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与素质教育
城市社区建设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已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而社区建设的教育意义,特别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意义,则正待人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探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问题时,本文就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与社区建设的互动关系谈些粗浅的看法社区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条件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与社区息息相关。社区可以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社会条件社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社区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所能创造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
一是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
社会氛围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既直接又巨大。而这种社会氛围对学生来说,更多地表现为社区的状况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呈现进步、积极向上趋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鲜明,就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虽然是无形的,但学校的领导、教师都会深切地感受到,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它化为一种推动力量相反,如果社区建设处于软弱甚至停滞状态,就会使学校面临多种来自社会方面的困扰,学校所实施的许多教育举措,就会因社区环境的不利而减弱甚至抵消。
二是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园地。
城市社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建设是开发利用这种宝贵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城市社区一般都聚集着大量的、多个方面的人才,有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优秀的共产党员、多种专业的专家学者、各路的能工巧匠和各具风格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把这些人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精神风貌、知识智慧,就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教育的资源,对学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区,包括居委会、图书室、娱乐场所以及各项活动,都将成为教育园地,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薰陶和教育。上海不少街道社区的教育基地,就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三是培养得力的校外教育教师。
学生在社区接受教育,需要正确的指导。学校的教师是一支指导力量,但毕竟很难全面指导学生社会教育活动,还要有一支得力的校外指导队伍社区建设是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最佳途径。街道社区工作者,包括街道、居委会干部,具有很丰富的社区工作实际经验,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组织他们联系实际学习必要的社区工作知识和理论,原有的经验就会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样,他们就成为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上海一 些社区建设先进的街道,已经初步造就一支指导队伍,配合学校的校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社区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收到巨大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社区建设的具体表现是参加社区服务,这既是送温暖过程,又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既接受服务,又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学生各种教育社区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培养学生的爱心,这是学生受到的最普遍、最深刻的教育。通过服务不断激发和深化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应该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在他们记述自己参与服务的心得时,奉献爱心成为主旋律,大多使用了献爱心的标题:《更多真情,更多爱心》《真诚的奉献》《温馨服务》《让快乐永远留在老人身边》《让真情永驻心间》。这些文章结晶着学生纯朴的感情,读来感人至深。有名学生深情地说:“在这些老人身上留下了多少岁月的痕迹,他们曾经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建设者。今天,他们老了,就需要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关怀、去爱护他们……让这个社会上的老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一颗颗爱他们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学生受到的深刻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达了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受到对社会多方面尽责的教育,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体现。有的学生为残疾孤老服务,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几年从不中断。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养成的社会责任心,从许多学生身上得到体现。他们说:“如今,当年的英雄已经老了,而在他们年轻时,都为中国的解放付出了许多。现在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身上,顿感压力巨大,使命艰巨。”话说得多么铿锵有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是他们获得的又一种收获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他们虽然服务的责任心强、热情高,但服务的本领却有限。在家里这类事是轮不到他们的。走到社会上为别人股务,往往不知所措。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学习了各种服务的本领,并称之为“书外的收获”。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生从对社区、对他人的态度中受到启示,重新审视自己和父辈的关系,获得了青年人应该具有而独生子女却又缺乏的孝敬父母和自主自理的精神。参加社区服务后,学生发生了3大变化:?第一,把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了;第二,开始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第三,初步锻炼了家务工作的能力。
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区意识。服务活动由学校、街道办事处共同组织,学生都在社区年开展活动,班级、小组分别与居住在本地的服务对象结成对子。这样,学生既把自己和服务对象联系在一起,又把自己和服务对象生活的社区联系在一起。学生长期在社区内开展服务活动,得到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关心指导,与社区的感情得到沟通,对社区多方面的了解逐渐增多,为社区建设尽力的观念不断增强。
学生素质提高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建设和素质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社区建设中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参与社区服务,又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凡是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的社区,社区的各项建设工作都显得格外活跃和富有生气。学生所发挥的推进社区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帮助社区内的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致有3类:一类是劳动服务,一类是精神服务,一类是其他特殊服务,如为帮助老人的孙辈辅导功课,帮助老人到浴室沐寓到医院就诊等。这些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无论独居还是在敬老院的老人,都有一种精神孤独、生活单调感,他们最重要的服务需求在精神方面。青年学生正是花季年龄阶段,既能胜任一定的劳动服务担子,更具有精神服务的优势。他们结合为伴,给老人、残疾人送去多种温暖,和老年人结成忘年交,从各方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了青春气息。沉闷寡言的老爷爷、老奶奶,由于学生们一次次上门服务,终于舒展眉头,露出笑容。有的已对生活绝望的老人,由于得到学生们的照顾又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二是促进学生的家长关心、参与社区服务。
现在城市的中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特殊,生活优裕,受到父母长辈全面照顾,甚至滋生了骄、娇二气。家长对孩子在社区服务中思想面貌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许多家长开始改变关心子女甚于关心他人、关心家庭甚于关心社会的传统,让社区服务的新风吹进家庭。这主要表现在:1.家长支持、鼓励子女课余参加社区服务,对于子女用课余假日时间参加社区服务表示理解、?赞赏。2.为子女参加社区服务提供所需要的条件,?包括
三是推动街道、居委会研究、改善社区服务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指导工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需要对这项工作经常进行研究。第一是研究社区服务实践计划,做好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组织工作,为确定服务对象,分配志愿服务小组,了解服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二是加强社区服务基地建设,让学生开展个别服务外,还进行各种集体性的活动,了解社区,以便提高社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是组织街道社区和居委会的干部学习社区服务的知识,研究指导社区服务的方法,交流组织安排社区服务的经验、以改进、完善、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
四是在社区内形成参与服务的良好氛围。
社区服务重在参与。学生坚持社区服务,在社区引起强烈反响,逐步形成参与服务的良好氛围。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相互促进,共同参与,推动社区服务活动有效进行,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日益增多。
社区建设与素质教育是两利的事。但两利的实现,却不是自发的,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有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城市中,要有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特别要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可以说是实现两利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有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积极支持,街道、居委会一方面要确立“社区教育”观念,把办好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还要在组织、指导、创设条件等方面给予社区教育实际的帮助。缺少这样的实际帮助,社区教育发展不起来,素质教育自然也就落空了。再者,要有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校领导要把参与社区建设视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并在教学时间、课外活动安排、加强社区联系等方面做好工作。这样,学校不仅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办好社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有了以上三方面的合力,社区建设和素质教育这两个方面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取得共同发展 《社区建设与素质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404.html
一是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
社会氛围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既直接又巨大。而这种社会氛围对学生来说,更多地表现为社区的状况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呈现进步、积极向上趋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鲜明,就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虽然是无形的,但学校的领导、教师都会深切地感受到,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它化为一种推动力量相反,如果社区建设处于软弱甚至停滞状态,就会使学校面临多种来自社会方面的困扰,学校所实施的许多教育举措,就会因社区环境的不利而减弱甚至抵消。
二是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园地。
城市社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建设是开发利用这种宝贵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城市社区一般都聚集着大量的、多个方面的人才,有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优秀的共产党员、多种专业的专家学者、各路的能工巧匠和各具风格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把这些人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精神风貌、知识智慧,就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教育的资源,对学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区,包括居委会、图书室、娱乐场所以及各项活动,都将成为教育园地,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薰陶和教育。上海不少街道社区的教育基地,就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三是培养得力的校外教育教师。
学生在社区接受教育,需要正确的指导。学校的教师是一支指导力量,但毕竟很难全面指导学生社会教育活动,还要有一支得力的校外指导队伍社区建设是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最佳途径。街道社区工作者,包括街道、居委会干部,具有很丰富的社区工作实际经验,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组织他们联系实际学习必要的社区工作知识和理论,原有的经验就会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样,他们就成为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上海一 些社区建设先进的街道,已经初步造就一支指导队伍,配合学校的校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社区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收到巨大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社区建设的具体表现是参加社区服务,这既是送温暖过程,又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既接受服务,又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学生各种教育社区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培养学生的爱心,这是学生受到的最普遍、最深刻的教育。通过服务不断激发和深化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应该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在他们记述自己参与服务的心得时,奉献爱心成为主旋律,大多使用了献爱心的标题:《更多真情,更多爱心》《真诚的奉献》《温馨服务》《让快乐永远留在老人身边》《让真情永驻心间》。这些文章结晶着学生纯朴的感情,读来感人至深。有名学生深情地说:“在这些老人身上留下了多少岁月的痕迹,他们曾经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建设者。今天,他们老了,就需要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关怀、去爱护他们……让这个社会上的老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一颗颗爱他们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学生受到的深刻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达了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受到对社会多方面尽责的教育,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体现。有的学生为残疾孤老服务,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几年从不中断。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养成的社会责任心,从许多学生身上得到体现。他们说:“如今,当年的英雄已经老了,而在他们年轻时,都为中国的解放付出了许多。现在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身上,顿感压力巨大,使命艰巨。”话说得多么铿锵有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是他们获得的又一种收获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他们虽然服务的责任心强、热情高,但服务的本领却有限。在家里这类事是轮不到他们的。走到社会上为别人股务,往往不知所措。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学习了各种服务的本领,并称之为“书外的收获”。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生从对社区、对他人的态度中受到启示,重新审视自己和父辈的关系,获得了青年人应该具有而独生子女却又缺乏的孝敬父母和自主自理的精神。参加社区服务后,学生发生了3大变化:?第一,把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了;第二,开始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第三,初步锻炼了家务工作的能力。
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区意识。服务活动由学校、街道办事处共同组织,学生都在社区年开展活动,班级、小组分别与居住在本地的服务对象结成对子。这样,学生既把自己和服务对象联系在一起,又把自己和服务对象生活的社区联系在一起。学生长期在社区内开展服务活动,得到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关心指导,与社区的感情得到沟通,对社区多方面的了解逐渐增多,为社区建设尽力的观念不断增强。
学生素质提高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建设和素质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社区建设中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参与社区服务,又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凡是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的社区,社区的各项建设工作都显得格外活跃和富有生气。学生所发挥的推进社区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帮助社区内的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致有3类:一类是劳动服务,一类是精神服务,一类是其他特殊服务,如为帮助老人的孙辈辅导功课,帮助老人到浴室沐寓到医院就诊等。这些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无论独居还是在敬老院的老人,都有一种精神孤独、生活单调感,他们最重要的服务需求在精神方面。青年学生正是花季年龄阶段,既能胜任一定的劳动服务担子,更具有精神服务的优势。他们结合为伴,给老人、残疾人送去多种温暖,和老年人结成忘年交,从各方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了青春气息。沉闷寡言的老爷爷、老奶奶,由于学生们一次次上门服务,终于舒展眉头,露出笑容。有的已对生活绝望的老人,由于得到学生们的照顾又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二是促进学生的家长关心、参与社区服务。
现在城市的中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特殊,生活优裕,受到父母长辈全面照顾,甚至滋生了骄、娇二气。家长对孩子在社区服务中思想面貌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许多家长开始改变关心子女甚于关心他人、关心家庭甚于关心社会的传统,让社区服务的新风吹进家庭。这主要表现在:1.家长支持、鼓励子女课余参加社区服务,对于子女用课余假日时间参加社区服务表示理解、?赞赏。2.为子女参加社区服务提供所需要的条件,?包括
少量购物、赠送纪念品等等。3.积极参与本社区的活动。家长大多工作繁重,家务又多,对于社区公共、公益活动,乐意参加者为数不多。而子女的社区服务精神反馈到家庭,对家长产生激励作用,使家长也乐意参与社区服务。
三是推动街道、居委会研究、改善社区服务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指导工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需要对这项工作经常进行研究。第一是研究社区服务实践计划,做好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组织工作,为确定服务对象,分配志愿服务小组,了解服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二是加强社区服务基地建设,让学生开展个别服务外,还进行各种集体性的活动,了解社区,以便提高社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是组织街道社区和居委会的干部学习社区服务的知识,研究指导社区服务的方法,交流组织安排社区服务的经验、以改进、完善、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
四是在社区内形成参与服务的良好氛围。
社区服务重在参与。学生坚持社区服务,在社区引起强烈反响,逐步形成参与服务的良好氛围。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相互促进,共同参与,推动社区服务活动有效进行,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日益增多。
社区建设与素质教育是两利的事。但两利的实现,却不是自发的,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有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城市中,要有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特别要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可以说是实现两利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有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积极支持,街道、居委会一方面要确立“社区教育”观念,把办好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还要在组织、指导、创设条件等方面给予社区教育实际的帮助。缺少这样的实际帮助,社区教育发展不起来,素质教育自然也就落空了。再者,要有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校领导要把参与社区建设视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并在教学时间、课外活动安排、加强社区联系等方面做好工作。这样,学校不仅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办好社区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有了以上三方面的合力,社区建设和素质教育这两个方面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取得共同发展 《社区建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