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源泉
俄罗斯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源泉
路海燕
枣庄市第一中学山东枣庄277000
如果让我们在俄罗斯的音乐宝库里来寻找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歌剧著作,相信不少音乐者都会想到《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这部歌剧被人们称为“第一部俄罗斯真正的民族歌剧”,也被称作是“俄罗斯歌剧的曙光”。它不仅照亮了俄罗斯歌剧的创作道路,而且对俄国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知道无论哪部作品都肯定有它非凡的意义在里面,可对于这部歌剧,我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许多的“为什么”,我踏上了寻找这部作品的创作源泉之路!
此歌剧的作者是被誉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的格林卡,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称谓”,功劳簿上肯定有《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重重的一笔。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于1804年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这个地方覆盖着辽阔的森林,美丽而富饶。更可贵的是它到处都流传着俄罗斯动听的民间歌曲。甚至每天伴随着格林卡入睡的都是乳娘那娓娓动听的歌声。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格林卡,不仅使他对俄罗斯民间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也培养出了他对俄罗斯民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舅父家的农奴乐队,对格林卡的音乐才能以至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乐队可以说是格林卡的音乐启蒙老师。那些你农奴音乐家们不仅仅演奏俄罗斯本土音乐,还经常演奏西欧的作品。正是他们的演奏,让小格林卡最早的接触了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梅雨尔等优秀音乐家的音乐。而且,格林卡的小提琴最早也是从农奴音乐家那里学来的。这不能不使他和劳动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后来,格林卡在自传《札记》中谈到,童年时代听到的民歌,成了后来他以绝大部分精力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首要原因和创作的主要依据。相信而正是这些优美的民歌和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出他写了歌剧《伊万?苏萨宁》。
1812年也就是格林卡刚满8岁的时候,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小小年纪的格林卡亲眼目睹了残酷的战斗的痕迹;亲耳听到了有关人民游击队奋勇抗击敌人的生动故事。每一个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着,它更激发了作曲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这成为格林卡后来创作“民族英雄悲壮歌剧”《伊万?苏萨宁》的源泉之一。1822年格林卡从学校毕业后,次年去高加索养病。南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区居民的生活风俗和富于特色的音乐舞蹈,给格林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以后创作富有东方特点的音乐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高加索回来,格林卡在故乡住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亲自参加了农奴乐队的演奏和指挥活动。在这种实际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管弦乐方面的知识,这一工作也促使他去写管弦乐作品。1824年,他创作了管弦乐《行板与回旋曲》和《降B大调交响曲》。这两部作品虽然曲风和格式都不成熟,但格林卡采用了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并以俄国民间音乐常用的变奏手法对它们进行发展,这可以说是这两部作品最可贵的地方。而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他创作《伊万?苏萨宁》的“前奏曲”。
1824年之后,格林卡进入了他的创作初期。这期间的作品都与当时的音乐沙龙娱乐有关,所创作的歌曲也都基本上没有摆脱城市浪漫曲的音调。1825年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的运动,极大的鼓舞了当时民族音乐家们的创作意识,它对格林卡之后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十二月当人的爱国热潮,也激起了格林卡的爱国激情。从小就深埋在他心中的民族音乐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当时整个俄罗斯对西方音乐的崇拜和对俄罗斯本土音乐的歧视,更使他立志要创作出“属于俄国人自己的民族作品”。1830年在诗人,同样也是好友的普希金的资助下,格林卡开始了出国深造的求学时期。在以后的十年里,他不断像西欧的优秀音乐家们学习创作,虽然他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问世,虽然西欧的人们越来越肯定他的作品,但他的内心却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灵感。他对西欧音乐研究得越深入,格林卡对自己──一个俄国音乐家的使命就认识得越清楚。他的意识清醒的在对自己说:我不要做一个意大利人。当时的俄国他要写一部“不但题材是民族的,而且音乐也是民族的”俄罗斯歌剧(见1834年1月致不知名的C.T.的信)。就在德国,格林卡写了两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管弦乐《俄罗斯主题随想曲》和《交响序曲》。虽然这两部作品虽然没有最后完成,但是,格林卡在创作中,不仅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尝试了他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学来的所有作曲手法,在这两部作品中,他非凡的创作技法与手法都开始体现出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他以后的作品中去。因而,这两部作品被人称作是“歌剧《伊万?苏萨宁》和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的特殊草稿”。他们同样也激起了格林卡无限的创作民族歌剧灵感,这样的灵感让这位深爱的自己的祖国的音乐家激动不已。回到祖国不久,格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好象着魔一样”,灵感不断涌现,以至于整个歌剧的细纲,甚至许多主题,都在脑子里“一下子发作了”(见自传《札记》)。
《伊万·苏萨宁》是格林卡创作的四幕歌剧。戈罗杰茨基编剧,1836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原标题是《为沙皇献身》。故事发生在1613年,当时波兰封建主入侵俄国,俄国人民在波扎尔斯基的领导下,组织了义勇军抗敌,并向莫斯科挺进。波兰军队非常惊慌,派骑兵前往莫斯科支援被围困的部队。他们闯进农民苏萨宁的家,逼他指点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苏萨宁急中生智,把敌军领入荒无人迹的森林,使侵略者在那里冻死、饿死,最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英勇就义,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格林卡把从西方学习来的创作手法很好的和俄罗斯本土音乐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再结合这部作品的内涵更是把《伊万?苏萨宁》变成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获得国际声誉的俄罗斯歌剧。
虽然以上的文字也只是对《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的创作源泉叙述了一些“皮毛”,可给我留下的感受却是非常的深刻。想要写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得需要多少的文化积累啊!而我觉得它能 《俄罗斯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源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6991.html
路海燕
枣庄市第一中学山东枣庄277000
如果让我们在俄罗斯的音乐宝库里来寻找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歌剧著作,相信不少音乐者都会想到《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这部歌剧被人们称为“第一部俄罗斯真正的民族歌剧”,也被称作是“俄罗斯歌剧的曙光”。它不仅照亮了俄罗斯歌剧的创作道路,而且对俄国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知道无论哪部作品都肯定有它非凡的意义在里面,可对于这部歌剧,我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许多的“为什么”,我踏上了寻找这部作品的创作源泉之路!
此歌剧的作者是被誉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的格林卡,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称谓”,功劳簿上肯定有《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重重的一笔。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于1804年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这个地方覆盖着辽阔的森林,美丽而富饶。更可贵的是它到处都流传着俄罗斯动听的民间歌曲。甚至每天伴随着格林卡入睡的都是乳娘那娓娓动听的歌声。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格林卡,不仅使他对俄罗斯民间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也培养出了他对俄罗斯民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舅父家的农奴乐队,对格林卡的音乐才能以至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乐队可以说是格林卡的音乐启蒙老师。那些你农奴音乐家们不仅仅演奏俄罗斯本土音乐,还经常演奏西欧的作品。正是他们的演奏,让小格林卡最早的接触了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梅雨尔等优秀音乐家的音乐。而且,格林卡的小提琴最早也是从农奴音乐家那里学来的。这不能不使他和劳动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后来,格林卡在自传《札记》中谈到,童年时代听到的民歌,成了后来他以绝大部分精力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首要原因和创作的主要依据。相信而正是这些优美的民歌和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出他写了歌剧《伊万?苏萨宁》。
1812年也就是格林卡刚满8岁的时候,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小小年纪的格林卡亲眼目睹了残酷的战斗的痕迹;亲耳听到了有关人民游击队奋勇抗击敌人的生动故事。每一个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着,它更激发了作曲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这成为格林卡后来创作“民族英雄悲壮歌剧”《伊万?苏萨宁》的源泉之一。1822年格林卡从学校毕业后,次年去高加索养病。南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区居民的生活风俗和富于特色的音乐舞蹈,给格林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以后创作富有东方特点的音乐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高加索回来,格林卡在故乡住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亲自参加了农奴乐队的演奏和指挥活动。在这种实际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管弦乐方面的知识,这一工作也促使他去写管弦乐作品。1824年,他创作了管弦乐《行板与回旋曲》和《降B大调交响曲》。这两部作品虽然曲风和格式都不成熟,但格林卡采用了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并以俄国民间音乐常用的变奏手法对它们进行发展,这可以说是这两部作品最可贵的地方。而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他创作《伊万?苏萨宁》的“前奏曲”。
1824年之后,格林卡进入了他的创作初期。这期间的作品都与当时的音乐沙龙娱乐有关,所创作的歌曲也都基本上没有摆脱城市浪漫曲的音调。1825年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的运动,极大的鼓舞了当时民族音乐家们的创作意识,它对格林卡之后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十二月当人的爱国热潮,也激起了格林卡的爱国激情。从小就深埋在他心中的民族音乐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当时整个俄罗斯对西方音乐的崇拜和对俄罗斯本土音乐的歧视,更使他立志要创作出“属于俄国人自己的民族作品”。1830年在诗人,同样也是好友的普希金的资助下,格林卡开始了出国深造的求学时期。在以后的十年里,他不断像西欧的优秀音乐家们学习创作,虽然他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问世,虽然西欧的人们越来越肯定他的作品,但他的内心却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灵感。他对西欧音乐研究得越深入,格林卡对自己──一个俄国音乐家的使命就认识得越清楚。他的意识清醒的在对自己说:我不要做一个意大利人。当时的俄国他要写一部“不但题材是民族的,而且音乐也是民族的”俄罗斯歌剧(见1834年1月致不知名的C.T.的信)。就在德国,格林卡写了两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管弦乐《俄罗斯主题随想曲》和《交响序曲》。虽然这两部作品虽然没有最后完成,但是,格林卡在创作中,不仅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尝试了他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学来的所有作曲手法,在这两部作品中,他非凡的创作技法与手法都开始体现出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他以后的作品中去。因而,这两部作品被人称作是“歌剧《伊万?苏萨宁》和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的特殊草稿”。他们同样也激起了格林卡无限的创作民族歌剧灵感,这样的灵感让这位深爱的自己的祖国的音乐家激动不已。回到祖国不久,格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好象着魔一样”,灵感不断涌现,以至于整个歌剧的细纲,甚至许多主题,都在脑子里“一下子发作了”(见自传《札记》)。
《伊万·苏萨宁》是格林卡创作的四幕歌剧。戈罗杰茨基编剧,1836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原标题是《为沙皇献身》。故事发生在1613年,当时波兰封建主入侵俄国,俄国人民在波扎尔斯基的领导下,组织了义勇军抗敌,并向莫斯科挺进。波兰军队非常惊慌,派骑兵前往莫斯科支援被围困的部队。他们闯进农民苏萨宁的家,逼他指点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苏萨宁急中生智,把敌军领入荒无人迹的森林,使侵略者在那里冻死、饿死,最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英勇就义,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格林卡把从西方学习来的创作手法很好的和俄罗斯本土音乐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再结合这部作品的内涵更是把《伊万?苏萨宁》变成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获得国际声誉的俄罗斯歌剧。
虽然以上的文字也只是对《伊万?苏萨宁》这部作品的创作源泉叙述了一些“皮毛”,可给我留下的感受却是非常的深刻。想要写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得需要多少的文化积累啊!而我觉得它能 《俄罗斯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