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集
今天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引领人生正确方向的做人道理——就在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诲中,在老师真诚用心开解里。
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圣贤的教诲啊!
学习落实《弟子规》
小小学生
我有幸参加了第四期儿童经典教育教师讲习班(2004年8月17日-21日,北京),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聆听了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蔡老师、邵老师等老师的精彩演讲,耳闻目睹诸位老师的风范。他们精彩的演讲,身体力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深深地打动我的心。几天来,眼泪总是止不住悄悄地流出来。
十九号这天,当老师讲到《弟子规》中: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我油然生起一种惭愧之心。记得两年前,远在深圳大学教书的妹妹来京看望母亲时,曾批评我不够孝顺。我在感到一阵委屈后,拍胸顿足大发脾气,由此伤害了姐妹之情而中断两年的联系。我终于明白:兄弟姐妹不和睦怎么能称得上孝顺呢?只知养父母身还不够,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才更重要。当晚我拿起电话告诉妹妹我参加的这个经典诵读班,并向她承认了我的错误,说:「对不起,是我错了。『直谅士,渐相亲。』谢谢你对我的帮助。」妹妹也表示有时间一定到「深圳明道国学培训中心」亲聆老师的教导。在这里,我要感谢邵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蔡老师讲习中自始至终灿烂的微笑。是他们的身教、言教深深地感化了我。
讲习期间发放学习材料《弟子规》、《孝经》时,我不经意地装起了几本,放在柜子中。当下感到心中惶恐不安,翻然醒悟过来,马上和会务组老师打了招呼,心才平静下来。
老师的讲习,每天都对我有所触动。有一天收拾果盘时,不小心把水洒到床上,我忽然想「事勿忙,忙多错」,当再拿起一个盘子时,我就想「执虚器,如执盈」的教诲,使我轻轻走进卫生间,把果盘里面的余水倒掉,马上改掉做事急急忙忙的毛病。
几天来,各位老师的身教、言教,和他们满怀至诚爱心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深深地感触到《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不光背《弟子规》,更重要的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以身示范。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把《弟子规》作为一生的功课力行。
《弟子规》如是教化着我
在第七期儿童经典教育教师讲习班的学员中,有一位尚在高校读书的女生,面带稚气地走向讲台,与学友们一同分享几天来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台前站稳后,她首先给在座的老师和学友们鞠躬。这一躬,非常的标准——九十度,真诚而充满敬意。这一躬,在她同龄的心浮气躁、目无长辈的年轻人中,是极为少见的。
话就从鞠躬谈起。她坦言:「学习《弟子规》几天来,我第一次学会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以前,见到师长,顶多点点头,打声招呼就不错了。学《弟子规》后,发现其中有许多教我们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话语。我将这种尊敬、恭敬内化为存心之后,才能深深地鞠下这一躬。」
接着,她娓娓讲述一件发生在餐桌上的事:「大家一起用餐时,桌上放着几副公筷供大家夹菜使用。可我不小心将公筷放入了自己的口中。第一念我想:这筷子就当是自己用的吧。但《弟子规》上『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的教诲不断在心中萦绕,我连忙站起身,主动换了一双干净的筷子,避免大家少一双公筷的不便。」
对她这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落实《弟子规》的认真态度,在座的学员们都点头称是。此时,她又给大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中午,我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放在院中的台面上,就去忙别的事了。等我回来时,发现苹果不翼而飞。平时我可能就不再过问这件小事了。但是几天来,接受《弟子规》的熏陶后,我明确地做出判断:这件事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弟子规》上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不能纵容这种行为。更何况在这样一个传播圣贤教诲的地方,犯偷盗罪,后果是很严重的。」
「于是我就在院中寻找。果然看见几位男生正在分吃苹果,那个苹果很像是我的。于是,我鼓足勇气,走上前,问他们苹果是不是在台子上拿的。一个男生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还以为没有人要了呢。我一字一顿地把《弟子规》上的话背给他们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其中一个男生的脸红了,另一个人也现出了紧张的神情。看来,他们已经认识到了错误。」
「此时,是不是我就可以转身走了呢?《弟子规》教我们『泛爱众』,我绝不能陷他人于偷盗的不义。于是,就大大方方地对他们说:以后注意就行了。这个苹果是我送给你们的,安心吃吧!」
台下,响起鼓励的掌声。
稍顷,她泪光闪动,感激地说:「《弟子规》真是太好了。现实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能在《弟子规》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它!」
编后语:《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的啊!
本文由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根据第七期儿童经典教育教师讲习班王学员的分享讲话整理
家教为她护航
十四岁那年,她被送往北京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十六岁那年,她被医生判定为活不过十九岁。如今,她已过不惑之龄,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能活到今天,她说全靠父母师长的教诲和兄弟姐妹的扶助。
上学时,她虽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父母对她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放松。不曾娇惯,不曾特殊。让她如健康的孩子一样生活。她是长女,父母教育她上要孝敬父母、下要照顾弟妹,家中还需要她帮忙操持家务,要学会在坚忍中行人所不能行。
放学了,她走入厨房给全家人准备晚餐,边准备边留心钟表,因为在爸爸妈妈走进家门时,她想给父母捧上温热的洗脸水。
父母洗脸的时候,她会把碗筷摆放整齐,带着弟弟妹妹等候父母用餐。爸爸妈妈不动筷子,她们作儿女的是不会先吃饭的。
晚餐后,她会先收拾碗筷,再静静地写作业。
清晨,她早早就起床,给全家人准备早餐。
放假了,她给弟弟妹妹织毛衣,穿在他们的身上,暖在做姐姐的心里。
春节前,她会让家中窗明几净,让整缸的馒头飘香。
因为她心中有一念:「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我要听父母的话,做让父母欣慰的事。」虽然身有疾患,但她能像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一样爱父母,侍奉家人,她活得好心安。
爸爸又何尝不心疼女儿呢?爸爸鼓励她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去找寻,去汲取令她生命不竭的力量。从此她便开始读诵圣贤的教诲。
直到有一天,当她听了《弟子规》的讲解,内心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契合。她说回想年幼时,爸妈就是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教育,带大了她。虽然父母所用的言词不同,但理是完全相通的。就是这样的家教,使她的人生越过越平坦。
出嫁了,她为丈夫端出的是可口的饭菜,准备的是搭配好的衣裤,收拾出的是一个清新温暖的家。虽然她是一个连两层楼都不能连续爬上的人,一切的家务事都干得如此出色且欢欢喜喜。因为她的心中有父母的教诲,乐于为他人付出的品格早已成为她的特质。当丈夫烦恼焦虑时,她会送去宽慰的话;当丈夫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她会用学过的圣人的智慧帮助他……虽然她是一个病情严重的人,但她给丈夫的是一个健康人都难以做到的体贴和关怀。
由于她的健康状况,婆婆最初并不情愿接纳她,但她并没有任何的怨言。对自己的母亲如何好,就对婆婆如何的孝敬。帮婆婆洗衣做饭,侍奉周到,她做得自自然然。原本可能很紧张的婆媳关系被她「事夫母,如己母」的诚心转化了。婆婆现在最钟爱的就是她。
由于先天性心脏疾患,使她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在濒死的那一刻,她体悟了一切的财产、名誉都不能改变这一切,唯有父母培养的奉献自己、服务众人的作为,在那一刻,令她感受生命的意义。每一次被抢救过来,她都比先前更能放下自我,更能付出。
调到新的单位,她看到厕所脏乱,就会默默地去清理;自己体能有限,她会带动单位的年轻人,关心照顾年老的同事。曾经对她有误解的同事,开始接纳她,并渐渐地转而敬重她。
朋友们有烦恼,她打去关切的电话;别人的婚姻亮红灯,她会前去调解,帮助维系和谐美满的夫妇关系。同学的孩子出状况时,她会用圣贤教诲,循循善诱,教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对身边的长辈们,她视如自己的父母,对同事朋友她待如兄弟姐妹……
如果说她的生命是一叶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舟,那中华传统式的家教就在时时护航,绕过了因疾病而烦闷的礁石,避过了可能被他人嫌弃的暗流,在以孝悌存心、奉献自我的航线中,画出道道爱的涟漪,稳健地驶向光明的远方。
编后语: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它用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幸福需要传统家教的回归,孩子的未来需要传统家教的扎根。
上行下效的家教
我向大家漫谈孝道感悟后,黄老师让我把这些孝行的故事写出来。只要对大家有帮助,我愿意尽力。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由于事例太多,我简直无从下笔,举几个小例子吧!
记得八十年代,我刚刚分上两室一厅的住房,高兴得不知道怎样布置才好。当时慈母已患老年痴呆症初期,在选择客厅挂钟的位置时,母亲选择了一个既不在墙面的中间、又不在边上的位置,非常不协调。我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马上钉上钉子把钟挂上。结果母亲又说歪了。我又重新拿掉,并让母亲用她的拐棍给我指着,又重新钉了一个钉子再次挂上。当母亲说:「好,可以了。」我才从凳子上下来,站在远处看了看位置十分奇怪的挂钟,然后面带灿烂的笑容说:「妈妈,您选择的位置真好,正合适。」慈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高兴极了。因为慈母脸上的笑容,就是绽放在我心中的幸福之花。
后来,几乎第一次到我们新家来访的亲朋好友,一进门无不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把钟挂在这里?」更有一个朋友曾诙谐地问:「能把钟挂在这里的寓意告诉我吗?」我笑答:「母命难违。」没想到我轻松而自然的回答,使他们均为我的孝行所感动。有的还无言地伸出大拇指向我示意。接下来「母命难违」这四个字,(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传扬开来。
有一次母亲的两个朋友来看望她,我立即给她们做饭,并打了四个荷包蛋。她们走后,我的邻居问我:「她们是谁?」我说:「是妈妈的朋友。」她吃惊地说:「你们全家五口人,一个月才供应二斤半鸡蛋,四个鸡蛋差不多半斤哪!你可真舍得!」我说:「只要能给我妈带来快乐的人,都是我的座上宾,都是我的恩人。」邻居诧异地看着我,一脸的不解。我想,那个邻居可能至今也没弄明白。而我的做法就是基于:尊重母亲的人,我尊重;母亲喜欢的人,我喜欢。同时我对她们好,也可以给母亲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这样,母亲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能够使母亲任何时候都有一个精神愉悦的环境,以延缓慈母的衰老,有益她老人家的身心健康。对于老人,尤其是对自己生身父母的恩德,我认为怎么孝敬都无以寸报。难道还能不孝吗?
在慈母仙逝后,我拥堵在心中的孝心无法释放,所以我对舅妈和父亲娶的二妈,以及朋友、同学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