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法 把握人生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做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以供选择。
1.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
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作为中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识积累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事物本质中,在它们的种种关系和相互关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人们的思维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兴趣的无穷尽的源泉。”可见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同学有这筇中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同学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会对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
3.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中小学生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可以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加以发展。目前对课程作了改革,这是为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在学好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在培养广泛兴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与文化基础,培养中心兴趣。广泛而有中心的兴趣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阅读自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3.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4.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5.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学习需要提高效率
很多同学肯定都曾注意到这个现象: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同学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果很好;有的同学却学得焦头烂额,非常辛苦,成绩还上不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呢?有的同学可能会找出很多种理由,如自己智力比别人差、不够努力、上课不专心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你有没有想到,那就是是否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学习效率就是学习方法,方法正确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没有方法或方法不正确就会顾此失彼,效率低下。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研究,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朱熹等,都对学习方法的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朱熹也提出了著名的“朱子读书法”,指导弟子如何高效率地读书。国外的教育专家也都非常重视学习效率的研究。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也非常重视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曾专门写了《学习如何学习》一书。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方面都要求每一个人不仅能够学习,更要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掌握学法 把握人生(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092.html
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以供选择。
1.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
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作为中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识积累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事物本质中,在它们的种种关系和相互关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人们的思维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兴趣的无穷尽的源泉。”可见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同学有这筇中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同学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会对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
3.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中小学生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可以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加以发展。目前对课程作了改革,这是为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在学好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在培养广泛兴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与文化基础,培养中心兴趣。广泛而有中心的兴趣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阅读自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3.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4.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5.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学习需要提高效率
很多同学肯定都曾注意到这个现象: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同学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果很好;有的同学却学得焦头烂额,非常辛苦,成绩还上不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呢?有的同学可能会找出很多种理由,如自己智力比别人差、不够努力、上课不专心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你有没有想到,那就是是否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学习效率就是学习方法,方法正确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没有方法或方法不正确就会顾此失彼,效率低下。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研究,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朱熹等,都对学习方法的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朱熹也提出了著名的“朱子读书法”,指导弟子如何高效率地读书。国外的教育专家也都非常重视学习效率的研究。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也非常重视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曾专门写了《学习如何学习》一书。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方面都要求每一个人不仅能够学习,更要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掌握学法 把握人生(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