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对传统教学设计作一番审视。
一、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从教材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制订教学策略(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步,安排教学活动进程;
第五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
应当承认,这种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一定时期教学的原则和要求,在当时的特定条件和背景下,对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其表现形式(或者说模式)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它应该有也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定教学思想观念的载体,是教学思想观念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所要看重的并非模式本身,而是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三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学理念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1、以“教”为转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于怎样做使教师好“教”,而不是去考虑怎样做使学生好“学”;
2、从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分析和研究;
3、课堂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在意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遗漏的实施通盘教学计划,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这种设计理念从今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准来看,无疑已经不能胜任了,更何况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角色作用并不是足够充分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设计模式的新思维
㈠ 新模式的提出
看到了这种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弊端,我校大胆改革,创造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在原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这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用表格的方式增加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
其基本架构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这一基本架构,大体反映了这样一条教学逻辑思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同期。
㈡ 新模式的优势分析
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相比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设计的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并且有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国当前开展的大规模的“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程结构上有所突破,更倾向于综合性课程。“二期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更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也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我校在看到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端后而做出的大胆改革,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并且与“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首先,新的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使备课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到教学过程这里,基本上就是一系列问题的罗列,虽然有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意图,但还没有系统化。而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化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教学反思这六个环节,使备课内容不再是许多问题的罗列,更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过程。
第二,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新的教学设计则是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不仅是“备课”,更是“备学生”。如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根据教师活动的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钻研于教材,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并且,用“活动”一词,从侧面可以反映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教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在适应现代教育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将课堂教学融入教案的写作当中,“预测与对策”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所谓“预测”,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作出的反应;而“对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在以往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很少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应考虑进去,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教师盲目的问,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反应,或者回答的跟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时,就不得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这就使学生一味的跟着教师的问题转,无法将思维充分打开,真正通过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二期课改”中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一统天下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重开放式的学习结果。传统的教学设计无疑跟“二期课改”的精神在有些方面是不符合的,而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一改原先的盲目教学。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也使学生能充分开动脑筋,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第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活动有强烈的目的性,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想成功的上好一堂课,也必须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扎实的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把每个问题和活动紧紧的扣在了一起,使它们不在是孤立的个体,带着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
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这种设计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我校将其作为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共享,这样就让老师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案,如果想有改动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提交到网上,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教学方面进行更全面、有效的交流。
三、新模式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改革也一样,我校在教学设计模式上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无疑是教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为:
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备课方式在将备课细化的同时,也容易走上教条、生搬硬套的歧路,有时还会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在课堂上,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候,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要想都能预测到,也是不大可能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有及时应变的能力,不能一味生搬硬套教案上的。
改革之初,不免在各方面都显得有些青涩,但我坚信,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日益成熟起来,同时这一改革一定会为老师们开创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那还等待什么,让我们为新的教学设计的崛起鸣锣开道,进一步焕发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589.html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对传统教学设计作一番审视。
一、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从教材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制订教学策略(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步,安排教学活动进程;
第五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
应当承认,这种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一定时期教学的原则和要求,在当时的特定条件和背景下,对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其表现形式(或者说模式)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它应该有也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定教学思想观念的载体,是教学思想观念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所要看重的并非模式本身,而是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三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学理念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1、以“教”为转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于怎样做使教师好“教”,而不是去考虑怎样做使学生好“学”;
2、从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分析和研究;
3、课堂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在意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遗漏的实施通盘教学计划,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这种设计理念从今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准来看,无疑已经不能胜任了,更何况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角色作用并不是足够充分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设计模式的新思维
㈠ 新模式的提出
看到了这种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弊端,我校大胆改革,创造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在原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这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用表格的方式增加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
其基本架构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这一基本架构,大体反映了这样一条教学逻辑思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同期。
㈡ 新模式的优势分析
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相比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设计的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并且有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国当前开展的大规模的“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程结构上有所突破,更倾向于综合性课程。“二期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更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也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我校在看到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端后而做出的大胆改革,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并且与“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首先,新的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使备课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到教学过程这里,基本上就是一系列问题的罗列,虽然有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意图,但还没有系统化。而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化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教学反思这六个环节,使备课内容不再是许多问题的罗列,更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过程。
第二,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新的教学设计则是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不仅是“备课”,更是“备学生”。如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根据教师活动的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钻研于教材,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并且,用“活动”一词,从侧面可以反映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教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在适应现代教育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将课堂教学融入教案的写作当中,“预测与对策”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所谓“预测”,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作出的反应;而“对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在以往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很少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应考虑进去,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教师盲目的问,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反应,或者回答的跟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时,就不得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这就使学生一味的跟着教师的问题转,无法将思维充分打开,真正通过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二期课改”中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一统天下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重开放式的学习结果。传统的教学设计无疑跟“二期课改”的精神在有些方面是不符合的,而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一改原先的盲目教学。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也使学生能充分开动脑筋,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第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活动有强烈的目的性,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想成功的上好一堂课,也必须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扎实的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把每个问题和活动紧紧的扣在了一起,使它们不在是孤立的个体,带着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
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这种设计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我校将其作为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共享,这样就让老师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案,如果想有改动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提交到网上,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教学方面进行更全面、有效的交流。
三、新模式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改革也一样,我校在教学设计模式上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无疑是教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为:
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备课方式在将备课细化的同时,也容易走上教条、生搬硬套的歧路,有时还会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在课堂上,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候,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要想都能预测到,也是不大可能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有及时应变的能力,不能一味生搬硬套教案上的。
改革之初,不免在各方面都显得有些青涩,但我坚信,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日益成熟起来,同时这一改革一定会为老师们开创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那还等待什么,让我们为新的教学设计的崛起鸣锣开道,进一步焕发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