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积极探索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李岚清副总理指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柳斌同志在谈到中小学改变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时强调指出:“如果讲大事,这是头等大事,如果讲重要,这是重中之重,如果讲紧迫,这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明确,当前素质教育问题,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也就是如何勇于开拓,大力推行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没有目标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目标明确,素质教育才会有清晰可循的努力方向。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目标?我认为至少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我州“九五”计划和2010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二是国家和省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原则意见;三是我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及“八五”期间我州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基础;四是吸收和借鉴兄弟省市和地区成功的素质教育经验。基于上述考虑,我州制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即:“九五”期间,我州中小学教育要以提高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初步构建导向正确、制约有力、评价科学,而且能够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具有延边特色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进而努力做到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相统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相统一、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相统一、面向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智能、心理体魄、艺术审美、劳动技能及交往等方面的素质,着力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主动发展,使我州基础教育以争创全省一流、民族教育争创全国一流的崭新姿态跨入21世纪。
2.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①端正办学思想,实现四个转变。在办学方向上,从只重视升学,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培养对象上,从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培养目标上,从只重视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培养途径上,从只重视课堂教学,转变到课堂教学高效化、课外活动规范化、社会实践制度化。
②控制学生流失,提高普及程度。要采取得力措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流失生问题。“九五”期间,全州城区和农村流失率要分别控制在2%和3%以内。在本世纪末全州小学无流失生校的比例要达到100%,初中无流失生校的比例也要超过15%。
③加强薄弱校建设,缩小校际的差距。在投入、师资、领导干部力量配备等方面向薄弱校倾斜。要深入开展“教学扶贫”活动,采取校际的校长或教师的交流和轮换制度,迅速提高薄弱校的教育质量,这项工作要在8年之内见到明显成效。
④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力度,重点解决好规划、师资、教材、基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州6个班以上的农村初中和城乡结合部初中实行分流教育,从而实现农村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的目标。
⑤强化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⑥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⑦加强教育科研,为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师资队伍。
3.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从实践角度考察,素质教育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整体性原则:第一,全州8个县市都要整体规划,全面动作,进行区域性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第二,教育行政、师培、教研、科研部门和中小学(含中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都要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尽心尽责,并且形成合力;第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等,都要服从、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并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②主体性原则。把学生看成受教育的主体,这是素质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我们必须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尽全力把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衡发展、知识能力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今后评价素质教育实绩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③继承性原则。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决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更不能把实施素质教育理解为重建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相反,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长期发展的连续过程,是对现行教育的继承、“扬弃”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继承性原则,一方面坚决纠正现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弊端,另一方面积极吸收现行教育中的一切有效成份,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生长点”和“营养素”。
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几项措施
1.转变观念,闯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抓起。
①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按照省州教委的有关规定,严格做到“五不准”:即不准给学校、班级下达升学指标,给学生排名次;不准巧立名目利用节假日乱办班,搞各种竞赛和读书评奖活动;不准乱编、乱英乱订复习资料;不准违背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不准组织除中考、会考以外的统一考试和统一测验。
②牢固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根本上扭转只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的局面。切实把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开放性、潜化性、多维性的特点,确立分层次的德育目标,安排规范化的德育内容,拓宽开放式的德育途径,建立正导向的评价机制,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积极探索,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
①建立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必须遵循柳斌同志提出的4项原则,即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
②各县市要借鉴珲春市出台的《教育目标管理方案》、《教育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和《对目标管理的目标管理考评细则》,结合本县市的实际,在1996年底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考评细则,并从1997起在全县市范围内试行。
③州教委将组建精干的课题研究小组,集中研究《延边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办法》和《延边州教育质量评估细则》,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1997年底前拿出试行意见。从1998年起,全州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工作的基本依据。
④从依法治教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县市一定要配齐配强督导力量,并且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督导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督政、督教、督学的职能作用,为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⑤加大中招改革的力度,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重点高中录取建立保送生制度和特长生加分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初中升学加考体育工作,制定延边州《体育考试考务管理细则》和《加强体育考试
考风考纪规定》;三是从1997年起杜绝重读生报考重点高中、中师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四是从1998年起州教委将小中专及延边一、二中录取名额分配到各县市。各县市根据办学水平的评估结果,再将指标生名额分配到所属各初中。要通过上述措施,减轻初中升学压力,使各初中变升学竞争为整体办学水平的竞争。
3.大胆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实施途径,如果离开或忽视教学这个主渠道,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把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教学领域,打一场教学内部的“攻坚战”。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①关于教学目标问题。应该说现行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成龙配套的。但是分析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传授知识的目标,说得严重一点是应试学科的知识传授目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必须改变这样的教学目标。
②关于课程体系问题。课程体系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
传统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为“选拨”服务的,最明显的缺陷是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重视应试课程,忽视非应试课程。国家教委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在克服上述弊端上有重大突破。但是由于中小学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实际上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因此,今后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在改革课程体系上大做文章。
首先,要优化学科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任课教师都要制定提高课堂效率的计划和标准,都要抓住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面向全体学生,分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当堂消化理解。还要继续强化教学常规,认真落实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制度,克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消灭知识性错误,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
其次,强化活动课程,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课外活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