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泥腿子的人生俯仰
一个泥腿子的人生俯仰
作者/吕保军
车在山沟里盘旋上下了不知多少次,由于开不到又步行了不知多长时间,总算来到了他的家门口。这是一个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墙壁上的裂缝足足可以伸进去一条腿,四面的土墙明显向外倾斜,屋顶已经塌陷。一进门最惹眼的,就是土墙上挂的一个镜框,里面全是他的摄影作品;铺着残破草席的土炕周围,贴的是扩印店调试色彩的废片,贴了一圈。种种迹象表明,屋主人的兴趣爱好跟摄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他被“5 -12”地震撕裂了的家。走进家门,他只是大概扫了几眼屋子,就径直走到墙角,扒开堆放在那里的玉米秆,掏摸出一个小木箱子和一个大圆陶罐子。这样的罐子,是陕西人装面粉用的, “我照下的相全在这里面哩,这千万不能丢了!”他边查看陶罐和箱子边咕哝着。可惜的是,木箱子已被老鼠咬了个洞,里面的很多照片遭到了破坏。“应该还有不少照片和底片,却实在记不得放在哪儿了。”他无奈地喃喃自语着。几天后,他又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小油漆桶,原来那些照片一直在这里面保存着,他开心得像个孩子般笑着, “这些都好得很,老鼠没糟蹋!”
没人想象得到,这些从旧陶罐、破木箱和油漆桶里翻找出来的照片花费,全是他从自家的油盐酱醋里、从自己的牙缝里一点一滴抠出来的!
摄影是一门烧钱的艺术,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耕种的他,没有多少收入,经济上的困顿可想而知。家里仅有的那几个碗用来装药水冲印照片,他还在屋里的地上挖三个坑,铺上塑料布当显影定影兼作水洗;在煤油灯上罩个纸盒子,用两块玻璃夹住底片和相纸,当冲印药水用完后,他就用化肥“尿素”加点小苏打和食用醋做试验,用来作定影药水;又在用过了的显影液中,试着加了点食用碱面,提高其显影效能。这一套土办法顶钱用,也成就了大事。
为了生活,他比上辈人受的苦更多。除了耕种那几亩地,一到农闲他就蹦出山沟去外面卖苦力,修公路、当搬运工、搞装卸、看大门、扫院子,他都干过。他的口头禅是:“只要有钱给娃买本子(作业本),只要有钱买胶卷,咋样都行!”为了买胶卷,他只好从嘴巴里节约。干装卸费力气,饭量大,而他晚饭只吃一碗汤面条,省下一个烧饼钱,留着第二天干活时再吃,这样又可以省下一碗素面的钱。贫穷总是如影随形,压得他无法喘息!那年过年,全家人都记忆犹新。(人生励志 fanwen.oyaya.net)因二女儿住医院花了不少钱,春节没钱买肉,就用亲戚邻居送来的豆腐粉条过大年。几年前他的大女儿出嫁,嫁妆还是朋友给操办的。每每说到这儿,他就怅然慨叹:“唉,看我这人活的!”冥冥之中,仿佛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摁着他的头颅和肩膀,迫使他不得不俯下腰身,艰难而窝囊地过活。
父母、妻子都曾苦口婆心地劝过,乡亲们也用一种别样的眼光看待“不务正业”的他,为此他纠结过,痛苦过,甚至下过决心不再碰摄影。但是试了很多次,他最终还是无法彻底舍弃那部相机。能让他活出尊严和底气的,似乎唯有摄影了。眼前的这片黄土地,和休养生息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是他的根,也是他的命!这里有他的爹娘和兄弟姐妹,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经常浮在脑海里,怎么忘都忘不掉。他想用手中的相机,将父老乡亲的欢喜、期望、收获与幸福,一幕幕定格成为永恒;老牛、鞭子、木犁,以及淳朴的民风,还有乡村农民所特有的朴拙豁达、不畏艰苦、任劳任怨的本真状态,他都想用镜头鲜活地呈现出来。
他做到了。这位名叫谢万清的泥腿汉子,拍出来的一幅幅摄影作品散发着农村淳朴的味道,没有虚假,没有修饰,充分反映了他对生养他的黄土地、对养育他的父老乡亲的无比热爱。这位出生于陕西省陇县的放牛娃,从受知青影响与相机结下情缘,到40余年坚守在神奇光影的世界,个中辛酸的滋味无法用言语尽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大伙,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能坚持住放在今天看来都有点奢侈的爱好,所承受的痛楚和所带来的快乐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2010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在来自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位摄影师的参展作品中,谢万清的《黄天厚土·生灵》系列格外引人瞩目,它是中国数千年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前农村面貌的历史聚焦,展示了世界水准的摄影艺术和独特的乡土文化。如今的城里人带着“长枪短炮”,驾着越野汽车去乡间山野采风,但他们拍摄的全是农民的“苦难和忧愁”;而真正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摄影家,拍摄的却是“向上的生活”和“希望的世界”!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无不为他精湛的摄影水平和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交口称赞。北师大一位老教授亲切而激动地说:“这是实在的摄影!这是实在的生活!这是实在的西北农民!”
谢万清因此被誉为“中国最穷的农民摄影家”。一位在台湾教育署退休的老人专程赶到宝鸡,在谢万清家住了半个多月,走时连连感叹:“我玩弄了大半辈子相机,却永远也找不到谢师傅拍父老乡亲的感觉和视角!”
谢万清苦涩地笑了。窘困的境遇迫使他不得不俯低身姿生活,但他总怀着一份光明和希望,倔强地昂首仰视着人生!这一俯一仰,恰恰折射出了他对生活的质朴之爱、对摄影的执著之情,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 《一个泥腿子的人生俯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193.html
作者/吕保军
车在山沟里盘旋上下了不知多少次,由于开不到又步行了不知多长时间,总算来到了他的家门口。这是一个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墙壁上的裂缝足足可以伸进去一条腿,四面的土墙明显向外倾斜,屋顶已经塌陷。一进门最惹眼的,就是土墙上挂的一个镜框,里面全是他的摄影作品;铺着残破草席的土炕周围,贴的是扩印店调试色彩的废片,贴了一圈。种种迹象表明,屋主人的兴趣爱好跟摄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他被“5 -12”地震撕裂了的家。走进家门,他只是大概扫了几眼屋子,就径直走到墙角,扒开堆放在那里的玉米秆,掏摸出一个小木箱子和一个大圆陶罐子。这样的罐子,是陕西人装面粉用的, “我照下的相全在这里面哩,这千万不能丢了!”他边查看陶罐和箱子边咕哝着。可惜的是,木箱子已被老鼠咬了个洞,里面的很多照片遭到了破坏。“应该还有不少照片和底片,却实在记不得放在哪儿了。”他无奈地喃喃自语着。几天后,他又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小油漆桶,原来那些照片一直在这里面保存着,他开心得像个孩子般笑着, “这些都好得很,老鼠没糟蹋!”
没人想象得到,这些从旧陶罐、破木箱和油漆桶里翻找出来的照片花费,全是他从自家的油盐酱醋里、从自己的牙缝里一点一滴抠出来的!
摄影是一门烧钱的艺术,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耕种的他,没有多少收入,经济上的困顿可想而知。家里仅有的那几个碗用来装药水冲印照片,他还在屋里的地上挖三个坑,铺上塑料布当显影定影兼作水洗;在煤油灯上罩个纸盒子,用两块玻璃夹住底片和相纸,当冲印药水用完后,他就用化肥“尿素”加点小苏打和食用醋做试验,用来作定影药水;又在用过了的显影液中,试着加了点食用碱面,提高其显影效能。这一套土办法顶钱用,也成就了大事。
为了生活,他比上辈人受的苦更多。除了耕种那几亩地,一到农闲他就蹦出山沟去外面卖苦力,修公路、当搬运工、搞装卸、看大门、扫院子,他都干过。他的口头禅是:“只要有钱给娃买本子(作业本),只要有钱买胶卷,咋样都行!”为了买胶卷,他只好从嘴巴里节约。干装卸费力气,饭量大,而他晚饭只吃一碗汤面条,省下一个烧饼钱,留着第二天干活时再吃,这样又可以省下一碗素面的钱。贫穷总是如影随形,压得他无法喘息!那年过年,全家人都记忆犹新。(人生励志 fanwen.oyaya.net)因二女儿住医院花了不少钱,春节没钱买肉,就用亲戚邻居送来的豆腐粉条过大年。几年前他的大女儿出嫁,嫁妆还是朋友给操办的。每每说到这儿,他就怅然慨叹:“唉,看我这人活的!”冥冥之中,仿佛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摁着他的头颅和肩膀,迫使他不得不俯下腰身,艰难而窝囊地过活。
父母、妻子都曾苦口婆心地劝过,乡亲们也用一种别样的眼光看待“不务正业”的他,为此他纠结过,痛苦过,甚至下过决心不再碰摄影。但是试了很多次,他最终还是无法彻底舍弃那部相机。能让他活出尊严和底气的,似乎唯有摄影了。眼前的这片黄土地,和休养生息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是他的根,也是他的命!这里有他的爹娘和兄弟姐妹,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经常浮在脑海里,怎么忘都忘不掉。他想用手中的相机,将父老乡亲的欢喜、期望、收获与幸福,一幕幕定格成为永恒;老牛、鞭子、木犁,以及淳朴的民风,还有乡村农民所特有的朴拙豁达、不畏艰苦、任劳任怨的本真状态,他都想用镜头鲜活地呈现出来。
他做到了。这位名叫谢万清的泥腿汉子,拍出来的一幅幅摄影作品散发着农村淳朴的味道,没有虚假,没有修饰,充分反映了他对生养他的黄土地、对养育他的父老乡亲的无比热爱。这位出生于陕西省陇县的放牛娃,从受知青影响与相机结下情缘,到40余年坚守在神奇光影的世界,个中辛酸的滋味无法用言语尽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大伙,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能坚持住放在今天看来都有点奢侈的爱好,所承受的痛楚和所带来的快乐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2010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在来自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位摄影师的参展作品中,谢万清的《黄天厚土·生灵》系列格外引人瞩目,它是中国数千年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前农村面貌的历史聚焦,展示了世界水准的摄影艺术和独特的乡土文化。如今的城里人带着“长枪短炮”,驾着越野汽车去乡间山野采风,但他们拍摄的全是农民的“苦难和忧愁”;而真正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摄影家,拍摄的却是“向上的生活”和“希望的世界”!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无不为他精湛的摄影水平和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交口称赞。北师大一位老教授亲切而激动地说:“这是实在的摄影!这是实在的生活!这是实在的西北农民!”
谢万清因此被誉为“中国最穷的农民摄影家”。一位在台湾教育署退休的老人专程赶到宝鸡,在谢万清家住了半个多月,走时连连感叹:“我玩弄了大半辈子相机,却永远也找不到谢师傅拍父老乡亲的感觉和视角!”
谢万清苦涩地笑了。窘困的境遇迫使他不得不俯低身姿生活,但他总怀着一份光明和希望,倔强地昂首仰视着人生!这一俯一仰,恰恰折射出了他对生活的质朴之爱、对摄影的执著之情,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 《一个泥腿子的人生俯仰》