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
侵农、伤农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损伤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正确选择
(一)培育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问题,不只是硬件建设问题,也不只是有形市场的培育问题,主要应该放在建立健全市场网络,扑捉准确市场信息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等方面。目前,我县农产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很多地方仍处于传统的集市贸易方式,农产品基本自产自销,交易不规范,竞争不平等,中间盘剥严重;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市场网络,农民缺乏诚信观念,贪图便宜毁坏了产品声誉,丧失了市场,因而也减少了收入。
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农村工作观念、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都要随之转变。现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已不在田间地头,而是在市场,希望也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才能增收,生产才能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市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会迅速增加。因此,引导千家万户有序地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开辟增收道路,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工作中一项紧迫任务。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多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渝地在抓经济调整。从长远看,农村经济结构格局基本上决定了农民收入的格局。对我县而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应着力于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主要通过加工、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等途径,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依托农业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官渡镇的兆华山野菜公司正是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市场化,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双台的“普兴”公司也是带领农民走农业市场化的领头雁。县委、县政府应在今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工作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他们在农民增收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是加快农业内部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和以林药套种为主的林业产业。目前这方面最缺乏的是准确的市场信息,最可怕的是盲目性,“一刀切、一窝峰、一哄而起、一个单子吃药”,最后一风吹,一场空,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还可能使群众蒙受损失。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量变转到质变,由单一转变到多样。种什么卖什么,多种就能多收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今后,种什么、种多少,要由市场需求来确定,准确的市场信息是农民调整结构的基本依据,政府应该通过市场价格、供需数量、质量要求等信息来引导农民做好山场文章,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林业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品种,培育优势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任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没有科技含量的调整是重复,是“空调”。当前的困难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民投入不多,限制和制约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农民科技意识的培养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自觉性。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都必须避免雷同,突出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建成特色基地,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发展特色产业。以自己的优势换得最大的效益,就实现了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当前农村过剩劳动力是一项巨大资源,有人估计,在我国农村,农民一年种田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有四分之三的劳动力被闲置,农村也有“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耍钱(赌博)”的说法。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超过20万人,有10万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对部分农村劳动力通过科技推广和土地流转向高效益田地转移,不断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拓宽渠道。一是利用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我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的机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二是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劳务输出,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有组织地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对接和服务工作,向沿海和中心城市输送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尽可能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开拓农村劳动力市场。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紧密相联,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可以收到五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拓宽劳动空间,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开拓农村市场,带动最终消费,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改善农村住房、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丰富农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五是缩小城镇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建设小城镇,首先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有选择地加快重点乡镇的建设步伐。我县城关、宝丰、官渡、得胜竹坪、秦古等乡镇的集镇建设已初具雏形,应重点加以扶持,要不断吸纳能人、富人进镇务工经商,不断壮大集镇规模。其次,思想要解放,政策要放宽,筹资形式要多样,推行“商业化运作”,走市场化道路。第三,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建设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五)跳出农业抓农业,营造农民增收环境。农业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延伸,要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为农民谋取利益;要通过小城镇的开 《关于我县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13.html
三、解决农民增收的正确选择
(一)培育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问题,不只是硬件建设问题,也不只是有形市场的培育问题,主要应该放在建立健全市场网络,扑捉准确市场信息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等方面。目前,我县农产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很多地方仍处于传统的集市贸易方式,农产品基本自产自销,交易不规范,竞争不平等,中间盘剥严重;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市场网络,农民缺乏诚信观念,贪图便宜毁坏了产品声誉,丧失了市场,因而也减少了收入。
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农村工作观念、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都要随之转变。现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已不在田间地头,而是在市场,希望也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才能增收,生产才能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市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会迅速增加。因此,引导千家万户有序地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开辟增收道路,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工作中一项紧迫任务。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多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渝地在抓经济调整。从长远看,农村经济结构格局基本上决定了农民收入的格局。对我县而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应着力于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主要通过加工、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等途径,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依托农业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官渡镇的兆华山野菜公司正是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市场化,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双台的“普兴”公司也是带领农民走农业市场化的领头雁。县委、县政府应在今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工作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他们在农民增收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是加快农业内部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和以林药套种为主的林业产业。目前这方面最缺乏的是准确的市场信息,最可怕的是盲目性,“一刀切、一窝峰、一哄而起、一个单子吃药”,最后一风吹,一场空,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还可能使群众蒙受损失。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量变转到质变,由单一转变到多样。种什么卖什么,多种就能多收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今后,种什么、种多少,要由市场需求来确定,准确的市场信息是农民调整结构的基本依据,政府应该通过市场价格、供需数量、质量要求等信息来引导农民做好山场文章,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林业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品种,培育优势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任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没有科技含量的调整是重复,是“空调”。当前的困难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民投入不多,限制和制约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农民科技意识的培养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自觉性。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都必须避免雷同,突出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建成特色基地,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发展特色产业。以自己的优势换得最大的效益,就实现了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当前农村过剩劳动力是一项巨大资源,有人估计,在我国农村,农民一年种田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有四分之三的劳动力被闲置,农村也有“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耍钱(赌博)”的说法。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超过20万人,有10万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对部分农村劳动力通过科技推广和土地流转向高效益田地转移,不断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拓宽渠道。一是利用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我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的机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二是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劳务输出,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有组织地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对接和服务工作,向沿海和中心城市输送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尽可能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开拓农村劳动力市场。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紧密相联,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可以收到五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拓宽劳动空间,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开拓农村市场,带动最终消费,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改善农村住房、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丰富农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五是缩小城镇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建设小城镇,首先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有选择地加快重点乡镇的建设步伐。我县城关、宝丰、官渡、得胜竹坪、秦古等乡镇的集镇建设已初具雏形,应重点加以扶持,要不断吸纳能人、富人进镇务工经商,不断壮大集镇规模。其次,思想要解放,政策要放宽,筹资形式要多样,推行“商业化运作”,走市场化道路。第三,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建设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五)跳出农业抓农业,营造农民增收环境。农业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延伸,要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为农民谋取利益;要通过小城镇的开 《关于我县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