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受”到”享受” ——钢琴教学杂谈
从”承受”到”享受” ——钢琴教学杂谈
刘海洋
摘 要: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若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本文略谈钢琴教学训练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4+2”钢琴学习法 智商 情商 自信
一、不是享受,是承受
有位教师这样说:“你们钢琴课比我们文化课更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笔者是不太赞成这种观点的,其实技能课之所以被冠以“技能”二字,就说明这个课必须要经过枯燥重复的练习,生长期漫长才能终成正果。下面我们看看学生的看法是怎样的。在某班的钢琴课上,老师鼓励大家:“弹琴要放松,它是一种享受”,这时一位女生插话道:“老师,不是享受,是承受。”
细想,我们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就算是成为一名将来要在幼儿园工作的合格幼师,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这的确让学生“承受”得多了一些。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跳过“承受式”的练习阶段呢?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教师与学生都不要轻信那些“专家”“大师”的所谓速成法。学习钢琴永远离不开一个“慢”字。
二、15字教学法
为了让初学钢琴100天阶段的学生们简单清晰地弄明白钢琴弹奏的思路,笔者总结了15个字:哪个音?哪个键?哪个指?有多长、看手型。为了落实这15个字,老师必须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原则,不断地指导学生,平均每一周对300个学生,老师必须要单独辅导一遍。几乎同样的手型、数拍等问题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尽管已讲过,可还得再重复多遍。此时老师要及时调整焦躁的心态,经过温火、慢炖的调整后,老师会让自己又一次沉静下来。在笔者所教的5个班期末钢琴考试中,学生们的弹奏成绩终于有了提高,这虽然距灿烂骄人的成绩相去甚远,但笔者毕竟用责任战胜了自己的急躁和“惰性”。于是笔者有所感悟:自己学习音乐已将近三十年,凭什么急于让学生听一遍就懂,看一遍就会弹?
尽管老师有时鼓励学生励志:“Play Piano”。Play一词是玩,但她们仅仅练琴状态好了一周后又回到从前的懒洋洋状态。在此情况下,任你用平和的还是急躁一点的谈话式、语重心长式、简洁生动式等讲课法,总之招术用尽,同学们的弹奏热情还是不太理想。
三、“4+2”钢琴学习法
老师给学生讲“钢琴学习,三分听,七分练”。学生学习钢琴实际上不就是练习钢琴的过程吗?于是笔者试着翻版一种“4+2”的钢琴学习法。即班长牵头组织,团支书做好练琴的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了解、搜集班内学生现有弹奏状况,钢琴课代表作集体性辅助讲课,每个寝室推选2名钢琴高手做好“传、帮、带”,定时在本班教室讲解,提醒学生及时练琴及本周弹奏要点、难点。
在这种思路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个人的琴技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合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尝试,在笔者所教的音乐3班成效尤为突出,去年底钢琴考试仅有2人不及格。再加上学校推行的“3+3+4”学生成绩评定法,学生们的练琴热情越来越高了!
四、弹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商、情商都提得很多,智商是理性的,狭义地讲可看作是学生弹奏钢琴的技术规范程度;情商是感性的,可看作是钢琴弹奏的情感表达。想想平时我们要求那300个徒弟们弹奏钢琴时,这不能动,那不能高;这儿不能翘,那儿又弹得短了。好不容易经过“承受式”的练习,学生的弹奏规矩了,可是钢琴课与新课改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又体现在哪里呢?当看到学生缩成一团,僵硬地歪着头,一个劲地往琴里钻,手指熟练而无情地敲击着键盘时,笔者会在心里想:“完了,完了。这决不是让学生们弹奏钢琴的初衷。”
为此,我们开始调整教学战略:对学生的钢琴弹奏训练,开始理性与感性两手抓。如在解决了技术问题后,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同学们能否想象着描述一下五月里的情景?”同学们回答:“五月里有鲜花、蜜蜂、蛙鸣等。”老师说:“这首钢琴曲原本没有歌词,我们能否编上歌词呢?”这首曲子恰巧是“华尔兹”曲风,于是老师开始动情地即兴弹唱起来:“在五月里,有你有我,让我们舞动着生命之歌。”学生们兴奋的掌声哗哗地响。看到时机成熟,老师趁机说道:“弹奏钢琴时身心要舒展,放松,不要再那么僵硬,无情的敲打,弹琴不是成了打、砸、抢、烧嘛!弹琴应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昨日的“承受”,今日已化作了“享受”。也许学生们能成为理想的、声情并茂的弹奏者不太可能,但毕竟他们找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份弹奏自信,弹奏出了师生共同体验快乐音乐的热情。
(作者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从”承受”到”享受” ——钢琴教学杂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602.html
刘海洋
摘 要: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若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本文略谈钢琴教学训练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4+2”钢琴学习法 智商 情商 自信
一、不是享受,是承受
有位教师这样说:“你们钢琴课比我们文化课更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笔者是不太赞成这种观点的,其实技能课之所以被冠以“技能”二字,就说明这个课必须要经过枯燥重复的练习,生长期漫长才能终成正果。下面我们看看学生的看法是怎样的。在某班的钢琴课上,老师鼓励大家:“弹琴要放松,它是一种享受”,这时一位女生插话道:“老师,不是享受,是承受。”
细想,我们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就算是成为一名将来要在幼儿园工作的合格幼师,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这的确让学生“承受”得多了一些。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跳过“承受式”的练习阶段呢?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教师与学生都不要轻信那些“专家”“大师”的所谓速成法。学习钢琴永远离不开一个“慢”字。
二、15字教学法
为了让初学钢琴100天阶段的学生们简单清晰地弄明白钢琴弹奏的思路,笔者总结了15个字:哪个音?哪个键?哪个指?有多长、看手型。为了落实这15个字,老师必须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原则,不断地指导学生,平均每一周对300个学生,老师必须要单独辅导一遍。几乎同样的手型、数拍等问题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尽管已讲过,可还得再重复多遍。此时老师要及时调整焦躁的心态,经过温火、慢炖的调整后,老师会让自己又一次沉静下来。在笔者所教的5个班期末钢琴考试中,学生们的弹奏成绩终于有了提高,这虽然距灿烂骄人的成绩相去甚远,但笔者毕竟用责任战胜了自己的急躁和“惰性”。于是笔者有所感悟:自己学习音乐已将近三十年,凭什么急于让学生听一遍就懂,看一遍就会弹?
尽管老师有时鼓励学生励志:“Play Piano”。Play一词是玩,但她们仅仅练琴状态好了一周后又回到从前的懒洋洋状态。在此情况下,任你用平和的还是急躁一点的谈话式、语重心长式、简洁生动式等讲课法,总之招术用尽,同学们的弹奏热情还是不太理想。
三、“4+2”钢琴学习法
老师给学生讲“钢琴学习,三分听,七分练”。学生学习钢琴实际上不就是练习钢琴的过程吗?于是笔者试着翻版一种“4+2”的钢琴学习法。即班长牵头组织,团支书做好练琴的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了解、搜集班内学生现有弹奏状况,钢琴课代表作集体性辅助讲课,每个寝室推选2名钢琴高手做好“传、帮、带”,定时在本班教室讲解,提醒学生及时练琴及本周弹奏要点、难点。
在这种思路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个人的琴技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合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尝试,在笔者所教的音乐3班成效尤为突出,去年底钢琴考试仅有2人不及格。再加上学校推行的“3+3+4”学生成绩评定法,学生们的练琴热情越来越高了!
四、弹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商、情商都提得很多,智商是理性的,狭义地讲可看作是学生弹奏钢琴的技术规范程度;情商是感性的,可看作是钢琴弹奏的情感表达。想想平时我们要求那300个徒弟们弹奏钢琴时,这不能动,那不能高;这儿不能翘,那儿又弹得短了。好不容易经过“承受式”的练习,学生的弹奏规矩了,可是钢琴课与新课改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又体现在哪里呢?当看到学生缩成一团,僵硬地歪着头,一个劲地往琴里钻,手指熟练而无情地敲击着键盘时,笔者会在心里想:“完了,完了。这决不是让学生们弹奏钢琴的初衷。”
为此,我们开始调整教学战略:对学生的钢琴弹奏训练,开始理性与感性两手抓。如在解决了技术问题后,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同学们能否想象着描述一下五月里的情景?”同学们回答:“五月里有鲜花、蜜蜂、蛙鸣等。”老师说:“这首钢琴曲原本没有歌词,我们能否编上歌词呢?”这首曲子恰巧是“华尔兹”曲风,于是老师开始动情地即兴弹唱起来:“在五月里,有你有我,让我们舞动着生命之歌。”学生们兴奋的掌声哗哗地响。看到时机成熟,老师趁机说道:“弹奏钢琴时身心要舒展,放松,不要再那么僵硬,无情的敲打,弹琴不是成了打、砸、抢、烧嘛!弹琴应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昨日的“承受”,今日已化作了“享受”。也许学生们能成为理想的、声情并茂的弹奏者不太可能,但毕竟他们找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份弹奏自信,弹奏出了师生共同体验快乐音乐的热情。
(作者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从”承受”到”享受” ——钢琴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