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大佑的文章:关乎老文艺的二三事
关于罗大佑的文章:关乎老文艺的二三事
文/郑蕴仪
老文艺其名罗大佑。
一
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一群孩子吵嚷、喧闹、浮躁不安。老师讲得总是声嘶力竭又让人觉得无关紧要,音箱里放出的东西不是少年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就是“爱情”“自由”的假意叫嚣。一颗颗被荷尔蒙激发的心灵用课上的大吵大叫来宣泄心中的不满,控制不住局面的老师只好开始放流行歌曲。
一人发给一张简陋印制的歌词,手写的题目——《明天会更好》。
这旋律飘进整个班里竖着的挑剔的耳朵里,这歌词闪烁进整个班里跳跃的挑剔的眼睛里。挑剔很快地变成匪夷所思的惊喜,躁动不安的声浪开始平息。我们难得投入地听着,“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抛开记忆中的童年;谁又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带走我们的笑容”他这么去唱,带着激情、温情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流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午后的阳光照进来,这旋律闪亮在金色的光芒里,分明地映出新生的希望——“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我们被这声音震撼。明天会更好。这对爱和美好执著的呼唤,也许会改变我们心历的轨迹,乃至生命的进程。
从此我记住这个人。他长在距我们如此遥远的时代,而在当年的小本本上抄过那么多遍的歌词和名字却不显得遥远,带着点亲切和似曾相识的罗大佑。
二
对罗大佑的铭记延续到初中一年级,之后变成衷心的欣赏乃至热爱。因为那年的某天,在这被记忆模糊的时间里,我听到《恋曲1990》。
这是超越了我理解的一切情歌范畴的情歌。它旋律柔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柔和,而是一拍一拍节奏下荡漾的柔和。唱歌的人在轻轻地唱,七分的深情杂以三分的苍凉,像夕阳路上的孤行的游子,用脚步丈量浩瀚大地,用生命体察人世冷暖,在回忆里有他曾经思念的脸孔,带着不可回头的无奈和穷尽一生的执著,“求不得,又放不下。”于是我听见那个游子在静静地吟唱;我听见那淡泊绵长的思念如水一般流出。我听见,“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像是内心被击中一般。
也许,在未来的20年或30年后,我又历经了多少的历程,再回头来听这首歌时,会有更深层的感悟。而如今对它的理解,是它写尽久埋在记忆里的思念——绵长又深沉,苍茫且明亮,带着些许的忧伤和终无悔的新希望。语文课本里学到《蒹葭》,古今第一的情诗。读着它我莫名想到《恋曲1900》。那情感像从远古延绵下来,尽管沧桑已是‘将踏上旧时的归途”,却纯真不改痴心不换。我认定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歌。
三
之所以管罗大佑叫老文艺,是因为他的文字实在妙极。他善用词汇并适度雕琢,使歌词焕发出厚重温润的光彩,与其曲折精微的思虑完满融合,成为超越文艺的存在。如果没有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用词藻砸出的永远是苍白的低级。(人生励志 fanwen.oyaya.net)而罗大佑具备惊人的才情,他能让歌变成语言的花朵,即使是愤怒的抗议也带着深挚的悲伤与踌躇,因现实而悲伤,为未来而踌躇。他用言辞犀利的批判唤起浮躁的社会里人们良知的觉醒,又以春风化雨的温情抚慰每一个脆弱且孤独的心灵。昨日至今,横越三十年的光阴,我听见这些直达人心深处的歌唱。
罗大佑不是一个用来神化的人,但几天才总有诸多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些,他在我心里才成为一个丰满且鲜活的形象。那段最闪亮的青春岁月早已留在了不属于我的记忆里,留在了父辈们不经意间哼出的小调里,留在了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和光阴的故事里……
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人。像迸现出的一个奇迹,像超新星,不可复制,吏无法重来。
四
《你的样子》是我最爱的歌曲,旋律空旷且苍凉,让我想起一些曾经心酸又幸福的旧事和往事如斯的一意孤行。许多人说此歌没调,诚然如是。罗大佑的所有歌都没有传统意义上或温柔或悠扬的旋律,他的旋律总是非比寻常的有魅力,轻易地就拿捏住了一种情感——是清冷的缠绵和思念。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清醒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我沉浸在他营造的氛围里,像当年音乐教室里的小孩童一样,用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认真地聆听着。它超脱时间遗下的沉重尘埃,在冗杂的凡世中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世界里总有漫天的流云如无常世事般聚散飞逝,总有踏遍干山万水后回到原点的痴心少年“终无怨的双眼”。那一瞬我觉得自己从未长大,而演绎这歌曲的人更不曾老去。他始终是旧时的模样,是一身沧桑一腔热血的桀骜游子,拨弄一把走音的吉他,用五音不全的声音,咏叹出灿烂歌曲。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像是生命的蔓延,这声音刻在我心里”
五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见到他。巡演的名字是“恋曲2100”——从1980、1990、2000 -直写到2100,像是生命和爱延续至今的一部沧桑史,“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终不解要世间的问答”。如今时隔有一年了,那感动仍旧在心里。
按理说看个演唱会是不应该流泪的,可是他以《追梦人》开场。全然出乎意料,仿佛天地间开出充盈的情感之花,诉说着一些不为人知或早被忘记的尘封故事。当年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剖析世事闪耀出的锋芒,履迹人世多年后一切辛苦的沧桑和依旧执著无悔的新希望。他一首一首去唱,寂静有如“在声音里徘徊”。铺天盖地席卷来的尽是不属于我的记忆,那些先瞻先觉的警醒和预言,那些伤感幸福的呢喃与思恋,宛若清澈的一束光芒,自久远的过往投影在当下这个冰冷的时代,乃至不可知的最遥远 《关于罗大佑的文章:关乎老文艺的二三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047.html
文/郑蕴仪
老文艺其名罗大佑。
一
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一群孩子吵嚷、喧闹、浮躁不安。老师讲得总是声嘶力竭又让人觉得无关紧要,音箱里放出的东西不是少年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就是“爱情”“自由”的假意叫嚣。一颗颗被荷尔蒙激发的心灵用课上的大吵大叫来宣泄心中的不满,控制不住局面的老师只好开始放流行歌曲。
一人发给一张简陋印制的歌词,手写的题目——《明天会更好》。
这旋律飘进整个班里竖着的挑剔的耳朵里,这歌词闪烁进整个班里跳跃的挑剔的眼睛里。挑剔很快地变成匪夷所思的惊喜,躁动不安的声浪开始平息。我们难得投入地听着,“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抛开记忆中的童年;谁又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带走我们的笑容”他这么去唱,带着激情、温情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流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午后的阳光照进来,这旋律闪亮在金色的光芒里,分明地映出新生的希望——“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我们被这声音震撼。明天会更好。这对爱和美好执著的呼唤,也许会改变我们心历的轨迹,乃至生命的进程。
从此我记住这个人。他长在距我们如此遥远的时代,而在当年的小本本上抄过那么多遍的歌词和名字却不显得遥远,带着点亲切和似曾相识的罗大佑。
二
对罗大佑的铭记延续到初中一年级,之后变成衷心的欣赏乃至热爱。因为那年的某天,在这被记忆模糊的时间里,我听到《恋曲1990》。
这是超越了我理解的一切情歌范畴的情歌。它旋律柔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柔和,而是一拍一拍节奏下荡漾的柔和。唱歌的人在轻轻地唱,七分的深情杂以三分的苍凉,像夕阳路上的孤行的游子,用脚步丈量浩瀚大地,用生命体察人世冷暖,在回忆里有他曾经思念的脸孔,带着不可回头的无奈和穷尽一生的执著,“求不得,又放不下。”于是我听见那个游子在静静地吟唱;我听见那淡泊绵长的思念如水一般流出。我听见,“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像是内心被击中一般。
也许,在未来的20年或30年后,我又历经了多少的历程,再回头来听这首歌时,会有更深层的感悟。而如今对它的理解,是它写尽久埋在记忆里的思念——绵长又深沉,苍茫且明亮,带着些许的忧伤和终无悔的新希望。语文课本里学到《蒹葭》,古今第一的情诗。读着它我莫名想到《恋曲1900》。那情感像从远古延绵下来,尽管沧桑已是‘将踏上旧时的归途”,却纯真不改痴心不换。我认定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歌。
三
之所以管罗大佑叫老文艺,是因为他的文字实在妙极。他善用词汇并适度雕琢,使歌词焕发出厚重温润的光彩,与其曲折精微的思虑完满融合,成为超越文艺的存在。如果没有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用词藻砸出的永远是苍白的低级。(人生励志 fanwen.oyaya.net)而罗大佑具备惊人的才情,他能让歌变成语言的花朵,即使是愤怒的抗议也带着深挚的悲伤与踌躇,因现实而悲伤,为未来而踌躇。他用言辞犀利的批判唤起浮躁的社会里人们良知的觉醒,又以春风化雨的温情抚慰每一个脆弱且孤独的心灵。昨日至今,横越三十年的光阴,我听见这些直达人心深处的歌唱。
罗大佑不是一个用来神化的人,但几天才总有诸多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些,他在我心里才成为一个丰满且鲜活的形象。那段最闪亮的青春岁月早已留在了不属于我的记忆里,留在了父辈们不经意间哼出的小调里,留在了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和光阴的故事里……
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人。像迸现出的一个奇迹,像超新星,不可复制,吏无法重来。
四
《你的样子》是我最爱的歌曲,旋律空旷且苍凉,让我想起一些曾经心酸又幸福的旧事和往事如斯的一意孤行。许多人说此歌没调,诚然如是。罗大佑的所有歌都没有传统意义上或温柔或悠扬的旋律,他的旋律总是非比寻常的有魅力,轻易地就拿捏住了一种情感——是清冷的缠绵和思念。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清醒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我沉浸在他营造的氛围里,像当年音乐教室里的小孩童一样,用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认真地聆听着。它超脱时间遗下的沉重尘埃,在冗杂的凡世中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世界里总有漫天的流云如无常世事般聚散飞逝,总有踏遍干山万水后回到原点的痴心少年“终无怨的双眼”。那一瞬我觉得自己从未长大,而演绎这歌曲的人更不曾老去。他始终是旧时的模样,是一身沧桑一腔热血的桀骜游子,拨弄一把走音的吉他,用五音不全的声音,咏叹出灿烂歌曲。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像是生命的蔓延,这声音刻在我心里”
五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见到他。巡演的名字是“恋曲2100”——从1980、1990、2000 -直写到2100,像是生命和爱延续至今的一部沧桑史,“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终不解要世间的问答”。如今时隔有一年了,那感动仍旧在心里。
按理说看个演唱会是不应该流泪的,可是他以《追梦人》开场。全然出乎意料,仿佛天地间开出充盈的情感之花,诉说着一些不为人知或早被忘记的尘封故事。当年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剖析世事闪耀出的锋芒,履迹人世多年后一切辛苦的沧桑和依旧执著无悔的新希望。他一首一首去唱,寂静有如“在声音里徘徊”。铺天盖地席卷来的尽是不属于我的记忆,那些先瞻先觉的警醒和预言,那些伤感幸福的呢喃与思恋,宛若清澈的一束光芒,自久远的过往投影在当下这个冰冷的时代,乃至不可知的最遥远 《关于罗大佑的文章:关乎老文艺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