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品质教育 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一文 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 估的法定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 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 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 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 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国家重点科研项 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 发现约有32%的人 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则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这就意味 着,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完全合格。所以,在基础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是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再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它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和提高 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学生中由于焦躁、偏执、自卑 、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干部、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 急。我们要使思想政治课“入耳入脑”和“深入人心”,就必须努力做到深入学生的心理品质中去,把心理品 质修养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应纳入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
心理品质修养,是指改善和发展人的内心世界所展开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 修养教育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运用心理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掌握自 己和他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达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有其特点,但是,不能因此 就把它拒斥于德育课程之外。从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把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纳入思 想政治课课程体系,使它成为思想政治课中的一门课程。这至少有以下四点理由:
第一,心理品质修养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二者本来就是合一的。以意志品质的教育为例。 它既是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意志教育是具有鲜明的 社会倾向性的教育,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有着阶级倾向性的教育。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事业,是空前伟大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国各族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团结奋斗,这本身就是 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
第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特殊的矛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相互结合来解决。在思想政 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学生学 习思想政治课,当然要懂得道理,“明理”才能“践行”,所以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可是,在解 决这对矛盾的同时和解决了这对矛盾之后,还面临着另外两对需要特别地加以对待和解决的矛盾:一是需要解 决“信”与“不信”的矛盾。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 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的特点,因 而影响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因素,就比其他学科要复杂得多,再加上学生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就 会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和不信的矛盾。二是需要解决“知”与“行”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 这对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即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因而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过程,其中间环节要多得多,也复杂和困难得多。正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有其特殊性和复杂 性,就特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把心理品质修养的教 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去,就显得特别地重要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品质修养作为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如,一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 素养的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相反地,自高自大、自 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缺乏优秀的心理品质,是难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素养的人的。显然,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心理品质修养的课程是必要的。
第四,心理品质修养为德育过程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在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学 生方面的心理障碍,最为常见的是这样或那样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顶牛”现象。这 种状况,既不是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问题,也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问题,而往往是属于心理状态的问 题。毫无疑问,心理上的症结,只能靠通过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来解决,企图通过简单的说教、训斥去解决问 题,是行不通的,是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教育目的的,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新的负面作用。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同心理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二者是不能相等同的。心理品质修养 课是把中外优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融化在心理 品质修养知识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生动、浅显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 并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心理品质修养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 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达到提高品德修养的目的。简单地说,心理品质修养 课的宗旨,应该是教导学生做人和做怎样的人,所以,它是以德育的目标为目标,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 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品质修养课是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理成章的。
三、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内容和框架
《课程标准》规定,作为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 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 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门课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它从德育的角度入手,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 养为主,集学习心理知识和培养能力于一体,全部内容包括绪言和三个部分(十二课)组成。
“前言”部分:着重于说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要求和方法,使 学生初步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课和第二课。这是本门课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 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533.html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 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 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 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 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国家重点科研项 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 发现约有32%的人 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则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这就意味 着,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完全合格。所以,在基础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是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再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它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和提高 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学生中由于焦躁、偏执、自卑 、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干部、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 急。我们要使思想政治课“入耳入脑”和“深入人心”,就必须努力做到深入学生的心理品质中去,把心理品 质修养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应纳入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
心理品质修养,是指改善和发展人的内心世界所展开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 修养教育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运用心理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掌握自 己和他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达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有其特点,但是,不能因此 就把它拒斥于德育课程之外。从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把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纳入思 想政治课课程体系,使它成为思想政治课中的一门课程。这至少有以下四点理由:
第一,心理品质修养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二者本来就是合一的。以意志品质的教育为例。 它既是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意志教育是具有鲜明的 社会倾向性的教育,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有着阶级倾向性的教育。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事业,是空前伟大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国各族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团结奋斗,这本身就是 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
第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特殊的矛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相互结合来解决。在思想政 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学生学 习思想政治课,当然要懂得道理,“明理”才能“践行”,所以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可是,在解 决这对矛盾的同时和解决了这对矛盾之后,还面临着另外两对需要特别地加以对待和解决的矛盾:一是需要解 决“信”与“不信”的矛盾。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 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的特点,因 而影响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因素,就比其他学科要复杂得多,再加上学生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就 会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和不信的矛盾。二是需要解决“知”与“行”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 这对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即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因而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过程,其中间环节要多得多,也复杂和困难得多。正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有其特殊性和复杂 性,就特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把心理品质修养的教 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去,就显得特别地重要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品质修养作为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如,一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 素养的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相反地,自高自大、自 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缺乏优秀的心理品质,是难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素养的人的。显然,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心理品质修养的课程是必要的。
第四,心理品质修养为德育过程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在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学 生方面的心理障碍,最为常见的是这样或那样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顶牛”现象。这 种状况,既不是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问题,也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问题,而往往是属于心理状态的问 题。毫无疑问,心理上的症结,只能靠通过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来解决,企图通过简单的说教、训斥去解决问 题,是行不通的,是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教育目的的,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新的负面作用。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同心理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二者是不能相等同的。心理品质修养 课是把中外优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融化在心理 品质修养知识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生动、浅显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 并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心理品质修养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 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达到提高品德修养的目的。简单地说,心理品质修养 课的宗旨,应该是教导学生做人和做怎样的人,所以,它是以德育的目标为目标,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 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品质修养课是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理成章的。
三、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内容和框架
《课程标准》规定,作为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 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 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门课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它从德育的角度入手,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 养为主,集学习心理知识和培养能力于一体,全部内容包括绪言和三个部分(十二课)组成。
“前言”部分:着重于说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要求和方法,使 学生初步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课和第二课。这是本门课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 完善德育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