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获 奖的功利目的而临摹抄袭,或是成人为他构思代笔。不少家长的功利性也太强,我花钱送孩子学绘画,就是为 了将来考美术大学当画家,于是为孩子制订了目标,若感觉没有达到或是太慢,就会横加指责。这样给孩子造 成了压力和痛苦,孩子学习,作画完全是为了成人的功利目的,丧失了自我,成了被动的工具,“为地主干活 的长工”哪里还有半点审美愉悦。
培养艺术感觉,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美学上称为审美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以美的眼光看 待事物,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猪又脏又臭,又懒又笨,看见它只会联想到吃猪肉 ,而教师教学生画猪,却是以审美的态度,给猪涂上美丽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纹装饰,猪的神态也画得乖巧 可爱,变成了学生的好朋友。这时的小朋友,对他们所画的猪完全是一种审美态度,加进了感情因素,再不会 有谁想到要吃猪肉。
“浪漫超脱”还表现为很容易忘掉现实生活,进入角色,进入一种境界。一是靠幻想,做白日梦,进入自 己幻想的世界。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童幻世界,儿童尤其爱幻想。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去幻想,去想 象,为他们营造一个幻想的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充满激情和梦幻色彩的语言去激发他们,使他们身在教室, 神游四方,上天入地、自由翱翔。
其二是靠想象,进入别人描绘的境界中去。入,就是神游,仿佛进入了书上,画中、音乐中所描绘的境界 ,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甚至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入,就是感情投入,与作品中 的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这就要求我们的美育教师,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美,还要有一种本事,就是 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教师要会“引”,学生才能“入”。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情景中 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及气质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 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角色的艺术感觉好的人。 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
什么叫自我感觉呢?
自我感觉包括自信心,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所谓自信心,就是自己认为 自己还不错,有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儿童由于不能对自己进行评判,所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和 家长的评价,认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还行。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说他不行,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甚 至破罐子破摔而无所作为。有的教师和家长不懂得这一点,轻易指责儿童,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而且往往 以成人的标准和过高的要求去错误地评判他们,这样做只能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说严重一些甚至会毁了他们的 前途。所以,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应多采用鼓 励,表扬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 害他们的自尊。只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潜在能力才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不切 实际地乱表扬,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要把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又 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所谓独立意识就是不依赖别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气,由于家长爱之殷,忧之太勤,寸步不离,就 象忠实的奴仆侍侯皇帝,干什么都巴不得为他代劳。这样,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没有大人在身边就像丢了魂 ,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要求他们不依赖别人,独立完 成自己的作业。要即时表扬那些勇敢的,不要家长帮助的孩子,让那些娇气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有目的地训 练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
自主意识也叫主体意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自由和有独特的个性。儿童由于幼稚,所以往往 处于被动(受体)的地位,而我国长期的以“听话”为乖娃娃的教育也是将儿童处于被动地位进行的。孩子总 是被要求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无条件,无选择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技能,采用机械的填鸭式教 育,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 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 ,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324.html
培养艺术感觉,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美学上称为审美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以美的眼光看 待事物,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猪又脏又臭,又懒又笨,看见它只会联想到吃猪肉 ,而教师教学生画猪,却是以审美的态度,给猪涂上美丽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纹装饰,猪的神态也画得乖巧 可爱,变成了学生的好朋友。这时的小朋友,对他们所画的猪完全是一种审美态度,加进了感情因素,再不会 有谁想到要吃猪肉。
“浪漫超脱”还表现为很容易忘掉现实生活,进入角色,进入一种境界。一是靠幻想,做白日梦,进入自 己幻想的世界。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童幻世界,儿童尤其爱幻想。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去幻想,去想 象,为他们营造一个幻想的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充满激情和梦幻色彩的语言去激发他们,使他们身在教室, 神游四方,上天入地、自由翱翔。
其二是靠想象,进入别人描绘的境界中去。入,就是神游,仿佛进入了书上,画中、音乐中所描绘的境界 ,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甚至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入,就是感情投入,与作品中 的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这就要求我们的美育教师,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美,还要有一种本事,就是 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教师要会“引”,学生才能“入”。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情景中 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及气质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 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角色的艺术感觉好的人。 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
什么叫自我感觉呢?
自我感觉包括自信心,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所谓自信心,就是自己认为 自己还不错,有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儿童由于不能对自己进行评判,所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和 家长的评价,认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还行。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说他不行,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甚 至破罐子破摔而无所作为。有的教师和家长不懂得这一点,轻易指责儿童,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而且往往 以成人的标准和过高的要求去错误地评判他们,这样做只能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说严重一些甚至会毁了他们的 前途。所以,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应多采用鼓 励,表扬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 害他们的自尊。只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潜在能力才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不切 实际地乱表扬,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要把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又 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所谓独立意识就是不依赖别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气,由于家长爱之殷,忧之太勤,寸步不离,就 象忠实的奴仆侍侯皇帝,干什么都巴不得为他代劳。这样,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没有大人在身边就像丢了魂 ,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要求他们不依赖别人,独立完 成自己的作业。要即时表扬那些勇敢的,不要家长帮助的孩子,让那些娇气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有目的地训 练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
自主意识也叫主体意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自由和有独特的个性。儿童由于幼稚,所以往往 处于被动(受体)的地位,而我国长期的以“听话”为乖娃娃的教育也是将儿童处于被动地位进行的。孩子总 是被要求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无条件,无选择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技能,采用机械的填鸭式教 育,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 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 ,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