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弊端论文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弊端论文
陈俊军 江西九江市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332000 )
【摘要】本文从杂烩式的课型结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不科学的教唱方法,不重视聆听的音乐课堂,无规范的创编活动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课堂教学中常常暴露的教学手法运用不足之处,始终贯穿音乐教学理念,分层次说明音乐本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活动意义;杂烩;形式;聆听体验
近年来经常去听大大小小的音乐公开课和说课比赛,但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课的真实性少了,知识技能几乎看不到了,华而不实的东西多了,音乐课的音乐本性相形见绌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美。如果在以音乐作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中听不见音乐,几乎看不到音乐的踪迹,那么,这样的活动会有多大意义呢?
1杂烩式的课型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采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一节音乐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是老师无休止地介绍人物背景,诗歌创作、再下来是用笔来描画山水情景来表现音乐,一节音乐课让你分不清是语文还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违背了音乐主体性原则。
2形式化的课堂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这种创造是一种艺术感觉的发展,不拘形式,不重结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什么形式的歌曲,就安排敲敲打打等类似的环节,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在如此地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如此这般,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只是辅助手段,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
3不科学的教唱方法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歌唱包含着语言。以“乐音”去传“声”,以“字”去表意,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音乐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现代课堂中不乏学生兴奋的声嘶力竭,唱成了红脖子,老师还继续鼓励学生再用力、再大声些,殊不知这样盲目追求音量给学生稚嫩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也违背了音乐是科学和艺术的一体性。
4不重视聆听的音乐课堂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成了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
如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告之学生曲名后,便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于是,学生异常活跃,以至于完全听不清音响,课堂上热闹非凡,很多孩子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这样的聆听,谈何情感体验呢?
5无规范的创编活动
在课堂上听得最多的是老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教学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知识水平有限,老师如果不给予指导,一味地任由学生自由地发展,那学生就不会进步。虽然学生在乱舞乱画中得到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飘渺的,无意义的。例证《动物说话》中一个环节:当学生学完歌曲,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扮演小动物吗?……下面就让我们唱着歌曲尽情地跳起来吧!你们想表演什么动物就表演什么动物,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你推我、我拥你乱作一团,始终没听出一句学生的歌声……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表演,只是流于形式。
老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一定给予适度的指导,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弊端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951.html
陈俊军 江西九江市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332000 )
【摘要】本文从杂烩式的课型结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不科学的教唱方法,不重视聆听的音乐课堂,无规范的创编活动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课堂教学中常常暴露的教学手法运用不足之处,始终贯穿音乐教学理念,分层次说明音乐本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活动意义;杂烩;形式;聆听体验
近年来经常去听大大小小的音乐公开课和说课比赛,但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课的真实性少了,知识技能几乎看不到了,华而不实的东西多了,音乐课的音乐本性相形见绌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美。如果在以音乐作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中听不见音乐,几乎看不到音乐的踪迹,那么,这样的活动会有多大意义呢?
1杂烩式的课型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采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一节音乐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是老师无休止地介绍人物背景,诗歌创作、再下来是用笔来描画山水情景来表现音乐,一节音乐课让你分不清是语文还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违背了音乐主体性原则。
2形式化的课堂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这种创造是一种艺术感觉的发展,不拘形式,不重结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什么形式的歌曲,就安排敲敲打打等类似的环节,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在如此地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如此这般,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只是辅助手段,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
3不科学的教唱方法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歌唱包含着语言。以“乐音”去传“声”,以“字”去表意,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音乐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现代课堂中不乏学生兴奋的声嘶力竭,唱成了红脖子,老师还继续鼓励学生再用力、再大声些,殊不知这样盲目追求音量给学生稚嫩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也违背了音乐是科学和艺术的一体性。
4不重视聆听的音乐课堂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成了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
如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告之学生曲名后,便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于是,学生异常活跃,以至于完全听不清音响,课堂上热闹非凡,很多孩子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这样的聆听,谈何情感体验呢?
5无规范的创编活动
在课堂上听得最多的是老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教学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知识水平有限,老师如果不给予指导,一味地任由学生自由地发展,那学生就不会进步。虽然学生在乱舞乱画中得到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飘渺的,无意义的。例证《动物说话》中一个环节:当学生学完歌曲,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扮演小动物吗?……下面就让我们唱着歌曲尽情地跳起来吧!你们想表演什么动物就表演什么动物,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你推我、我拥你乱作一团,始终没听出一句学生的歌声……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表演,只是流于形式。
老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一定给予适度的指导,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弊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