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音乐教学“激趣”切入点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激趣”切入点
林 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层出不穷的成功探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示范,一方面又引起我们冷静思考:由于这些探索大多侧重于感性操作而疏于自觉的理性把握,因为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克服教学中“激趣”探索的片面性、盲目性呢?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有所体会:全方位地把握“激趣”切入点,综合利用主客观条件,创造理想的“激趣”效果。我在教学探索中注意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视觉点
视觉是维系主客观世界的直接窗口,音乐教学当然要予以充分利用。美的教学环境是实施美的音乐教学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欲望。教师专注、投入地示范每个动作,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如教《粗心的小画家》时,教师用风趣而幽默的声音唱歌,一边伴以夸张的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特点。如欣赏《摇篮曲》时,教师事先准备一张相关内容的挂图,然后跟随录音轻轻的唱歌,伴以轻柔的摇摇篮的动作,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歌曲的意境。
二。听觉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的音乐实践是从“听”开始的。钢(风)琴是教师和学生的好助手,优美的琴声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和感情共鸣,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而讲故事唱歌则可以调节学习节奏,教师生动地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根据歌曲内容改编的音乐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学生便能兴致勃勃地重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开拓听觉听天地,如用录音机播放范唱歌曲,让学生既对新歌有最初的印象,又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还可以将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来播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在学生歌曲间歇时,播放一段轻松、优美的有关音乐,既可以使学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引导他们拓宽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动态点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老师可结合歌曲内容,与学生一起设计简单的律动练习,老师伴奏,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或随录音,师生一起进行韵律活动。如《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学会了,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而后在录音的伴随下,翩翩起舞,引导学生感受傣族风情。这种表演,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游戏在
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提高素质。因此,教师应运用或自编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教学。例如:“击鼓传花”可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及表现能力;“快乐的小鸟”可培养学生对单高的辨别能力;“拍电报”可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他们对操作乐器参与课堂演奏等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有沙锤、串玲、木鱼、碰玲等小乐器,和着教师弹奏的旋律进行演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心理点
小学生情感丰富,想象力强,敏感好奇,就为音乐教学“激趣”提供很的心理切入点。老师亲切的微笑和教诲,使学生感到温馨;老师机敏诙谐的谈吐,让学生品尝趣味;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话语,会荡起学生心中美的涟漪。所以,老师要努力研究和掌握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声情并茂,以加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使他们对音乐课堂充满向往和渴望。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乐曲都蕴藏着美,而心理因素是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桥梁。如我在教学《摘星星》这首歌时,首先让学蒙上眼睛,亲身感受黑暗带来的困难,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个人没有明亮的眼睛会有哪些困难呢?你准备怎么帮助他们?”同学们都积极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叫易松的小朋友平时上课容易开小差,这次他举手说:“我长大后研究一种让盲人带上就能看见光明的眼镜送给他!”我首先鼓掌,并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能做到,老师相信你!”由此激发了他们关心残疾人的纯真情感。音乐打动了他们的心,经过音乐感染,学生的思想境界有了升华。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施加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在引导他们学习和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塑造他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灵魂。在“激趣”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心理切入点,就贴近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作者通联:338000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二小)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激趣”切入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7992.html
林 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层出不穷的成功探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示范,一方面又引起我们冷静思考:由于这些探索大多侧重于感性操作而疏于自觉的理性把握,因为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克服教学中“激趣”探索的片面性、盲目性呢?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有所体会:全方位地把握“激趣”切入点,综合利用主客观条件,创造理想的“激趣”效果。我在教学探索中注意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视觉点
视觉是维系主客观世界的直接窗口,音乐教学当然要予以充分利用。美的教学环境是实施美的音乐教学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欲望。教师专注、投入地示范每个动作,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如教《粗心的小画家》时,教师用风趣而幽默的声音唱歌,一边伴以夸张的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特点。如欣赏《摇篮曲》时,教师事先准备一张相关内容的挂图,然后跟随录音轻轻的唱歌,伴以轻柔的摇摇篮的动作,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歌曲的意境。
二。听觉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的音乐实践是从“听”开始的。钢(风)琴是教师和学生的好助手,优美的琴声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和感情共鸣,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而讲故事唱歌则可以调节学习节奏,教师生动地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根据歌曲内容改编的音乐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学生便能兴致勃勃地重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开拓听觉听天地,如用录音机播放范唱歌曲,让学生既对新歌有最初的印象,又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还可以将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来播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在学生歌曲间歇时,播放一段轻松、优美的有关音乐,既可以使学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引导他们拓宽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动态点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老师可结合歌曲内容,与学生一起设计简单的律动练习,老师伴奏,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或随录音,师生一起进行韵律活动。如《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学会了,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而后在录音的伴随下,翩翩起舞,引导学生感受傣族风情。这种表演,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游戏在
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提高素质。因此,教师应运用或自编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教学。例如:“击鼓传花”可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及表现能力;“快乐的小鸟”可培养学生对单高的辨别能力;“拍电报”可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他们对操作乐器参与课堂演奏等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有沙锤、串玲、木鱼、碰玲等小乐器,和着教师弹奏的旋律进行演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心理点
小学生情感丰富,想象力强,敏感好奇,就为音乐教学“激趣”提供很的心理切入点。老师亲切的微笑和教诲,使学生感到温馨;老师机敏诙谐的谈吐,让学生品尝趣味;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话语,会荡起学生心中美的涟漪。所以,老师要努力研究和掌握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声情并茂,以加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使他们对音乐课堂充满向往和渴望。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乐曲都蕴藏着美,而心理因素是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桥梁。如我在教学《摘星星》这首歌时,首先让学蒙上眼睛,亲身感受黑暗带来的困难,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个人没有明亮的眼睛会有哪些困难呢?你准备怎么帮助他们?”同学们都积极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叫易松的小朋友平时上课容易开小差,这次他举手说:“我长大后研究一种让盲人带上就能看见光明的眼镜送给他!”我首先鼓掌,并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能做到,老师相信你!”由此激发了他们关心残疾人的纯真情感。音乐打动了他们的心,经过音乐感染,学生的思想境界有了升华。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施加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在引导他们学习和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塑造他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灵魂。在“激趣”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心理切入点,就贴近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作者通联:338000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二小)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激趣”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