和判断力,也多一些正常渲泄的手段和幽默感。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并不主张一种艺术上极端的“自我表现论”,也不主张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极端个人 主义倾向。相反,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引导和教化过程,是使孩子们的情感逐渐升华,逐渐社会 化并形成亲社会倾向的过程。孩子要表达自己并不错,但他们不仅应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同时也应知道尊重 他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是自尊的表现。因此,注重表现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加强艺术批评的内容,学生 的作品不仅是画出来的,也应是在相互间“说”出来的。我们注重的是,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和美术兴趣教育, 不仅给孩子基本的美术熏陶,也应达到对学生完整、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它同时是一种道德教育或品德教育 。
    总括起来说,强调“表现”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两个方面:首先针对学校知识教育的科学内 容,它给予学生艺术的训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方式、表达方式也得到相应发展。它还配合了 更直接的品德教育的展开。这才使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完整的、全面的。其次,对于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它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在“主科”学习中成绩不理想,因而缺少成就感,产生自卑 心理;另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有缺陷或家庭关系上有阴影,而通过美术教育尤其是“表现”的训练,可以部 分地对这些学生有补偿和治疗作用。如果说,美术学科是个“没有错误答案”的学科,那么“表现”艺术的教 育就更是如此;艺术表达的转化和升华方式更是克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未来的教育趋势,现在我们 只想说,“表现”的艺术教育将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种趋势或潮流,而且是值得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 去主动探索的方向。
    显然,本文未及谈论“注重‘表现’的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但一些初步的尝试及已经看到的结果使我 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了,对这种教学的意义也更清楚了。并且我们发现,从技术上说,从教学教法上说 ,从教材的修订上说,它与当前的相关环节都不难转化,不难衔接。这都给了我们信心。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之前,我们将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希望听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5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美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